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解密“第一堂课”:15首曲目有精心考虑

  “新学期第一堂音乐课”今晚7点半同全国师生见面;由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宁波交响乐带来15部音乐精品,其中三首是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创作的抗疫音乐作品。

  新京报讯(记者 吴为)9月10日晚7点半,由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指挥讲解的“新学期第一堂音乐课”将通过中央电视台以及多家媒体的网站和客户端同全国师生见面。

  这堂时长2个多小时的音乐课曲目体裁丰富,涉及合唱、交响诗、歌剧等,俞峰执棒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宁波交响乐团带来《黄河大合唱》《红旗颂》《我的祖国》《一个老师的牵挂》《我想飞》《在灿烂阳光下》等15部音乐精品。

  在这个不平凡的抗疫之年,全国中小学、高校按下了校园生活的“暂停键”,9月份的开学来之不易。今年的“新学期第一堂音乐课”也更加突出了抗疫背景。其中,《那段时光》《一个老师的牵挂》《我们》都是由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创作的抗疫音乐作品。

  中央音乐学院赵旻认为,音乐是心灵的语言,经过重大疫情后,用音乐来表达,用音乐来抒怀,使我们各种感情融合成积极向上的意志。

  俞峰对15部音乐作品逐一讲解,这些作品大都创作于重大社会变革背景下,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他指挥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宁波交响乐团,将这些音乐精品依次展现给现场的宁波市中小学生们,同时通过电视机、手机呈现给全国的观众。

  为什么要录制这样一场盛大的“音乐课”?音乐学院的老师们想用音乐向全国的师生传递什么?近日,新学期第一堂音乐课的音乐老师、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我国著名指挥家俞峰接收了新京报记者专访。

  俞峰表示,科学和艺术是两翼,科学是对自然世界的探索,艺术是对美好世界的追求。新学期的第一堂音乐课再次释放出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通过音乐传播核心价值理念,讴歌时代、鼓舞人民。

  从2016年开始,我每年暑假都会回到我的家乡宁波,经常邀请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和宁波交响乐团一起,为学生做“立德树人美育启智”的暑假公开课,反响非常好。以前在体育馆做,将近有四五千学生参加。这个公开课大概持续了四年,后来在“学习强国”上播放,在全国也产生了影响力。去年中央电视台也进行了转播,也是以音乐课的形式。

  今年是特别的年份,大家经历了疫情的严峻考验。如何来做今年的公开课,我们动了一番脑筋。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非常支持,中央音乐学院师生投入参与。在教育部体卫艺司大力支持下,我们采用线上为主的,在教师节期间用开学第一堂音乐课的形式向全国推出这台音乐会。

  俞峰:第一堂音乐课以立德树人、美育启智为目的,分为“立德树人红色经典”“爱国主义时代旋律”“大爱无疆共克时艰”“托举希望逐梦前行”四个篇章,分别与上个世纪3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卓绝的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新时代到当下四个时期相对应。

  第一篇章以反映民族独立解放的战争历史脉络为主线,包括《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第二篇章的两部作品《我的祖国》《北京喜讯到边寨》,反映了建国初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和改革开放迎来的历史转折。第三篇章的三部声乐作品《那段时光》《一个老师的牵挂》《我们》都是由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创作的优秀抗疫音乐作品。同时,在今年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音乐课的第四篇章安排了三部作品《我想飞》《在灿烂阳光下》《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这些作品的音乐体裁非常丰富,包括合唱、歌剧、交响诗等等,这样就把音乐知识和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历史结合起来。

  比如《黄河大合唱》这种史诗性的作品,合唱是大型声乐套曲,我们通过表演和讲解,让大家了解黄河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历史,以及当时它是如何鼓舞四万万民众抗日的。

  又比如歌剧《白毛女》,歌剧是什么样的形式,当时怎么用歌剧的式样表现延安的中国历史画面,同时也告诉大家马列主义如何在延安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产生思想这一系列的道理。

  音乐会始终体现“音乐课”的主题,包括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还有《我的祖国》,这些都是著名的影视音乐作品,音乐是如何与电影结合起来的?我们用演出、讲解的方式来告诉大家这些精品音乐是如何唤起我们的爱国热情的。

