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远不只是布置体育课作业 切忌填鸭式和“一刀切”式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来体育课也必须布置作业,要把文化课的作业减下来,体育课作业加上去,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受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素质教育”“学生减负”等字眼不胫而走。受全球化影响,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逐渐进入我国民众的视野并收获肯定,教育改革的呼声也愈发响亮。纵观我国近些年来的教育改革措施,也基本符合加强文化课以外课程的趋势。其中,体育作为一项门槛低、受众广的学科,被优先纳入教育改革的统筹安排之中。从中考设置体育考试,到近日王登峰司长在会上提倡的“布置体育课作业”,在某种程度上,“体育课”似乎和“素质教育”画上了等号。
然而,这种简化思维是行不通的。体育不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标签化代名词,最终让教育改革浮于形式。从根本上来说,素质教育应该将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而“体育中考”“体育作业”本质上依然是应试教育的延续,学生们依然是在为了完成学业任务而参加体育活动,而不是发自内心地享受。
另外,就“体育课作业”本身的可行性来说,也不能简单地将其与文化课作业进行类比。事实上,“体育课作业”的评估标准难以被量化,监督存在困难,导致其有名无实。此外,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状况各不相同,从科学上来说,所需要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也各不相同,体育课“一刀切”式地布置作业并不能合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素质教育模式的形成,需要一线工作者,也就是教师们首先培养素质教育意识。教育的本质并非填鸭式灌输,而应该是个性化发展,强调学生的独特性,即“因材施教”。体育老师应当掌握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和兴趣爱好,并以此作出依据制定出合理的个性教学方案。
更为重要的是,相比起知识内容的传授,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教师们在开学第一课需要强调的,不是这门课的期末考试形式和评分规则,而是这门课有趣在哪里,重要在哪里。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弱化“报答案”式的输出教学,学会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一个优秀的体育老师能够让免疫力低下的学生为了强身健体而踏上田径场,让注重外表的学生为了健美身材而走进健身房,并善于观察学习老手们的技术动作和习惯。这样的“体育课作业”并不是老师布置的,而是学生自己布置的。
除了对教育工作者素质的培养以外,我国的整体教育体系也需要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环境似乎陷入了一种矛盾:一方面提倡减负,希望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一方面提倡素质教育,增加文化课外的课程量,开设诸如信息科技等必修课程,但却没有纳入高校招生的考核之中,导致学生们仅仅是为了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而被动地去学习这些非文化课,而放在文化课上的精力丝毫没有减少,“减负”成了“增负”。
尽管目前部分省市已采用综合招生模式,将面试纳入高校招生考核范围中,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流传已久的俗语所描绘的大环境依旧没有发生改变。单一且硬性的素质评估机制让素质教育难以施展拳脚。因此,我国高校招生机制应当更多地重视软实力考核,适当弱化客观文化课成绩所占比重,将学生的课外实践成果列入评估项目之中。当然,这种多元化的素质评估机制可能会滋生寻租腐败的空间,因此还需要继续摸索前进。
来源:光明日报
- 标签:彭帅凸点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
-
人民日报“走向冬奥”:播撒冰雪运动的种子
“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正在影响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渐…
- 2021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
- 碳排放管理员、管廊运维员……这些新职业有了大舞台
- 一滴血让失散十八年亲人重新团聚
-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175987176例
- 乌东德水电站有多"牛"?数据带你看→
- 破解"网瘾老人"难题须疏堵相济
- 国家体育总局:用“动商”概念认知体育内涵
- “白银事件”后该如何办赛?上海给出答案!
- 更新教育观念,围绕健康开展体育教学
- 2020年“体育消费账单明细”发布,展现您的消费习惯和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