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稳价效果显现 实现全年物价调控目标基础坚实
全球疫情暴发以来,由于全球供给能力需要恢复、全球海运不畅导致国际物流紧张,关键是全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等,诸多因素推升了能源类、农产品类、金属类、化工原料类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有些品种甚至创出10年内新高。未来大宗商品价格呈现怎样的走势?将对国内相关行业领域和居民衣食住行方面产生哪些影响?国内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成效如何?
嘉宾
郭丽岩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研究员
周景彤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
张淑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主持人:赵姗
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将呈现分化震荡走势
中国经济时报:您如何看未来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郭丽岩:展望今年后半期和明年上半年,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将呈现分化震荡走势,供需关系缓和的品种价格可能波动下行,而供应偏紧的品种还将高位盘整一段时间。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外部输入性影响。一是天气转冷后发达国家疫情失控风险依然存在,随着疫苗接种面扩大,部分国家逐步放宽旅行限制后聚集性活动增多,德尔塔等变异毒株扩散加剧疫情反复,抑制全球需求持续释放。二是南亚和东南亚是关键运输节点和主要船员来源国,这些国家疫情失控扰乱国际海运市场,不仅推高大宗商品海运成本,也放大了大宗商品海外供应链的不确定性。8月底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一度超过4000点,创11年来新高,后续还可能高位运行。三是美国通胀处于高位且经济和就业数据好转,美联储已经释放出货币政策调整信号,即或将趋向收紧,今年底明年初相关操作一旦落地,将对全球流动性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产生相当影响,预计后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难以持续上涨。
从具体品种价格走势来看:一类是进口依存度大的品种,价格波动方向主要看全球市场供求错配的改善情况。例如铁矿石,从供给看,巴西淡水河谷持续复产和澳洲新旧产能更替,非主流矿山新增产能也有望在下半年集中释放;从需求看,受各种原因叠加影响,预计后续国内高炉开工率难以提升,下半年生铁产量同比可能稳中下降,对铁矿石的需求增量受到抑制。综合供需分析,预计铁矿石价格还将出现阶段性波动,但很难再超过今年5月中旬的高点。又如大豆,北美大豆产区干旱气候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可能没有此前预期严重,供给有好转迹象;国内生猪存栏增速稳中趋缓,饲料用豆粕的需求放量有限,考虑到国内进口豆库存保持高位,市场供应稳定,价格稳定有保障。另一类是进口依存度相对较小的品种,价格趋势主要反映国内市场供需关系变化。以焦煤为例,焦煤是用来炼焦炭的煤,焦炭主要是用于高炉炼铁,受季节性供应偏紧等因素影响,焦煤、焦炭的期货与现货价格在8月份左右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主要市场机构基本认为,目前焦煤价格已经处于顶部区间,部分优质焦煤等品种招标已出现流拍情形,下游焦炭企业采购变得相对谨慎,虽然短期内仍然存在供给缺口支撑价格,但伴随产能进一步释放,后期焦煤供给偏紧局面有望逐步得到缓解,从而带动价格向合理波动区间回归。
周景彤:导致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因素较为复杂,既有供需基本面的推动,也有全球流动性、市场投机等金融因素的助力,还有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带来的结构性影响、疫后各国提高对产业链安全的重视、海运运费在疫情冲击下大涨等特殊因素的影响。
展望未来,大宗商品价格长期大幅上涨动力不足,难以形成“超级周期”。其一,全球经济复苏最快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大宗商品需求端支撑力度减弱,供需矛盾将逐步缓解。新兴经济体在疫苗研发和接种等方面滞后于发达经济体、疫情反复、国际地缘更加扑朔迷离,将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已经出现筑顶迹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其二,考虑到美国通胀数据的快速抬升,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压力增大,全球流动性面临拐点,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年内开始缩减购债规模。2021年7月,美国PCE和核心PCE同比涨幅分别为4.17%和3.62%,CPI和核心CPI分别同比上涨5.4%和4.3%,均为近年来最高涨幅。其三,中国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政策“组合拳”接连打出。为遏制大宗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近期有关部门积极加强监管联动,突出重点综合施策,为“高烧”的市场降温。
张淑翠:未来大宗商品价格全面持续上涨动能有限,走势整体有望回落趋稳,进入供需再平衡阶段。
一是“供需错位”空间有望收窄。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世界各国先后实施疫苗接种、疫苗护照、疫情防控二维码等各种举措,企业复工复产提速扩面,经济恢复进程加快。疫情长尾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猛烈严重程度已不及之前,随着各国疫情防控措施的加强,俄罗斯、智利、巴西等世界主要大宗商品供给国受疫情的冲击程度将有望削弱。当然,不排除个别大宗商品供给国为应对财政危机而针对大宗商品实施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等。但整体看,随着世界大宗商品供给国经济恢复,叠加大宗商品主要市场消费国加大对大宗商品自身供给,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态势将日渐趋缓,并有望逐步回归常态。比如,据Wind数据库数据测算结果,铜、原油价格已现高位回落趋势,WTI原油与布伦特原油价格、LME铜分别在今年7月、5月达峰值点后震荡下行,8月WTI原油与布伦特原油价格均价环比分别为-6.74%、-5.08%,LME铜价格均价环比为-5.48%。
二是宏观政策效应释放。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特别是中美两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采取经济措施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市场走向。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叠加疫情防控措施一度低效甚至无效,美国等在内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在本国财政吃紧困境中,均采取不同程度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美国已累计出台刺激政策规模达5.7万亿美元。货币超发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但随着这些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效应逐渐得以消化吸收,尤其是美联储流动性拐点渐至,大宗商品价格受其影响而上涨的态势得以缓解。另一方面,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直力主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以及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叠加实施有关大宗商品进出口和储备调控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大宗商品价格一度高位飙升的态势。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小幅波动
