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调查丨2022年股市稳中向好 逾八成受访者趋向投资A股
聚焦2022股市投资
2021年12月,中国经济时报对读者开展的股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83.8%投资者更趋向于投资A股市场,16.2%的趋向于港股市场,14.1%的趋向于欧美等国外市场。加大对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和打击力度、加强投资者利益保护及完善相关补偿机制等成为受访者关心的话题。股市改革的呼声很高,各界期望,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推动股票市场全面制度改革。
2021年即将收官,中国经济时报近期开展的股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5.3%的受访者在2021年股市投资盈利,25.5%的股市投资持平,32.6%的股市投资亏损;受访者称对股市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国内政策(77.2%)、宏观经济前景(72.3%)、新冠肺炎疫情(59.2%)、国际环境(57.1%)、美联储政策(40.2%);2022年受访者会加大的投资类别是:股票(46.4%)、基金(35.5%)、理财产品(27.3%)、债券(14.2%)、黄金(10.4%)、其他(16.9%)、信托(1.6%);2022年受访者看好的行业分别是:新能源板块(62.7%)、科技板块(56.8%)、低碳和节能板块(52.4%)、大健康板块(48.6%)、金融板块(13%)、房地产板块(3.2%);44.3%的受访者预测股市能在2022年走出整体向上的行情,42.7%的受访者称“很难说”,15.1%的受访者预测股市不能在2022年走出整体向上的行情。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越来越大,2022年,83.8%受访者更趋向于投资A股市场,16.2%的趋向于港股市场,14.1%的趋向于欧美等国外市场。
上半年股市有结构性机会
市场的多数观点认为,2022年股市有结构性行情。机构对于2022年的股市行情有哪些判断?
中衡一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伙人陈四汝对表示,2022年股票、债券、基金、黄金都有结构性机会,理财产品及信托产品规模仍面临收缩的压力。2022年上半年股票波动会大于下半年,上半年主要是结构性机会,前期估值过高的景气板块经过充分调整,会释放上涨的空间。假若2022年下半年疫情好转,以航空、交通、文旅、餐饮等行业板块会迎来估值拐点。绿色能源和专精特新等主题上市公司全年有结构性机会。有业绩支持的乡村振兴、城市线下社区新零售会获得政策支持,存在交易性机会。影响股市的因素比较复杂,只要经济基本盘稳住,A股会稳中向好,核心是国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发展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注册制改革,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升,科技属性增强,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机构投资者还会持续不断壮大。
泓毅投资副总经理、首席策略师曹卫东对表示,2022年从配置上看,权益、债券、黄金的投资比例大概是“5∶3∶2”。中国资本市场自2019年开始进入新的30年循环,未来30年是资本市场新循环的开始,目前正处于上升期,总体配置应是权益类比例为主且逐渐增大。2022年将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一季度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有望出现一定的估值修复。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表示,A股市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机会主要集中在2022年上半年。一方面是政策底领先经济底,近期一系列政策出台意味着政策底已出现,本轮降准只是逆周期调节政策的开端。在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的背景下,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是我国稳增长政策发力的窗口期,将帮助A股中枢抬升。2022年权益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来自政策端的发力。2022年下半年人民币的阶段性贬值压力可能对A股造成一定压制。当前是逆周期调节政策发力的窗口期,股票应作为大类资产配置的重点。从中期来看,利率仍将处于下行趋势,债券会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看好大消费、科技和碳中和赛道
2022年机构看好哪些行业的发展?
