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国家治理视域下中美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语域特征对比研究(上)

  唐青叶,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上海大学全球问题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话语分析、话语与身份研究、话语与国际关系。徐杨,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治理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研究”(20&ZD140)

  【摘 要】话语具有实践性和建构性。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以有效的话语体系加以建构。研究基于语料库和分析法,对中美两国政府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英语文本的语域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新闻发布会的话语表达表现为学究式说明型,书面语特征明显,官方信息充分,具有权威性,但是忽略情感表达,互动性不足。美国新闻发布会的话语表达表现为交互式劝说型,口语化倾向突出,互动性强,但是政策话语不足,与疫情这一中心话题有所偏离,忽视了民众对真实信息的需求。研究表明,有必要提高我国新闻发言人的话语建构能力和多模态符号驾驭能力,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和国家治理水平。

  “国家治理是一个国家由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法律)相互作用和制约、共同维护一个国家的秩序、管理各种事务的复杂过程。”不同国家的国家治理在普遍的全球语境之外,有其特有的价值理念、制度选择和本土语境,“ 紧扣国家治理的,便是话语(Discourse)”。政府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治理首先从国内开始,是政府通过某些途径调节行为的机制和实践”。这一机制和实践需要通过话语来实现。新闻发布会作为一种话语实践,是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有益手段,折射出相关政府部门在面临不同社会问题时的话语能力和治理理念。

  新闻发布会最初是现代公共关系学的概念。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2007年编写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手册》,政府新闻发布会是指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举行的向新闻媒体介绍政府立场、观点、态度和有关方针、政策、措施等政府信息的问答式会议,“是组织、利用新闻媒介传递信息和塑造形象的公共关系手段”。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始,美国在白宫设立了新闻办公室和发言人制度,从法律上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在2001年的“9·11”事件中,新闻发言人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美国拥有固定的新闻发布机构,设有专职新闻发言人,已形成完善而多样化的新闻发布流程与发布形式。在中国,新闻发布制度的确立晚于西方国家。1983年,外交部首先设立新闻发言人,以处理外交事务和对外宣传中国为主要目的,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中外记者的提问。2003年,“非典”疫情造成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这一年成为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一个转折点,此后我国进入了以政府传播和危机公关为主导的新闻发布制度全面建设期。2016年2月17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和政策吹风会进行政策解读,领导干部要带头宣讲政策,特别是遇有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关切等,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特别是重大突发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的应急反应是对政府危机公关能力的考验,也是新闻发言人专业化水平的体现。“突发事件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已经成为危机处置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危机传播行为直接影响媒体的走向,公众对事件的认识、态度与评价。”

  学界对新闻发布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关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从宏观层面为新闻发布会提供建设性意见。少量语言学研究涉及修辞学、语用学和话语理论等领域,从语言选择或话语策略等微观层面探讨各类新闻发布会的效果。这些研究对新闻发布工作有较大的启示。

  始于2019 年底并在全球持续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发生后,中国各级政府、新闻媒体和普通民众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尽力化解这场危机带来的影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月22日上午10时就此次疫情召开首次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此后,周期性举办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公众发布疫情防控信息。美国白宫于2020年1月31日召开首场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此后相关发布会也定期举行。

  本文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中美两国政府相关新闻发布会的英语文本自建语料库,从语域特征的角度对两者的话语表达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两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发布会的语域特征及其所实现的交际功能,旨在为我国今后有关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的话语建构提供参考意见,希望能对政府部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有所裨益。

  语域理论由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Halliday提出。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语言活动都在特定的语境中发生,语域是语言使用所处情景语境的总称。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言语行为要适应特定的活动类型和正式程度,属于语言的功能变体,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语言形式。语域有三个变量——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分别简称为语场、语旨和语式。语场是交际的话题,可以是技术性的或非技术性的。语旨是交际双方的话语角色,可以是疏远的或亲密的。语式是言语活动所采用的媒介,即书面语或口语,也可以介于二者之间。语场、语旨和语式共同发挥作用,制约着语言使用者对词汇和句法的选择。在实际交际中,语域会发生转换、混合、借用乃至误用。

  分析法步骤复杂,对检索和统计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但是这一技术上的突破可以实现对数十上百个语言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多,且主要关注学术语篇和商务语篇。

  新闻发布会作为一种特定的语域,从其内涵看是一种机构性话语,以主持人、新闻发言人(公众人物)和记者为主体,发布内容由主持辞、发布辞和答记者问三部分组成。主持辞是主持人在新闻发布会开始时介绍新闻发布主题和新闻发布单位的话语。发布辞是新闻发布会的核心部分,是由新闻发言人向媒体发布的信息。答记者问是媒体记者提问环节,新闻发言人与记者互动,属于高度仪式化的交际事件。本文试图用分析法比较中国和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文本在语域特征上的差异,希望以量化的方式分析中美政府如何通过话语构建来实现引导和化解危机的目标。

  本文的语料库为自建,分别来自2020年1月26日至3月19日的中美政府官网,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以下简称“中国新闻发布会”)和美国白宫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以下简称“美国新闻发布会”)的33篇英语文本共计285 340个词构成。其中,中国新闻发布会的19篇官方英译文本构成中子库,共有142 563个词,这些文本可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英文官网()通过检索关键词“SCIO briefing”查阅。由于本文所使用的MAT语料库工具只适用于英文,因此我们采用中国新闻发布会的官方英译文本作为对比语料,中英文版本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美国新闻发布会的14篇英语文本构成英子库,共有142 777 个词,这些文本可在白宫官网()通过同样的方式查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