中国经济时报: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将对国内相关行业领域和居民衣食住行方面产生哪些具体影响?
郭丽岩:受“三黑一色”大宗商品(即石油、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价格阶段性走高的影响,今年二季度以来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涨幅扩大,并连续几个月在高位运行。今年8月份,P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9.5%,涨幅均比上月有所扩大。受部分地方限能限电、粗钢产量下降等影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涨幅在1%—6.5%之间,合计对8月份PPI环比涨幅的拉动幅度达到85%。预计短期内,PPI仍有可能继续高位震荡,后期随着煤炭增产增供、大宗商品储备投放、纠正“运动式”减碳等政策措施效果显现,上游行业供给约束将逐步缓解,PPI有望趋于回落。
从上下游传导影响来看,受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导、海外芯片供应紧张等影响,PPI当中的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和器材、通用设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等制造业产品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小幅上涨,说明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沿着产业链向下游传导。从上游原材料、中间制成品、下游工业消费品价格各自涨幅水平来看,呈现逐级递减趋势,部分终端消费品并未出现明显上涨。由此可见,目前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对于终端消费品价格的传导影响相对较小,且不同品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已经出现分化,多数品种已经从5月中旬的年中高点出现明显回落,因此,不必过度担忧大宗商品上涨引发通胀风险。展望当前和未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小幅波动,实现全年物价调控目标具有坚实基础。
周景彤: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多方面影响。一是推动中国PPI涨幅整体上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原材料进口价格影响较为明显,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以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相关行业价格走高,进而推动PPI明显上涨。对PPI涨幅进行分行业权重分析发现,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PPI影响显著。今年8月PPI涨幅达9.5%,创13年来新高,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上游原材料行业价格上涨明显,合计影响PPI上涨约7.9个百分点。
二是影响利润在不同行业间的分配。整体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更多带动我国上游生产资料价格明显上涨,但传导至下游消费品价格的效果并不明显。我国物价呈现上下游产品价格不同步特征,8月份,PPI与CPI“剪刀差”已扩大至8.7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虽然PPI上涨这有利于上游原材料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但挤压了中下游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空间,容易造成“上游热、下游冷”的局面,在产业循环中形成“堰塞湖”效应,影响经济大循环。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等下游消费品行业利润修复较慢。
三是通胀传导效应正逐步显现。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推动中下游行业价格上涨。例如,受煤炭等价格不断上涨影响,今年8月最新PPI数据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9%,涨幅较上月扩大了1.1个百分点。同时,居民消费端的部分价格也呈明显上涨态势,比如受原油等价格上涨影响,CPI中交通和通信价格涨幅不断扩大,7、8月同比涨幅已达6.9%和5.9%的高位,远高于CPI涨幅整体水平。
张淑翠:我国是制造大国与消费大国,也是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大宗商品价格与我国相关行业和居民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根据2018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数据,核算完全分配系数指标后发现以下结果。
一是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对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1.978)、化学产品(1.086)等影响较大;对建筑(0.86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0.613)、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0.570)等影响次之;对非金属矿物制品(0.299)、燃气生产和供应、电力(0.251)、热力生产和供应(0.242)、交通运输设备(0.236)、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0.228)等影响相对较弱。具体行业经产业链传导又会影响到下一个产业环节,以化学产品为例,进一步核算完全分配系数指标后发现,化学产品主要对基础化学原料(0.351)、合成材料(0.267)、塑料制品(0.205)、专用化学产品和炸药、火工、焰火产品(0.149)、化学纤维制品(0.089)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是铁矿、铜矿等金属矿产对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2.656)、建筑(1.077)等影响较大;对金属制品(0.482)、电气机械和器材(0.465)、交通运输设备(0.405)、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0.321)、通用设备(0.310)、化学产品(0.249)、专用设备(0.170)等影响较弱。再进一步以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为例,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对钢压延产品(1.157)影响较大;对有色金属及其合金(0.809)、有色金属压延加工品(0.532)等影响次之;对铁及铁合金产品(0.166)、钢(0.149)等影响较弱。
