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时报调查丨两会热点前瞻

两会热点前瞻

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继去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取得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全球领先后,如何确保今年能够更好地应对世纪疫情冲击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复杂局面,如何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政策关注点应落在哪些方面,事关社会大局稳定。本期时报调查从智媒视角选出“国计”与“民生”领域的15个热词作为调查重点,以期管中窥豹,前瞻两会热点、反映民生所盼。

综述

传递发展信心 折射民生期待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李海楠

2022年全国两会日益临近,哪些话题最受关注?中国经济时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网络微调查——《中国经济时报2022年两会热点问卷调查》,从智媒视角选出聚焦“国计”与“民生”领域的15个热词作为调查重点,前瞻两会热点、反映民生所盼。此次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674份,超过20个省(区、市)的受访者参与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持乐观预期——超过55%的受访者选择了7%—8%的GDP增速选项。此外,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共同富裕、营商环境、生态环保、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教育改革、社会治理、收入分配、健康中国、对外开放、依法治国、碳达峰碳中和等15个热词中,共同富裕以74.04%的获选率,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为教育改革、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生态环保,显示出民生话题的关注热度。

针对调查结果,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在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下,2022年,期待强化民生保障,寻求绿色、创新发展,展望共同富裕的民生愿景蓝图正在展现。

预期增长乐观

稳经济大盘还须政策和市场联动发力

2021年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和GDP实现同比8.1%的增长,都使受访者对今年的经济增速持乐观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有55.79%的受访者认为今年将实现7%—8%的同比增长。此外,更有14.24%的受访者认为今年经济增长有望超过8%。

“调查结果彰显了强烈的乐观预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对表示,不过也不可忽视仍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要确保经济增长维持较高增速,必须坚持推进政策和市场的联动发力。

对于如何做好全年经济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持续改善民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做好“六稳”“六保”、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选项成为最受关注的六项,获选率分别达到74.78%、70.92%、70.62%、68.40%、62.61%和59.64%。

“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标和动力所在。”周宏春说,“持续改善民生”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需求,而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的政策重点,通过高质量发展可以为民生的持续改善提供产品和服务,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国土经济室主任黄征学也对表示,从供给方面看,创新是经济增长不竭的源泉。维护全年经济增长既要深化改革开放,又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这也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法宝;从需求方面看,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内需。

强就业促保障

寄望民生领域欣欣向荣

保就业不仅是民生最大期待之一,更是兜牢民生底线的关键,而能否实现保就业的预期目标则取决于亿万市场主体的生存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今年“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仍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须何处发力”问题的答案中,“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选项位居榜首,获选比例达到85.16%。“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针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税降费”紧随其后,获选比例分别为78.19%和76.11%。

周宏春认为,发力“六稳”和“六保”,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和确保中小微企业生存可谓一脉相成,落脚点都是解决就业问题。

此外,为确保社会政策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就业优先地位也一再凸显。

调查结果显示,“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被受访者认为是“社会政策兜住兜牢民生底线”须优先做好的一项,获选占比达85.01%,而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则紧随其后,占比达82.94%、79.82%。

黄征学表示,中小微企业是就业的“蓄水池”,肩负着解决约80%就业人口的重任,因此,要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税费负担重等问题,实施更大强度、更高精度的扶持政策。

除就业备受关注外,“最期待2022年全国两会民生领域政策”选项也传递出民众对民生领域政策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期待。调查结果显示,“发力养老产业,助力老有所养”最受关注,获选率达83.23%;“更加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与可获得”以82.79%的获选率紧随其后,显示出民众对“一老一小”的养老和教育的关注度。此外,“深化医改,拓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和“探索新发展模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也都分别获得超七成和六成的获选率,热度依然不减。

共同富裕居首

高关注度承载百姓“心”期待

“共同富裕”在15个“国计”与“民生”领域热词中拔得头筹,以74.04%的获选率高居榜首,这似乎并不意外。

“共同富裕涉及面非常广泛,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黄征学表示,自《“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目标以来,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已经开展系列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他透露,国家有关部委也在积极制定共同富裕相关的行动纲要。

推动共同富裕,既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又需要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2022年推动共同富裕最重要的选项,“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以82.49%的获选率居于首位,“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和“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分别以78.93%和73.89%获选率紧随其后。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也对表示,历来国家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极力推进共享改革成果,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不仅需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他认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和注重发挥先富群体带动后发群体的积极作用,在共同富裕的推进过程中至关重要。

“绿色+创新”

促进高质量激活发展动力

2022年,激活发展动力是应对一系列挑战与冲击的必然之举,调查结果显示,“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最受关注,获选率高达84.57%。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正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内容,也已成为当前产业和企业持续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方向指引。