董忠云表示,第一条主线是消费板块。必选消费板块具有需求稳定、业绩周期波动相对较小的特点,具有较强韧性。第二条主线是政策转向下的银行、地产行业。第三条主线是增速高、确定性强,符合国家发展重要方向的国防军工板块。第四条主线是“碳中和”主题下的新能源汽车、光伏和新材料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持续改善,锂电设备需求将迎来爆发。光伏产业供给和需求在2022年均迎来利好,行业发展速度或有所提升。新材料产业的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高端新材料应用前景广泛,将进一步打开巨量国内市场空间。从长期角度看,相较于全球发达经济体,中国经济将保持在相对较高的增速。同时,未来房地产税推出将从根本上降低房地产的金融投资属性,进一步加快居民财富结构向权益资产倾斜的速度。居民未来继续增配权益资产的趋势不可逆且空间巨大,这为A股未来整体中枢的抬升提供了强大的动能。港股市场历来是中美流动性错配的载体,与中美利差高度相关。从当下时间点看,港股市场仍未到全面看多的时间。
陈四汝表示,2022年看好新基建、新科技、新消费。新基建主要指绿色能源的上游龙头上市公司,包括光伏、核电、风电、储能等。新科技主要指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这是“十四五”期间重要的政策红利。新消费主要领域是通过人工智能来提升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和支持城市社区线下新零售以及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曹卫东表示,从长期看,大消费和科技类个股仍是投资的两大主要赛道,这与中国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大政方针是相适应的。目前A股市场已完成新型加转轨的阶段,进入高速发展进程,越来越多的优秀上市公司的估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全球投资者看好资本市场的过程还在强化。疫情除了个别行业外,整体上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疫情使得某些行业发展出现了脉冲式的波动,但总体趋势不会改变,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0-20年应是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A股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
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
推动股票市场全面制度改革
王小霞
近日,中国证监会明确了2022年资本市场改革工作的重点,将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改革,成为2022年资本市场的主题词。
2021年12月,中国经济时报开展的股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进一步加大对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和打击力度、加强投资者利益保护及完善相关补偿机制等成为受访者关心的话题。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在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牵引基础上,股票市场改革应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制定更严格信息披露要求、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及严格退市制度等。
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
合理设置上市门槛
“2022年,股票市场改革依然围绕‘高质量’这个关键词展开。”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汪惠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这是股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孵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股票市场发展改革的目标之一。2022年应围绕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直接融资出台一系列政策。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是改革重点,将为更多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机会。”汪惠青指出,注册制能推动资本市场的规模做大,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还能不断推动市场化,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我国注册制改革实施以来,发行有序、节奏可控,取得了成效。目前市场已基本具备全面推广注册制的基础。下一步,要认真总结科创板和创业板的经验,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合理设置上市门槛。此外,要持续提升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在保障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基础上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不断接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告诉,我国股票市场改革目标是明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更好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推动股票市场全面制度改革,通过科创板注册制试点,存量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深化新三板改革。
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专家表示,在注册制改革基础上,股票市场还须进行一系列改革。
周茂华表示,一方面,要完善监管制度供给、提升监管效率,强化监管职能;另一方面,要夯实证券市场化定价基础,提升市场价值发现功能与市场配置资源效率。
汪惠青建议, 第一,健全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形成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协同互补、错位发展、互联互通的格局,完善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未来,要进一步明确各市场功能,畅通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新三板、北交所、主板市场之间的互动机制,形成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资本市场。
第二,制定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明确信息披露的时间和内容规范,提升对于隐瞒重要内部信息的处罚力度,增加企业信息披露。强化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严厉打击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财务造假等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保荐、审计、律所等中介机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对资本市场操纵等大案、要案的打击力度,使稽查执法工作更加智慧、高效与精准。
