“每天运动一小时,一天多活两小时”,不信你看这个算术题……
1、心率面面观:
心跳也就是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正常成年人的安静心率(60—100次/分之间)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平均在75次/分左右。心率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初生儿的心率很快,可达130次/分以上。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轻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男性快。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在某些药物或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会使心率发生加快或减慢。理想心率应为55-70次/分钟。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平时心率较慢(运动员的心率较普通成人偏慢,一般为50次/分钟左右)。以上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让心率放缓,给长寿机会
德国科学家将动物的心率与寿命进行了对比,发现动物越小,心跳越快,寿命越短。小白鼠每分钟心跳900次,寿命只有2年。寿命约为50年的大象,每分钟心跳频率为30次。而长寿乌龟,心率不足10次,寿命可达百年以上。研究显示,心跳越快寿命越短,心跳越慢寿命越长。
另有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哺乳动物的心率和寿命之间存在着线性、逆向的半对数关系,换句话说,心跳快慢和寿命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心跳的次数不是无限量的,8亿次大约是动物生命的极限。
如果人的安静心率能保持在60次左右,会有什么奇妙的结果呢?
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曾在自己微信朋友圈给大家算过一道关于心率的数学题,得出了三个结论:
a.运动,使平时心率慢10次/分钟!
b.每天运动一小时,一天多活两小时!
c.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寿命长10多年!
引起了朋友圈的极大共鸣,下面看看王教授是如何推导的:
a.运动,使平时心率慢10次/分钟:
正常成年人的安静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理想心率为55-70次/分钟。我们不妨大胆,保守估计有运动习惯的人安静心率为60次/每分钟,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安静心率为70次/分钟,60次、70次是个特指数字而已,关键是大家认可不认可“经常运动的人平时的心率是不是比不运动的人要慢一些”,大量的运动测量学实验和研究表明,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承认“运动,使平时心率慢10次/分钟”。
b.每天运动一小时,一天多活两小时:
“人的心脏一生中跳动的次数基本是固定的,人的寿命与心跳次数成反比。”,这在国外流行病学研究中早已得出结论。有人认为,“既然人的一生心跳总次数是相对固定的,运动的时候心率还要加速,所以想长寿不如不去运动”。王教授说这是没有考虑到“运动,可以使人平时心率慢10次/分钟”。
通常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平均安静心率是70次/分,有运动习惯的人平均60次/分,一般人运动时心率140次/分。
→每天运动一小时的人心跳次数:1×60×140+23×60×60=91200次;
→也就是9600次÷70次/分钟=137分钟,得出结论“每天运动一小时,一天多活两小时”。
c.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寿命长10多年
表面上看,运动的人运动的时候心跳比不运动的人快很多,但不运动的时候(23个小时),前者比后者慢。用1小时的“快”换来23小时的“慢”!
通常说,“每分钟心跳60次的人能活90岁,而每分钟跳70次能活80岁”,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寿命长10多年,就是这么来的。
有什么办法能使安静心率能保持在60次左右,从而有机会赢得长寿呢?
最好的途径是靠运动。常常参加各种强度适宜的运动,就会使安静心率偏慢(运动时心率加快,但运动使心功能得到锻炼,从而使安静心率减慢)。安静心率能在50-65次(睡眠中的心跳次数可以为38-50次/分)是健康心脏的标志,也是长寿的标志。此外,有健身习惯的人要注意,锻炼时的最高心率不能超过170减年龄(例如年龄为30岁,则锻炼时的最高心率应掌握在170﹣30=140的水平),而且一小时内要能恢复到正常心率。
3.国人“心病”:
为什么心率对寿命有这么重大的影响作用呢? 浙江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龚仕金说:“心率是心肌耗氧量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心率越快,心肌耗氧量就越多,且大量证据表明:心率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和人类的寿命都密切相关,但这一重要问题迄今仍未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近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报告编写组发布的《中国心血管报告2014》再度沉重地显示,中国心脑血管病患病率、死亡率持续上升,成为居民首位死因,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
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卒中患者至少700万,心肌梗死患者250万,心力衰竭患者450万,肺心病患者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00万。每5个成人中有1名患心血管病。
2013年农村、城市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为293.69/10万和259.40/10万;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8%,在城市为41.9%,居各种疾病之首,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报告显示,体力活动不足是造成心脑血管病多发的一大原因。另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也显示,18—49岁居民体力活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与1997年相比,2009年男、女总体力活动量分别下降29.0%和38.0%。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表明,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率仅为11.9%,青壮年人群(25—44岁)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组。
不要等到病倒了、吃了苦头、花了大把的医药费,才想起运动才是“百病良药”。“ 医(疗) 体(育)同源”,同是为“保证人类生命健康,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而存在的。而医疗的“治病疗伤”是事后的、是被动的、是痛苦的,体育的“防病保健、治病于未病”则是事前的、是主动的、快乐的。“不求长生不老,但求体格强健、延年益寿”是体育锻炼的终极诉求。 平日里就要注意提高动商意识、参与动商实践、进而提高动商水平,强心、强体,才会健康、才会长寿!
来源: 动商研究中心
- 标签:the jail: 60 days in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
-
人民日报“走向冬奥”:播撒冰雪运动的种子
“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正在影响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渐…
- 2021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
- 碳排放管理员、管廊运维员……这些新职业有了大舞台
- 一滴血让失散十八年亲人重新团聚
-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175987176例
- 乌东德水电站有多"牛"?数据带你看→
- 破解"网瘾老人"难题须疏堵相济
- 国家体育总局:用“动商”概念认知体育内涵
- “白银事件”后该如何办赛?上海给出答案!
- 更新教育观念,围绕健康开展体育教学
- 2020年“体育消费账单明细”发布,展现您的消费习惯和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