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娱乐

上海出台“体育赛事举办指引”

7月1日,上海体育局正式出台了《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体育赛事举办指引》(后称《指引》)。《指引》中提到,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由应急状态转入常态化,生产生活秩序正有序恢复,上海市将继续通过强化办赛主体责任、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落实一赛一策要求、加强全员防疫培训、发挥属地监管作用等措施, 审慎有序推进赛事举办

(图源:上海体育局官方微信)

公共卫生专家加入“智囊团”

4月底,随着上海复工复产,如何为复赛做准备提上了市体育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表示,“体育赛事对经济社会有一定影响,而常态化疫情防控至关重要。我们觉得有必要未雨绸缪,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文件。”

疫情防控专业性强,事关重大。市体育局先从大量的案头工作着手,收集包括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以及恢复体育赛事活动的指导意见,又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大型聚集性体育活动指南,以及市卫健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等,把各种文件和要求吃深吃透。

上海的体育赛事种类繁多,各有特点。要落笔起草相关指引还得请专家智囊团支招,不能随便拍脑袋。5月中旬,一场由医疗、体育、法律专家以及办赛主体共同参与的“头脑风暴”举行了。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所长吴寰宇 、市卫健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等各方人士一起把脉。

张文宏开门见山提出,体育赛事人群聚集且差异性大,应当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需要针对每一项体育赛事进行个体化的分析。他认为, “疫情防控方面,上海要证明我们是在考虑很周全、各项措施很完备的情况下才开展的。赛事恢复要有‘套路’,卫生专家可以在专业技术方面把关。”

“一赛一策”更专业严谨

有医疗大咖坐阵,办赛主体心里更有底,畅所欲言谈近况说困难。市体育局也在了解具体需求后,进一步提升了《指引》的针对性和实操性。

《指引》几易其稿,其中涉及公共卫生专业性的做法和提法,都由吴寰宇把关。吴寰宇建议从赛事项目、规模、场地等维度建立风险评估体系,除了公共卫生因素,还需要考虑社会因素。“恢复赛事过程中要尽可能结合国内外形势和上海市的防控情况,充分做好赛事的预案,设计出符合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办赛方案。”

看到《指引》后,杨亦斌表示,这为办赛主体提供了一个原则性的指导意见,“我们正在积极推进ATP1000大师赛、F1中国大奖赛的筹备,两项赛事特点不同,我们需要根据《指引》的风险评估特征和疫情防控要求,来制定和完善赛事的具体防疫方案。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先根据不同的维度将方案模块化,再动态调整组合成最后的整体方案。”

今年是上海国际马拉松赛25周年。上海东浩兰生赛事公司总经理周瑾认为,马拉松赛事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每个阶段的风险不同,比如起终点人群聚集,所以《指引》中提到“一赛一策”非常有必要。“上马参与人群多,还有大量志愿者、裁判员的培训工作,所以等形成赛事方案后,我们还要请卫生防疫专家指导细化‘一赛一策’。同时,要做好各种情况的应对方案。”

体育赛事最大的特点是参与性,无论参赛者还是观众都需要增强安全防疫意识。听取王彤的建议,《指引》中的防疫提示,包括了 利用赛事门票、现场指示牌、LED屏、现场广播等多种方式宣传防疫知识等

赛事重启需要各方配合

6月初,上海刚刚发布《2019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举办的12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体育赛事共带来30.9亿元的直接消费,相关产业拉动效应超过102亿元,其中,上海ATP1000大师赛、F1中国大奖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三项赛事直接经济效益的贡献占比超过70%。上海举办的体育赛事,特别是重大体育赛事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

体育赛事对上海体育产业和城市形象有着重要意义。张文宏认为,社会重启的步骤从复工开始,到复市,再到复学。 “体育属于娱乐活动,大家不太愿意因为娱乐活动而产生疫情,但体育赛事的复苏又是很重要的城市生活,因为这代表了社会重启的信心。”

