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体育要变“主科”啦!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近日,中国接连发布3份重磅文件,为学校体育改革指明发展方向。 “三箭齐发”力度之大,激活了学校体育的一池春水。提高中考体育分值、开启体育高考研究、鼓励学校每天都上体育课……一系列新举措的提出,引发各界关注。
从边缘到主科
体育中考分值提升
提高中考体育分值,甚至达到同语数外等“主科”齐头并进的地位,是学校体育的最大变化之一。 三份文件均明确提出,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同时,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
以往被视为“边缘学科”、甚至常常被语数外占用的体育课,有望“咸鱼翻身”,在中高考中占有更重分量。 对此,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未来体育中考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云南省从今年开始体育中考跟语数外一样都是100分。我们已经成立了专家组,正在进行全国各地体育中考工作的系统梳理,同时加大推广云南的经验。”王登峰表示,云南的体育中考是分3年分别进行的,将3年的成绩进行累加。这体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要求,即增加过程评价。
“学校体育并不是增加学生额外的负担,更不会影响文化课学习的成绩,反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王登峰说。
加强体育中考,意在提升青少年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佩杰说,教育部开展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优于其他年级。
而体育高考方面,教育部也明确,将在体育中考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
“通过对中外学生体育评价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积极探索将体育素养指标体系纳入学生体育评价是可行的改革探索路径。” 陈佩杰说,体育素养包含体育意识、知识、行为、技能和成效等方面,通过设立综合维度进而科学评价学生体育和体质健康水平。
改变教学模式
课后有练课外有赛
从小学到大学二年级,体育都是必修课,但很多中国学生上了14年体育课,却连一项运动技能都没有掌握。“过去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把体育课要教会学生什么作为教学的要求。”王登峰坦言。
体育课教什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课上,学生不仅要学会跑、跳、投等基本技能,还要掌握足篮排、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技能。
要想改变体育课“走过场”的现象,让学生真正掌握运动技能,体育课首先要有量的保证。对此, 文件明确,体育课要“开齐开足”,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在阐释“勤练”和“常赛”的重要性时,王登峰打了个比方:“勤练”是语数外等科目的课后练习和家庭作业,而“常赛”就像是语文考试的作文题。
对于体育课的“作业”和“作文”,相关文件明确提出: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大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
“学校体育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组织经常性的课余体育训练和锻炼。面向人人的体育竞赛也是体育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参加体育竞赛,才能够实现学校体育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的功能。”王登峰说,在校园体育竞赛体系上,将参照此前校园足球的竞赛体系模式进行组织和规划。
以体育促全面育人
移风易俗转变观念
在体育课内容丰富的变化之外,更大的变革则体现在观念上。
“这是一场移风易俗的思想观念的革命。”王登峰说,不仅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要认识到学校体育包含的内容已经极大的丰富,全社会也要改变对体育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在观念上,体育已从过去理解的单纯的身体活动,上升为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乃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精神的重要的载体。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司长王立伟也认为,看到体育对于升学和学生成长有实实在在的帮助,也会切实让家长和社会转变思想观念,真正重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观念的转变也会带动体育、教育工作进一步的改革发展。
为了真正实现学校体育的观念革命,相关文件还针对目前学校体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例如, 针对学校体育教师配备方面的短板,文件提出加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补充力度,未配齐的地区每年要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体育教师,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优秀退役运动员今后可以通过先入职、后培训的方式担任学校体育教练员、体育教师的岗位。
“体育教师和教练是两个岗位,工作内容不一样,但可以由一个人担任。体育教师主要从事更全面的教育,教练员则侧重于专业技能的传授和培养。”王登峰表示。
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陈佩杰表示,3个文件构成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总体设计。但在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上还要有政策文件,还需要再做工作。
“在落地过程中,要充分用好师生、家庭、社会等合力。如果说能够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尤其是市场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的改革会更加到位。”陈佩杰说。
- 标签:我只要你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
-
人民日报“走向冬奥”:播撒冰雪运动的种子
“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正在影响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渐…
- 2021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
- 碳排放管理员、管廊运维员……这些新职业有了大舞台
- 一滴血让失散十八年亲人重新团聚
-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175987176例
- 乌东德水电站有多"牛"?数据带你看→
- 破解"网瘾老人"难题须疏堵相济
- 国家体育总局:用“动商”概念认知体育内涵
- “白银事件”后该如何办赛?上海给出答案!
- 更新教育观念,围绕健康开展体育教学
- 2020年“体育消费账单明细”发布,展现您的消费习惯和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