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外媒体中新疆到底是什么形象?-吐尔孙·艾拜、彭年
新疆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媒体呈现的新疆形象直接影响我国国际声誉、和经济利益。研究两者对新疆的叙述和话语框架、信息传播路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做好涉疆对外传播工作。为此,本文选取国内外20家媒体,对其2008年至2021年的涉疆报道进行分析,以发现其中规律性和启发性的特征。
统计显示,20家媒体的涉疆报道共有30822篇,其中国外媒体10606篇,国内媒体20216篇,分别占34.4%和65.6%。
国内外媒体的涉疆报道基本保持同步的时升时降趋势。同时,国内媒体逐步加大对新疆的关注和报道,其涉疆报道占比不断增加。例如,2008年国内媒体的涉疆报道只占国内外报道总量的17.1%,2018年已达到64%。2018年以来,国内外媒体的涉疆报道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国内媒体积极参与涉疆斗争和国际形象传播,积极报道新疆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大好局面,报道数量和国内覆盖面都取得较好效果。
同时,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对外传播策略,通过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和系列纪录片等方式,及时主动公开信息,转被动为主动。例如,2019年国内外的报道量是上年度的2倍、高达6312条,其中国内媒体的报道为3895条,占61.7%;2020年国内媒体的报道量达5821条,占89%。
根据国内外媒体涉疆报道的内容,我们将其议题分为时政、宗教、文旅、自然灾害和其他五类,其中时政议题占81.2%,宗教议题占2.6%,文旅、自然灾害和其他议题分别为4.2%、3.1%、8.9%。很明显,新疆的时政议题是近些年来媒体关注的焦点,集中围绕我国治疆方略、反恐维稳的具体措施,以及保障、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寄宿制学校等话题。
同时,国内媒体对新疆宗教议题基本回避,关于文旅、民生和科技方面的报道占比处于较低水平。而国外媒体对新疆宗教议题的关注仅次于时政议题。由于各国制度和保障理念存在差异,保护信教群众合法权益和正常宗教活动的措施各异,媒体偏向性的议题不利于客观全面呈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全貌。
研究发现,国内外媒体的涉疆报道体裁存在差异,国外媒体的报道中,通讯占64.9%,消息占21.9%,调查报道、评论和其他体裁分别占5.6%、3.1%和4.5%。国内媒体的报道中,消息占82.1%,通讯占10.8%,评论、调查报道和其他体裁分别占6.8%、0.2%和0.1%。总体上看,媒体的涉疆报道以500-1000字内的消息和通讯为主,占总数的76.2%。
同时,国外媒体报道中,1001字以上的比例46.7%,国内为23.9%。消息和通讯的篇幅较短,媒体和记者一般喜欢采用此类体裁。此外,除了语言、文字书写和文化差异,国外媒体通过篇幅较长的通讯、调查报道向受众输出观念。国内媒体则多用较短的篇幅反映事实并以评论的形式,侧重表达我国政府的治疆方略,阐明事实和驳斥势力的不实言论。
发稿地区指媒体和记者发出稿件的地域。统计显示,发稿地区为媒体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占96.6%。其中,国外媒体占其总数的71.3%,国内媒体占其总数的99.3%。这表明,国外媒体的多数涉疆报道远离事发现场和信息源,缺乏对事实的直接了解,掌握的材料和信息有限。相比而言,国内媒体和记者在事发区域发稿,有更直接的调查,对党和政府的治疆方略有更深的认识,了解当地生产生活状况,报道内容贴近事实并具有客观性。
新闻标题的使用、稿件词语的运用,均含有媒体和记者的价值判断和倾向。因此,本文从新闻标题和正文2个维度对国内外媒体的涉疆报道进行分析。
在总报道量中,正面报道为25675篇,负面报道为5147篇,分别占83.3%和16.7%。其中,国内媒体的报道均为正面或中性报道。国外媒体报道中,负面报道占48.5%,正面或中性报道占51.5%。相比而言,2018年以后,国外媒体的负面报道大幅度上升。