今年10月,第十届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S10)将在上海举行。这是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时隔三年再次来到中国。2017年的总决赛在北京鸟巢体育场举行,线上有近1亿人观看直播。据拳头游戏中国负责人兼腾竞体育联席CEO 林松告诉记者,S10总决赛的各项预案正在准备中,“S10可能是今年全球关注度最高的单项电竞赛事。现在是特殊时期,我们会全力配合当地防疫要求和标准,最大程度保护选手及玩家的健康和安全。《指引》的出台,为我们办赛提供了更精准的服务指南。为了办好比赛,我们需要与各个部门紧密合作,尤其要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做好赛事防疫工作。”

疫情导致经济下行,让诸多办赛主体蒙受了经济损失。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黄海燕表示,为体育赛事重启的准备可谓千头万绪,市体育部门主动发力,开了个好头。 《指引》为赛事重启保驾护航,以便各办赛主体有条不紊地细化办赛方案和预案。赛事一旦重启,可以作为多重效益释放的平台,增强与消费的结合,带动一波疫情后体育产业经济的反弹。

(图源:F1官方微博)

以下为通知和《指引》原文:

各区体育部门,市体育局各有关直属单位,各体育协会,各相关单位: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由应急状态转入常态化,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依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有序恢复体育赛事活动的指导意见》,按照国家体育总局规章《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市政府规章《上海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体育联合会/赛事组织方举办大型聚集性体育活动指南》(临时指导文件)、市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本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制定本市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体育赛事举办指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办赛主体责任

各办赛主体要依据《上海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中关于赛事规范的法定要求,切实承担起赛事举办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明确主办方为疫情防控方案和预案制定的第一责任人,承办方为疫情防控方案实施和措施落实的第一责任人。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寻求卫生健康管理部门支持,应邀请医疗卫生专家加入,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指导。登录“一网通办”平台公共服务版块,搜索“上海体育赛事信息公示、查询”办理事项,将拟举办赛事的基本信息填入,并实时更新。 根据本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及赛事落地行政区疫情防控具体要求,结合赛事特点,科学研判疫情防控风险,审慎有序推进赛事举办。

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鉴于赛事可能同时存在低、高风险环节,各办赛主体应针对不同风险环节进行综合评估。

按项目特征,低风险为:运动员、裁判员可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无共用体育设备和器材;高风险为:运动员、裁判员容易发生肢体接触,有共用体育设备和器材。

按人员特征,低风险为:无观众、无境外人员、仅低风险地区人员参与;高风险为:有观众、有境外人员、有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参与。

按场地特征,低风险为:户外,场馆符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疫情防控要求、具备人群分流及硬件隔离条件;高风险为:室内,场馆不符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疫情防控要求、不具备人群分流及硬件隔离条件。

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参照《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要求》,如不符合须改进,达标后方能办赛

三、落实一赛一策要求

各办赛主体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切合实际的赛事防控方案和预案,以降低风险,加强防控。要从赛事规模、人员管理、防疫措施、应急处置等方面,加强对赛事筹办全过程、各环节的把控,并针对办赛过程中涉及公共卫生安全的重点领域,加强自查、巡查,做到定期排查风险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适时修订完善方案,确保赛事防控方案和预案有效实施。

四、加强全员防疫培训

各办赛主体应组织赛事工作人员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和有关疫情防控要求,掌握疫情防控操作规范。按照项目特点和办赛要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场地保障、竞赛组织、接待服务、医疗救护、媒体运行等不同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相关人员的疫情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加强赛事公共卫生安全管理,确保赛事顺利举办。

五、发挥属地监管作用

各区体育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体育赛事疫情防控的监督管理,组织协调体育赛事的服务保障工作。要督促、指导办赛主体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对未履行赛事防控责任的,责令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置。要会同区卫生健康管理等部门建立体育赛事综合服务机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疫情防控要求,及时发现公共卫生安全的薄弱环节,消除风险隐患。跨区举办的赛事,应由市、区体育部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加强管理。

附件: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体育赛事举办指引

上海市体育局

2020年7月1日

(图源:上海体育局官网)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体育赛事举办指引

为做好本市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体育赛事举办工作,制定本指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市举办的国际性、全国性、市级体育赛事。

(注:国际性赛事恢复时间按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要求执行)

