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 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把改革开放与双循环紧密结合,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下半年经济智库谈(5)

崔卫杰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要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用深化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继续扩大开放”。这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世界经济低迷、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巨大调整等复杂背景下,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科学明智之举。为此,要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把改革开放与双循环紧密结合,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营造助力双循环的良好营商环境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市场主体需求,以深化“放管服”为主要抓手,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目标,推出了诸多富有成效的改革举措,推动我国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20年7月27日,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与未来改革机遇》中指出:随着营商环境改革的推进,中国已经成为大型经济体中自2005年以来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2019年,中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中位列全球第31位,这比两年前提高了近50位。2020年1月1日起,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重点针对我国营商环境的突出短板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从完善体制机制的层面作出相应规定,为下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根本要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更应该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首位,用深化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用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针对阻碍双循环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在商事、投资、贸易、事中事后监管、行业管理制度等重点领域实施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要实施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资本生产率和配置效率,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振更多市场主体积极性。

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集聚助力双循环的高端要素资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人口、土地等要素红利,通过传统要素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但随着人口等传统优势的不断减弱,我国经济增长迫切需要从低成本要素依赖向人才、信息、数据、技术等创新要素驱动转变,亟须聚焦高端人才、数据信息等高端要素资源领域,逐步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当前,我国既具有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强大国内市场等优势,也有制约阻碍高端要素资源国内国际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亟须以更大的改革开放,破除阻碍高端要素资源流动和集聚的各种壁垒。

高端要素资源是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要加快研究并推动出台有助于高端或紧缺人才、先进技术、信息和数据等高端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开放包容的政策和制度。例如,在高端人才领域,对标国际,参考欧美主要国家的平均税率,研究降低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或参照类似粤港澳大湾区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给予境外(含港澳台)高端或紧缺人才适当补贴,并对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再比如,在信息领域,对特定区域或特定人群,研究开放网络直连,如对特定区域从事特定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开放网络直连,逐步实现高速访问境外经济类网站,方便从全球获取科技信息资源,为区内科研人员国际协作和生产提供便利。

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构筑助力双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通过发展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参与全球分工与经济大循环,通过持续产业升级,提高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逐步向中高端迈进,在5G、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复杂国际形势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巨大调整压力,亟须构筑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要聚焦制约不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查找短板,通过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破除制约产业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深挖产业发展潜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把握不同产业开放发展特点,根据不同产业的难点堵点,查找问题、弥补短板,精准定位产业发展诉求,真正把解决产业发展诉求放在突出位置,实施有针对性的产业开放政策与制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产业链主、产业生态等都可能发生颠覆性变化,需要实施适应新业态新模式的前瞻性产业开放发展策略。例如,在数字经济领域,要深刻把握数字领域行业发展规律和特点,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推动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标准和措施的制定。

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打造助力双循环的开放平台载体

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都结合当地在国家战略中的要求和定位,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诉求,积极筹建和申报各类对外开放新平台新载体。全国已设立18个自贸试验区、1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上海新设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海南加快推进建设自由贸易港;烟台、盐城等地申报并获批中韩产业园;浙江宁波市积极建设中东欧“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并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等等。这些开放新平台新载体各有特点、各不相同,呈现出了明显的多样化、差异化和定制化特征,都是各地结合实际,量身定制、积极争取的开放新平台。未来,须在前期良好的工作基础上,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积极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

开放平台载体是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要稳步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现有18个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任务落实,总结和复制推广改革创新经验,进一步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注重开展差异化探索,统筹推进解决各自贸试验区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加快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发挥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作用。要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项的双边国际合作产业园,推进中韩、中日韩等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争取更多的政策制度突破。要推进建设“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打造若干综合承载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经贸合作项目、集中展示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经贸合作成果的对外开放新平台。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