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娱乐

每天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才是孩子的“聪明药”

  黎涌明,2007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2010年获清华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2015年获德国莱比锡大动训练与运动生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赛艇协会秘书长。入选2017年度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开发计划名单。

  黎涌明:如果说,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但是心灵却实实在在地受到了影响,潜能得到了发挥,那么体育称得上是最好的教育。

  黎涌明:体育可以给予孩子健康的体魄、强壮的体格,既培养孩子奋勇拼搏的精神,也教导孩子公平竞争理念;既激励孩子敢于争先,也鼓励孩子团结协作;既让孩子有机会享受胜利,也有机会让孩子学会接受挫折。

  更重要的是,体育可以加深孩子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人格。总之,培养孩子的体育精神,是给他们最好的生命教育。

  笔者:文化课挤占体育课的现象在许多学校是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家长也有严重的重视智育、轻视体育的观念。

  黎涌明:没错,很多家长为孩子的学习成绩焦虑,认为智育和体育是相互排斥的两件事,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每天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才是孩子的“聪明药”,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提升学习成绩。

  黎涌明:研究发现,孩子在运动时所激活的脑区与进行认知活动时的活跃脑区是重合的。换句话说,爱运动的孩子往往大脑更活跃,也更聪明,学习能力更强。体育运动可以大幅度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思考认知能力。

  更重要的是,运动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吃得更多、睡得更好、长得更高、抵抗力更强,还能让孩子更聪明,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

  持续而有规律的运动习惯对孩子来说能“苦其心志”,运动过程中的重复训练是一种磨炼——为了把一个动作做好,他们需要一遍遍地重复枯燥的训练,比如起跑的瞬间发力、篮球运动中的三步上篮等,经受过这种枯燥训练的孩子,面对文化课的枯燥就会淡定许多,能够沉下心来用功,将来进入职场也不会那么浮躁,工作会更踏实,自然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小小的运动场,对孩子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微观的人生。如何面对困难?如何面对不公平?如何给自己树立目标并意志坚定地去实现它?体育运动,培养的是坚持不懈、灵活学习、团队合作、崇尚荣誉和遵守规则等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素质。

  笔者:许多家长支持孩子参加体育运动,但不知道孩子适合哪一种运动。您是体育教育专家,对此有什么建议?

  黎涌明:我也经常被焦虑的家长问同样的问题,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微信公众号热衷于向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推荐适合的运动项目。但是我想说,只要让孩子动起来就好,至于选择哪种运动项目,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热爱体育运动,并持之以恒。

  体育运动可以根据活动方式、活动目的、活动强度、活动地点等分为不同类型,既包括有目的的体育锻炼,也包括无明确目的的个人玩耍;

  既包括室内体育活动,也包括户外体育活动;既包括学校体育课内组织的体育活动,也包括社会俱乐部组织的体育活动。家长可根据周边体育设施和服务,以及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在早期进行多个运动项目的尝试,旨在以运动项目为载体让孩子能够有规律地动起来,达到有益身心健康的身体活动量。

  伴随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掌握一门或多门体育运动的技能,内化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养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笔者:既然有体育竞赛,就一定会分出输赢。有些家长十分在意孩子的运动成绩,即使运动成绩不能在升学中获得加分,至少也是在人前炫耀的资本。您认为这种想法是否有害?

  黎涌明:如果家长以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作为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目标,那么体育运动就不再是运动,而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考试,培养出的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考试机器”。

  笔者:如果把体育运动变成了另一种考试,一定会成为孩子的负担,他们迟早会像厌学一样讨厌体育运动。

  黎涌明:没错!所以,引导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家长不可有过强的功利心。家长应该以孩子的兴趣为首要目标,而不是为了满足家长自己对某些运动的向往,或者纯粹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而让孩子加入其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