二、人员管理

1.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的动态调整,密切关注中、高风险地区实时动态信息,对所有 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境内外)的赛事相关人员做好“入城口”“落脚点”和“流动中”的相关管控,按照规定实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2.按照本市卫生健康管理部门要求,采用多种形式 加强疫情防控科普宣传,使全体赛事参与人员充分了解防疫知识,掌握防疫要点,增强防疫意识, 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3. 严格落实入场人员信息登记,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和座位号, 核验“健康码”,进行体温检测,如发现有发热(37.3℃以上)症状人员,应禁止其入场。

4.确保赛场内所有人员 科学佩戴口罩,运动员比赛期间、裁判员执裁期间,可不佩戴口罩

5.实施 观众限流措施,室内场馆观众上座率应控制在30%以内,室外场地观众上座率应控制在50%以内。根据疫情防控形势, 调整入场观众人数,直至空场无观众。 采用错峰入场、间隔就坐、分批离场等措施,引导观众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人员聚集。

6.实施 媒体工作区域限流措施,保持良好通风状况,记者之间应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可 设立透明屏障

三、防疫要求

1. 国际性、全国性赛事应为工作人员、参赛人员提供防疫用品;市级赛事应为工作人员提供防疫用品,并要求参赛人员自备防疫用品。防疫用品包括:一次性医用口罩、消毒湿巾、免洗手消毒液等。

2.在赛场及参赛人员交通工具内, 配置免洗手消毒液

3.赛场入口需设置 测温区、缓冲区、留观区

4.在 相对独立且人流较少的区域设置隔离点,内部设 单人隔离间,尽量配备独立卫生间,实行 封闭管理,确保通风,落实日常消毒,并设立警戒线。

5.搭建赛事 相关展位应错位设计,留有足够空间,并保持内部空气流通;鼓励商户以展示为主, 减少互动性设施

6.赛事期间,现场衣帽间或行李 寄存服务应暂停使用;除无障碍通道外,应告知观众尽量 减少乘坐厢式电梯

7.赛事现场消费区应推行 无接触服务,鼓励使用 在线支付等方式,减少人员直接接触;公共餐饮区、商务展示区应限制入场人数,并做好引导。

8.赛场内提供餐饮服务,按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方标准 《传染病流行期间餐饮服务单位经营安全操作指南》执行。

9.加强办赛场所 自然通风和机械换气,按规定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确保足量新风量。

10.赛事工作人员在处理运动员毛巾或衣物时,应 佩戴手套,建议 毛巾仅供一次性使用

11.做好场所环境、工作人员手部、用品用具、比赛器材等 清洁消毒工作;通道、看台、电梯、卫生间等公共区域, 赛事期间按1次/2小时频率进行消毒,若区域人员密度增多,需提高消毒频率至1次/1小时。

12.正确掌握消毒方法, 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避免因过度消毒致器材受损,影响赛事正常进行。

13.赛场内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增设 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并及时清运。

14.合理安排赛事撤场时间, 制定分时段、分区域的撤场计划

四、防疫提示

1.赛场、训练场、看台、工作区、商贸区等应 设置个人防护提醒标识

2.利用赛事门票、现场指示牌、LED屏、现场广播等多种方式 宣传防疫知识

3.在赛场醒目位置 公示疫情防控责任人、属地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和疾控机构的 联系方式

五、应急处置

1.参赛人员在沪期间出现 疑似症状,或赛场内发现 疑似病例,应立即启动赛事应急预案,协助疾控机构开展进一步调查处置。

2.当赛场出现 疑似病例,导致比赛无法继续时,可由相关负责人下达 赛事取消及疏散指令,播放广播,开放所有疏散口,引导相关人员有序离场。

3.如 疑似病例被确诊,需全力配合将相关人员 转移至定点医疗机构,同时协助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密切接触者排查及医学观察。在医疗机构下达指令前,所有在场人员除必要的工作外,须暂停其他活动,并向赛事所在地疾控机构报告相关信息。

备注:本《指引》将根据上海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动态调整

上海市体育局办公室

2020年7月1日

注:本文整理自上海体育局官网、上官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血色湘西电视剧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