同时,我们分别选取国内媒体1000篇涉疆报道和国外媒体937篇涉疆报道对其标题进行分析,发现国内媒体均采用正面和中立的标题,反映客观事实。在国外媒体涉疆报道标题中,使用“”“监视”“”“”等负面词汇并持有负面态度的共有437篇,占总数的46.6%。在437篇文章中,西方媒体为78.7%,发展中国家为21.3%且多为西方媒体的转载稿。2019年以后,西方媒体的标题更具有攻击性特征,并与报道趋势相吻合。
我们对国内外媒体的转载稿及其来源进行统计发现,20家媒体转载和采用的其他媒体稿件共有3034篇,其中国外媒体采用36个信源的2564篇报道,在这2564篇中,仅采用我国2家信源的42篇报道,其余均为国外信源尤其是西方国家信源。我国媒体采用国外信源的740篇报道,占国内媒体发稿量的3.66%。
这表明,西方媒体对我国媒体的议题设置存在潜在影响。我国媒体虽以国内信源为主,但对国外信源的采用率高于西方媒体采用我国媒体信息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国外媒体涉疆报道中,西方媒体控制了信息来源从而控制了国际话语权,在发展中国家媒体涉疆报道中,西方媒体的声音占据主导地位。
在国外场涉疆信息的传播主要依赖所谓“受害者家属”“集中营幸存者”“目击证人”,实际上是他们将虚假信息向媒体和“”组织提供,后者将信息转交非政府组织和研究机构并通过西方媒体进行传递,再由各类政要和发展中国家媒体转载和引述;这些政要和媒体的言论又作为各类机构和组织论证其观点的佐证材料被转引,这是一种循环模式。并且在报道中往往引用所谓匿名信源的言论。
在国内场,媒体和记者直接与当地党政部门、群众接触并获取第一手资料,报道的人物和事件力图使用可验证的信源。相比而言,国内媒体获取和传播信息更为直接,信息的全面性、可验证性和客观性较强,贴近新闻现场并具真实性。但从传播范围和影响来看,国外媒体传播的间接信息往往主导国际场。
我们分别对国内外媒体涉疆报道进行词频分析,发现国内媒体涉疆报道突出的重点和主体首先是新疆,此后依次是中国、维吾尔族、人民、新冠肺炎、援助、发展、国外、国际、、安全。国外媒体涉疆报道突出的重点和主体首先是中国,此后依次是新闻、政府、中国人、、国外、总统、新疆、人民、新冠肺炎、国际、安全。
可见,西方媒体攻击的实际目标是中国,新疆只是攻击的组成因素,抹黑新疆旨在损害中国国际形象。同时表明,国内媒体在传播新疆形象和批驳西方不实言论时较易陷入线.统一与
我国媒体的涉疆报道始终秉持和尊重基本的历史事实,始终坚持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外媒体的涉疆报道往往宣称新疆是维吾尔族的“故土”,曾经存在独立的政权,并将上个世纪 30-40年代势力炮制的所谓“厥斯坦共和国”称为独立国家,否定中央政府对新疆的历史管辖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企图塑造殖民和反殖民话语体系。
事实上,“自汉始,新疆地区就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都是中国疆域内的地方政权形式,都不是独立的国家。即便是地方割据政权,也都有浓厚的中国一体意识,或认为自己是中原政权的分支,或臣属于中原政权。……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把新疆称为‘厥斯坦’,更不存在所谓的‘厥斯坦国’”。①
国内媒体的涉疆报道将维吾尔族、穆斯林和突厥语系进行清楚的划分,将三者视为不同的概念。国外媒体的涉疆报道往往采用“使用突厥语的维吾尔穆斯林”“维吾尔突厥人”“维吾尔穆斯林”等表述,将维吾尔族与穆斯林、突厥等同或联系起来,试图将维吾尔族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与中国文化隔离开来。
事实上,民族、宗教和语族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伊斯兰教并不是维吾尔族人信仰过的唯一宗教,也不是所有的维吾尔族人都信仰伊斯兰教,例如湖南翦氏维吾尔族人就信仰佛教,根据管理规定,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目前“全疆共有少数民族中员62.25万名”,②其中维吾尔族占较例。
同理,“‘突厥语族’不过是一个语言学概念,它是近代语言学家构建的语言分类谱系”。③民族与语族有本质区别,“历史上,维吾尔族先民受突厥人奴役,两者是被奴役和奴役的关系,维吾尔人不是突厥人的后裔。”④