调查结果显示,“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以82.79%的获选率高于“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选项的支持比率,成为影响科技创新力释放最受关注的一项。

关于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黄征学认为,短期看,要从“软”“硬”两方面着手,一手抓科技体制改革,一手抓创新基础设施布局。长期看,须结合创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配合强化创新能力建设。

一方面要鼓励创新释放发展动力,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也必须确保绿色高效发展。于是,屡获中央多次会议部署的碳达峰碳中和前,总会被冠以“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的定语。

对此,2022年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应如何作为?调查结果传递了极为务实的预期——“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获得了79.23%的支持。

“这主要是基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作出的选择。”周宏春认为,“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我国推动碳达峰工作的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重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新能源的优化组合。他建议,煤炭是一种生产力要素,要回归其商品属性,既不能在需要时看作“乌金”,也不能因有人认为是“肮脏的能源”就“谈煤色变”。

观点

青年群体就业、乡村振兴、房地产健康发展

代表委员:聚力民生保障 增进人民福祉

图片来源:新华社

王晶晶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开启。一直以来,我国始终把坚持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放在各项工作首位。今年,大家更关注哪些民生话题?中国经济时报组织开展的674份调查问卷显示,“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探索新发展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来说,民生也一直是他们的关注焦点。针对以上热点话题,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

全国人大代表郑亚莉: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解决好青年群体就业问题

就业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仍然存在。

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告诉,首先,高校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认识到生产一线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把基层一线工作变成属于自己的蓝海。其次,要建立一系列能够激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和机制。最后,社会各方包括用人单位,要从需求侧角度与高校毕业生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产生文化共鸣,适时调整招聘用人的思维模式,以新的工作模式让青年人认可企业,愿意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另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基于高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的特点,发展分类服务,提高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的准确性,有针对性地开辟毕业生就业“专区”和“特区”,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直通车”服务、设立大学生就业专题项目、举办专场招聘会等。

总的来说,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关注市场,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都应主动适应市场,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大市场化引才力度,同时,高校培养机制也要根据市场进行相应改变。

全国人大代表邢青松:  

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我们的螃蟹养殖非常成功,亩产达到300斤左右,螃蟹重量规格达到了4两左右。预计今年收入不错。”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邢青松在接受采访时说。

邢青松工作的南京市高淳区生态优美、水质清新,当地通过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区实现螃蟹产量1800万公斤,产值23亿元,全产业链人员近10万人,螃蟹产业成为全区重要的富民产业。

在他看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意义不仅仅是建成,关键要通过后期的发展壮大,真正实现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他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农业园区只有创建期有资金补助,导致园区部分后续建设缺乏整体性、规划性投入,在发展期,资金和项目容易出现瓶颈和断层,以致于建设成效不能持续放大和延伸。加之现有农业园区建设大多起步晚,在拓展二三产业链延伸,特别是深加工项目建设,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方面能力欠缺。对此,他建议,在国家级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除了新增的创建园区外,对于已经创成的园区,通过考核绩效选优奖补,每年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更大程度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同时,在建设用地和设施用地指标方面,能单独支持国家农业园区建设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莫天全:  

房地产业应当回归到服务民生、满足消费需求的正常轨道

房地产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增量市场规模见顶,房企过去“高杠杆、高周转”的发展模式亟待改变,快速扩张的模式已接近尾声,未来房企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新发展时期,房地产业应当回归到服务民生、满足消费需求的正常轨道。”全国政协委员、房天下控股董事长莫天全对表示,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牵涉面广,需要从过去房地产市场开发商为唯一供应主体向多供应主体进行转变。房屋类型多元化的转变也是房地产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包括公租房、共有产权房、保租房等一系列保障型住房。

他认为,住房和城乡建设是最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稳增长扩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领域,房地产企业既要正视眼前困难,又要坚定发展信心。同时,我们应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以法治化、市场化为原则,确保购房者利益不受损失。

当前,要以住房建设为主,向城市更新和城市综合服务转型,适应城市化发展新阶段和城市更新的要求,更加重视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完善城市功能。房地产企业要积极投身城市建设转型升级,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新的增长点促进自身发展、稳定宏观经济,让城乡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②丨硬措施保护耕地 严守粮食安全底线

智观天下丨人民币汇率何以再创新高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①丨一号文件为亿万农民送上新春政策大礼

热点丨2022年延迟退休政策将正式开启

高端访谈丨金文成:稳三农、守底线、保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超级街霸4mod,让球胜平负,女忍者无惨qvod, http://www.xinzhiliao.com/rq/nvxing/4243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长谷川みく,儿童口腔保健,美人图快播,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