第三,严格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丰富和完善退市指标,精准出清无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公司。如取消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引入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等。新增市值类退市指标,完善交易类指标,充分发挥市场化退市功能。如对低于规定标准、信息披露或者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予以退市,充分发挥市场化退市功能。缩短退市流程,取消暂停上市、恢复上市环节,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停牌时点后移并不再设置“逃跑期”,以提升退市效率。
第四,完善限售股减持制度,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完善减持制度。推动长期资金入市。长期资金的入市有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未来须推动公募资金的发展,如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配置。此外,要推进基金费率体系改革,推广管理费模式,降低投资者申赎频率,使更多散户投资者通过基金参与到资本市场当中。
在中国经济时报关于股市的调查问卷中,投资者张先生建议,股票市场改革发展应全面取消涨跌幅限制、全面实行T+0,从而恢复IPO及二级市场合理定价的基本功能,发挥资本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基本功能,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实现投融资双方制度上的更公平交易。实行集团诉讼制度,在监管过程中对在违法违规行为中受到损害的中小股东进行自动登记,由监管部门代表诉讼,相关处罚罚款和诉讼赔偿直接划拨到中小股东的股票账户。同时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税,取消股票红利税,开征资本利得税,完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业务和做空机制。
个人投资者对2022年股市谨慎乐观
2021年A股市场行情分化突出,小票跑赢大票,科技股跑赢传统白马股。截至12月24日,上证指数、创业板指、中证500指数今年以来分别累计上涨4.17%、11.15%、14.32%,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分别下跌9.62%、5.56%。个人投资者在2021年“有喜有愁”,但大多对2022年A股行情谨慎乐观。
上证指数2021年大概率有望年线三连阳,自1994年以来首次打破“牛不过三年”的魔咒。2021年A股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周期股与成长板块轮番登台。对于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2021年A股极致分化行情出乎意料,有人品尝到牛股带来的喜悦,也有人备受个股走熊的煎熬。
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成长股成为2021年A股赢家,而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传统白马股走势偏弱,有的甚至出现大跌行情。“宁组合”的风头盖过了多年风光的“茅指数”,让搭上新能源“快车”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50岁出头的徐女士2018年5月中签了500股宁德时代,发行价25.14元,持有至今未抛。按12月24日收盘价计算,累计盈利约27.5万元。其中,宁德时代2021年的涨幅近65%,500股盈利超过11万元。徐女士说她一直持有宁德时代,主要是看好新能源,卖出的话也不知道买啥股票好。她的股龄超过10年,二级市场上“跌打滚爬”盈少亏多。2019年5G板块大涨,她买了中兴通讯但持有时间偏短,盈利不足10%,而中兴通讯全年涨幅超过80%。吸取了短线投资赚钱不多的教训,她不管宁德时代行情如何波动都持股不动,终于尝到了一次新股中签比工作一年收入还高的喜悦。可徐女士毕竟不善于基本面分析,这几年没敢继续买入宁德时代。她坦言:“我其实赚的还是运气的钱。”
相比徐女士,她的同事刘先生这几年炒股基本形成了固有的投资体系。他主要投资于各行业的“茅”,持有五粮液、泸州老窖、伊利股份、药明康德、长春高新、通策医疗等白马股。这些被市场俗称为“茅指数”的股票,2021年以来行情偏弱,其中长春高新与通策医疗跌幅均超过30%,五粮液下跌近20%。刘先生坚持长期持股,2019年初以60多元买入五粮液,累计收益率超过260%。他认为,部分“茅指数”的股票2021年调整,不再像前几年那样“躺赢”,若基本面依然向好就没必要担心。2021年周期股与成长板块的业绩增速亮丽,动辄同比增长超100%,使以业绩确定性著称的“茅”黯然失色。刘先生说,A股仍主要是存量资金博弈,板块间容易“跷跷板”,2021年“茅”类股票下跌难免。2021年高基数,意味着2022年很多行业面临业绩增速下降。而“茅”类股票2021年业绩增速一般或下滑,2022年可能不再被“错杀”。
年近六旬的王先生的投资手法在散户中更具代表性。他不相信长期投资,而是忙于“炒短”,波段操作,有盈利就抛出。王先生在微信朋友圈中自叹“炒股赚钱不容易”。他晒出近年收益,2018年亏损80多万元,2019年至今连续3年盈利,累计盈利60多万元,2021年盈利近30万元。他今年的盈利主要来自波段操作东方财富,趁该股下半年在30多元横盘震荡之际,几次高抛低吸,屡试不爽。王先生道出他的炒股经:不必时时盯着走势图看,波段操作,低买高卖。
展望2022年A股,个人投资者普遍认为将以震荡市为主,很难出现全面牛市,但结构性行情会带来机会。虽然ST股票与“妖股”2021年横行,但越来越多的散户不碰或少碰。刘先生说,“炒垃圾股与亏损股是博弈,长期来看亏多赢少,我只坚守价值投资类股票。”王先生则说,“即便是做短线,也不能买垃圾股与亏损股。波段操作需要从白马股与成长股中寻找目标,这类股票有业绩支撑,股价弹性大。”
2021年A股结构性行情中,周期股行情“过山车”。钢铁、煤炭、化工等周期股大涨时让不少散户赚钱,但大跌时“割肉”损失不小。从网络调查看,投资者对于2022年周期股的看好程度明显不及白马股与成长股,甚至低于题材股。王先生说,有色金属板块近期反弹,但2022年的业绩增速可能大幅回落,而且会受到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行情大概率结束了。他认为,周期股很多低于10元,不像白酒股那样散户买不起,但周期股股价往往重新回到原点,在大行情结束后少碰为宜。
RCEP即将生效:区域发展潜力将释放
关注 丨退还54.46亿元 治理涉企乱收费释放政策红利
视点丨大宗商品现代国际流通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热点丨市场利好信号频现 房地产良性循环效果初显
聚焦中小企业纾困帮扶丨中小企业纾困帮扶须优化财税法治环境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马 原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莎妮熊 http://www.xinzhiliao.com/rq/nvxing/4058.html- 标签:九月久,今晚油价上涨,世界杯射手榜,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
-
时报调查丨2022年股市稳中向好 逾八成受访者趋向投资A股
聚焦2022股市投资 2021年12月,中国经济时报对读者开展的股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8…
- 视点丨2022年人民币债券市场将呈三大趋势
- RCEP即将生效:区域发展潜力将释放
- 促深度融合: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横琴粤澳方案”
- 焦点丨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或仍是明年医改主攻方向
- 智观天下 丨深耕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
- 区域观察 丨北京:精准服务招大育强
- 百年纪事(233)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
- 促深度融合: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横琴粤澳方案”
- 关注 丨新一轮医保支付改革序幕全面拉开
- 百年纪事(231)丨弘扬抗美援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