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体育产业研究 2021-2022中国体育公益报告
。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发展公益事业,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更好、更快地推动共同富裕。体育公益作为社会公益的重要组成,在通过体育力量促进社会公平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也从体育彩票公益金、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指明了体育公益事业的工作重点。中心长期关注国内体育公益事业发展,已连续三年发布中国体育公益报告,今年将继续从主体、地域等方面总结2021-2022年(数据周期为2021.7.1-2022.6.30)中国体育公益活动发展情况,纵向对比2018-2022年间六类体育公益活动趋势,梳理中国体育公益事业运行轨迹和脉络,并结合报告周期内赛事大年的特点,重点梳理以赛事为核心的体育公益内容,对我国体育公益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体育公益事业的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模越来越大,体育公益在推动在全民健身发展,助力体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
由上表可以看出,体育设施建设类公益活动的主体数量、活动场次、活动人数及媒体报道量最多,表明社会各界对体育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类慈善活动的关注度最高,公益类活动的开展侧重在助力硬件健身设施有效供给层面,以此更好地传播组织形象,履行社会义务;体育人才培养类公益活动的募集公益金额最多,表明社会各界重视人才的发展,并通过募集的公益金着力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体育文化宣传类、特殊群体支持类公益活动(是指通过体育相关活动筹集资源,用以帮助和支持需要受到重视或者是患有重大疾病的人群等)的各项数据较为均衡,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状态;运动员支持类、转移捐赠类公益活动(通过线下的体育相关活动,实现环保、爱心救助等领域的线上捐赠支持)的主体数量、活动场次、活动人数、媒体报道量、募集公益金额处于较低的水平,表明公众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
中心自2018年起即开展中国体育公益发展情况与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在检索方法与标准一致的前提下,在此对六类体育公益活动发展历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图1将体育设施建设类公益活动在四个研究周期内的主体数量、活动场次、活动人数与媒体报道量进行对比呈现。从主体数量、活动场次、媒体报道量三个指标维度来看,体育设施建设类公益活动呈现逐步上升发展的态势,2018-2019和2019-2020年度间处在平稳发展区间,自2020-2021年度开始呈现大幅度增长,越来越多主体参与到此类公益活动之中。从活动人数角度来看,则在2019-2020年达到最峰值,其后两年稍有回落但保持在平稳状态。
从图2募集公益金额的角度来看,在2018-2019年度和2019-2020年度,体育公益资金最为主要的流向便是体育设施建设类公益活动,募集金额领先优势明显,表明在这个周期内,体育公益参与主体更倾向于加强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体育用品的捐赠规模开展公益活动。近两年体育设施建设类公益活动的金额比重大幅降低,表明公益主体的体育公益资金投向有所调整。
在2018-2019、2019-2020年间,体育文化宣传类公益活动的各项数据均较高,之后两年的数据相对减少,尤其是活动场次和活动人数减少的幅度较大,这也与疫情的防控因素直接相关。公益主体之前更重视单独对体育文化进行宣传,但是近几年随着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他们将体育文化的宣传寓于其他活动中,通过“体育+”的活动形式广泛宣传体育公益活动,达到双赢的局面。(见图3)
图4表明,体育文化类宣传活动的募集公益金额在历年的公益活动比重均处于较低水平,在2019-2020年度达到峰值,随后两年的募集金额及相关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
将体育人才培养类公益活动在四个时间周期内的主体数量、活动场次、活动人数与媒体报道量进行对比呈现,见下图5。主体数量在前三年间均呈现持续上升的状态,但在2021-2022年度出现大幅降低,但该类活动场次数量却超越2020-2021年度,显示体育人才培养类公益活动运行更趋向于集中在专业定位于此的主体之上。活动场次和媒体报道量平稳,活动人数在2020-2021年最低,今年又大幅回升。
图6表明,体育人才培养类公益活动募集到的公益金额逐年上升,并且在2020-2021年度和2021-2022年度成为六类体育公益活动中募集到公益金额最多、占比最大公益活动类型。特别是2021-2022年度,参与主体数量大幅缩减的前提之下,募集公益金额的数量仍呈现上升势头。一方面说明体育公益对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升级,在“体育人才”、“体育用品”、“体育设施”这三个体育事业的关联因素中,培养人的运动技能和习惯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另一方面也说明体育人才培养类公益活动的赛道更趋垂直和精深,少量的专业主体发挥了更大的公益金募集效益。
受2021-2022年间举办的多项重大赛事的影响,社会各主体对运动员群体的关注增多,参与运动员支持类的主体数量逐年上升,活动人数呈现波动性上升的趋势。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前,活动场次和媒体报道量较多,但在疫情的影响下有所下降。而在2021-2022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上涌现了诸多影响力较大的运动员,又将运动员这个群体拉进了观众视野中,社会各界对其关注度上升,参与运动员支持类公益活动的人数显著增多。