我们分别选取国内外媒体涉疆报道中常见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其中国内15个、国外25个),其指向对象分为四种类型,即新疆局势、党的治疆方略、民族关系和维吾尔族群体。我们发现,国内媒体将新疆描述为在全国兄弟省市的帮助下,稳定发展和欣欣向荣的稳定和谐地区。西方媒体采取二元对立的叙述模式,并将新疆描述为少数民族文化和受到压制的动荡地区。统计发现,2009年以后,国外媒体报道涉疆议题时贬义词使用频率明显增加。2019年以后,国外媒体涉疆报道完全脱离新闻属性,成为攻击中国的战工具。
实际上,目前新疆存在56个民族成分,他们和谐相处并平等享受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2022年第一季度,全疆实现生产总值(GDP)397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44元,增长5.6%,增速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0元,增长7.4%,增速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①这是稳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带来的社会效应。
从制造新闻和到美、英、法等国通过所谓涉疆法案、决议并采取制裁措施,均表明国际涉疆以战为手段进行的博弈,旨在遏制中国发展。这些行径不仅抹黑我国和新疆形象,还影响新疆各族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是名副其实的侵犯。期间,国外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主导和设置议程,我国媒体处在应对状态。
为此,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应对机制,从观的高度,从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等角度做好涉疆对外传播,推动国内主流媒体对边疆和周边国家整体性知识的把握,提高议程设置能力,表达党的治疆方略成功经验,及其对国际社会反恐去极端化和消除贫困工作提供的中国智慧;并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通过讲述事物背后的“人”的故事,由人物切入历史、现实与未来,增强报道的共情力,讲好新疆故事,避免落入西方的线.把发展中国家和伊斯兰国家作为涉疆对外宣传工作的重点。
由于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战略利益,西方媒体的涉疆报道基调难以改变。当下,发展中国家占国际社会200多个国家的多数,伊斯兰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占有重要位置。部分伊斯兰国家与中国新疆接壤,由于宗教和民族因素,它们较为关注涉疆议题。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场合,众多发展中国家通过联名致信等方式多次支持我国治疆方略。因此,应将它们作为涉疆外宣工作的重点,通过推动媒体合作、学术访问和交流等多种形式,推动当地社会对新疆事务的了解,进一步改善国际涉疆环境。
3.做好海外华文媒体的合作并发挥华人华侨的作用。在这场斗争中,海外华文媒体和华人华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对冲作用,减少西方媒体的舆势对当地的影响。由于华人华侨融入当地社会的程度较高,掌握当地语言文化,因此要注重对其联系和引导,帮助他们围绕涉疆议题主动发声,推动当地群众和正确认识新疆。
在涉疆报道过程中,国内媒体关注时政以外的议题较少,容易陷入西方的议程设置和话语陷阱。近年来,新疆社会大局平稳,经济快速发展,民生大幅度改善,各民族更加团结和谐。国内媒体应注重报道新疆的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和个人的奋斗历程,通过数据和事实全方位展示新疆面貌。
涉疆国际传播的任务艰巨,需要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需要认真地思考与努力,才能有所建树,被动局面才能得到改变。
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2018年中国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内统计公报,2019年7月1日。
- 标签:本站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