  俞峰:合唱团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合唱团。我们这个合唱团是中央音乐学院表演艺术中心里面,跟着我一直参与音乐党课和美育教育的录制和现场演出。

  另外,中央音乐学院还有一些老师参与到音乐课的表演中。比如我们钢琴系的主科专业老师、钢琴家黄若愚他自己创作并演唱的《一个老师的牵挂》;还有著名的军旅歌唱家黄华丽老师,她现在也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她演唱《我的祖国》。

  新京报: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堂音乐课也策划了与抗疫有关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俞峰:包括中央音乐学院在内,今年上半年,各学校停课不停学,经历了疫情的严峻考验,我们全社会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音乐学院的老师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2月份疫情最难的时候,我们钢琴系的主科专业老师黄若愚,他给我发了一个他自己创作演唱的《一个老师的牵挂》。他把疫情下一个班主任老师和主科老师对学生的牵挂表达了出来。他把老师比喻成大海,把学生比喻成小竹筏,在疫情之下,当阳光再次照耀五星红旗的时候我们再回到课堂,重新回家。非常感人。

  我们还选择了中央音乐学院张征老师创作的《那段时光》,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的中学生来演唱。

  另外,还有一首作品《我们》,这是由中央音乐学院李小兵老师创作的,并由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演唱。这首作品既反映了当时对白衣天使和抗疫战士的致敬,也表达了我们的信心。由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合唱后,迅速在全国11家音乐学院合唱团唱开,后来发展到差不多300所高校,也在世界上27所著名音乐学院合唱,形成了万合唱。我们许多著名校友以及国外许多著名演奏家也加入进来。

  新京报:除了抗疫的主题,还有脱贫攻坚、共同奔小康为主题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的演出有什么特点吗?

  俞峰:今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中央音乐学院这几年为老区、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们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定点支援和合作帮扶的青海化隆县、陕西延安市、志丹县等等地方。

  这次我们把这些对口扶贫市县的青少年代表请到了现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除了上面我说的几个地方还有河北青龙县、威县,山西吕梁市,贵州黔西南州。这些青少年代表与音乐家们共同合唱《在灿烂的阳光下》。

  我们还请他们唱民歌,壮族的、布依族的民歌,让全国人民看到我们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以及他们的能歌善舞。在合唱《在灿烂的阳光下》后,整个音乐课以少先队队歌来结束。

  新京报:对于很多学生和家长来说,“语数外”被称作“大三科”,而“音体美”被称作“小三科”。新学期开学,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次向全国播出的第一堂音乐课,是不是也有想传递的信息?

  俞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培养学生成长不可缺失的整体。作为美育教育来说,音乐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极大丰富形象思维、想象力、创造力。所以科学和艺术是两翼,科学是对自然世界的探索,艺术是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如何在美的熏陶中得到审美的感受、实践,达到健康的人格养成,同时使青少年快乐地成长,并形成对美好世界的追求,这是我们思考的重要内容。

  同时,作为美育,还担负起立德树人的,如何在美中实现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民族的核心价值理念的贯穿。因为我们所有的作品,其实都是有艺术家的立场,以及表达的思想内容的。通过美的传播,把我们核心价值理念贯穿其中,这就是美育在教育当中的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失的作用。

  俞峰:中央音乐学院不仅是培养音乐人才,作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最高学府,也是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所音乐学府,肩负着为党治国理政,为国家发展,为全民的音乐教育美育教育服务的高校的职责。

  从去年开始,我们举办了以同志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线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以此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同时,在10月15日以习总2014年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为节点,推出自以来优秀的讴歌时代、鼓舞人民的音乐作品。两大音乐节形成了系列的艺术和美育相结合的品牌。

  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推出美育云端课堂。用时100多个小时,全国将近300所高校,包括十几家艺术院团共同参与的5·23艺术节,关注量也达到了5.6亿人次。这也是在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和广大媒体推动下成为美育系列的。今年的开学第一节音乐课,也是系列工作的延续。我们不断形成品牌,让青少年在美的感受、美的体验中树立核心价值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