图8表明,2018-2022年间,运动员支持类公益活动的募集公益金额占比平稳保持在1%区间。相比于其他五类体育公益活动,该类公益活动的募集公益金额较少。
在公益活动中加入体育资源实现公益目标,通过体育活动、赛事等载体实现对于特殊人群、贫困人群的捐赠。特殊群体支持类公益活动在主体数量、活动场次和媒体报道量在2019-2020年间达到最大值,社会各界均关注受疫情影响的群众。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各项数据在其后年份又都有所下降。2021-2022年,由于河南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受此影响群众的数量增多,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各类组织纷纷对特殊群体进行物质和人力上的支持。(见图9)
图10显示,针对特殊群体的体育公益活动的募集公益金额在几年间呈现波动性发展的趋势。经2020-2021年谷底反弹,在2021-2022年度,受到自然灾害类事件影响,募集公益金额的数量和占比均有高幅增长。
在2018-2019、2019-2020年度间,转移捐赠类公益活动开展活跃,主体数量、活动场次、活动人数和媒体报道量有所上升。但在之后两个年度,受疫情的影响该类型活动场次降幅明显,特别是2020-2021年度,场次保持与前一期同水准情况之下,活动参与人数大幅降低。(见图11)
转移捐赠类公益活动限于线上线下交互的活动形式,活动场次较少、影响力有限。图12显示,该类型活动募集公益金额的起伏波动较大,占比相较于其他的类型体育公益活动更少。
综上,体育设施建设类公益活动仍是我国体育公益活动的主要方式,几年间从主体数量、活动场次、活动人数和媒体报道量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从募集公益金的角度,体育人才培养类增速最快,在2020-2021年和2021-2022年两个报告周期内成为募集公益金占比最高的公益活动类型。表明社会各界非常重视体育技能的培养,公益主体对体育产业参与者经营能力和群众体育锻炼软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助力夯实产业发展和体育运动的能力基础。
在2021-2022年报告周期内,包括2020东京奥运会、2022北京冬奥会、第14届陕西全运会等在内的大型体育赛事密集举办。报告也重点聚焦于体育赛事相关的公益活动,从以下三个方面梳理了2020东京奥运会和2022北京冬奥会体育公益内容。
体育志愿者公益方面,东京奥组委和北京冬奥组委都采用以网络招募为主的方式招募志愿者,招募条件和流程相似,对不同类别的志愿者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课程丰富。但是北京冬奥组委对志愿者的保障和激励措施更加多样,涵盖了交通、餐饮、住宿、纪念品、证书等多个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学分激励政策。而东京奥组委更侧重于保障志愿者的身体健康,为志愿者们接种疫苗并发布了防疫手册。
体育赛事公益方面,东京奥运会的赞助商为东京奥运会提供较多的公益金补助,北京冬奥组委则更多地向赛外延伸相关的公益活动,成立了2022冬奥文化公益平台,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公益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度。
运动员公益方面,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参与运动员们都积极投入到各类公益之中,成为各项体育运动的推广大使,激励社会大众参与体育运动,感受运动的魅力。青春闪光不止于赛场,榜样的力量在于引领。运动员们用自身的方式担起榜样的责任,让体育的价值不断发扬光大。
结合我国体育公益发展的趋势及现状以及大型赛事在体育公益发展中的推动作用,针对未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从数据追踪的结果来看,我国体育公益的发展已从最初单独提供体育装备、完善体育设施的“硬件”捐赠,逐渐显现出为青少年运动技能普及提供科学性运动技能课程、培训体育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裁判员等专业人才能力提升的“软技能”培养趋势。各类参与主体在活动设计和执行方面更应从长计议,以创建长效发展机制,完善多场景、多内容、多渠道的公益体教服务的一体化模式。
要建立多层级的志愿者培训体系,丰富培训的内容和手段、规范培训的程序等。不仅要增加志愿者对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的理解,还要提升待人接物、与人沟通的能力,并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保障志愿服务的效果。
各类组织主体可以参考和借鉴国外丰富的体育赛事公益营销案例,设立专业化、规范化的部分,从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公益营销策划。在信息化的时代,也需要利用广告媒体等渠道传播消息,进行公益性质的推广。要积极扩大公益营销的影响,提升目标消费者的兴趣。及时关注公益营销后的收益,定期做好体育赛事公益营销的评价和反馈,以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要进一步丰富体育公益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增加活动的数量,邀请各类型运动员参与,提升他们的公益意识和公益影响力。当运动员的影响力变大之后,他们做体育公益活动时也要做好选择,涉及资金管理时要公开透明,防止出现纰漏。同时,运动员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向社会广泛宣传,弘扬公益文化,激励社会公众主动参与公益。
- 标签:本站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