三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居民衣食住行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方面,小麦、大豆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会影响到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食品和烟草、纺织品等相关产品,经市场价格传导机制,继而影响到与居民衣食住行相关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与铁矿、铜矿等金属矿产的价格浮动,通过产业链传导机制,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与居民衣食住行相关产品的价格。
不同类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已现明显分化保供稳价效果显现
中国经济时报:您如何看国内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郭丽岩:今年以来,有关部门针对钢材、铜、铝、煤炭、原油等大宗商品上涨采取了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持续强化主要大宗商品供需双向调节,加强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不同类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已经出现明显分化,有的品种已经从年中高点出现较大幅度回落,说明保供稳价效果已经显现。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着力点之一就是加大对受价格上涨影响较大的行业资金支持,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鉴于下半年及明年初大宗商品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运行,原材料上涨幅度较大,制造业中下游环节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较大,生产经营遇到一些困难,正在研究和适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增加对下游行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纾解成本压力,稳住市场主体,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近期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强调,要完善战略储备市场调节机制,增强大宗商品储备和调节能力,更好发挥战略储备的稳定市场功能。截至9月上旬,有关部门组织有序投放了三批国家储备铜、铝、锌,并将根据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持续开展后续投放工作。国内煤炭相关储备投放、增产增供措施开始见效,未来数月部分主产区产量将有实质性增加,通过多种渠道稳定供应来进一步稳定价格运行。9月份,有关部门首次以轮换方式分期分批组织投放国家储备原油,主要面向国内炼化一体化企业,用于缓解生产型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以更好地稳定国内市场供需和相关价格运行,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周景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自今年4月以来,中国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政策“组合拳”接连打出,包括加强供需双向调节,做好重点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整治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散布虚假消息、串通垄断、囤积居奇等。
整体来看,这些政策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一,适时进行了市场预期管理。针对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多次发声,体现了国家确保大宗商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的决心和信心,有效引导了市场预期。其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商品供需矛盾,遏制了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今年8月,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分别环比下降了1.5%和1.2%。其三,通过稳定商品市场,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有利于减轻下游企业成本压力,助力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张淑翠:近期,为有效防控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我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可能带来的市场价格波动失序,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关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积极部署有关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推动税收、期货交易、监管政策等“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加强供需双向调节,取得一定成绩,并对大宗商品价格后期走势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一是加大储备市场调控力度,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有成效。今年7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投放了首批国家储备铜、铝和锌,同时我国在夏季高温用电供需偏紧时,还向市场投放部分政府煤炭储备,有效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态势。比如,据Wind数据库数据测算结果,8月铁矿石价格均价环比为-26.94%。又如,8月动力煤价格均价环比为0.48%,较7月均价环比(8.74%)降低8.26个百分点。
二是实施出口关税等政策举措,畅通国内大循环见成效。比如,我国提高部分钢铁产品出口关税、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等政策,有效缓解国内市场对大宗商品的供需缺口问题。
三是加强行业监管,防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失序有所为。早在5月,国家有关部门就联合约谈钢材、铁矿石、铜等行业领域内重点企业,引导与支持重点企业带头维护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秩序,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携手创善 助力共同富裕
谋划数字辽宁未来 建言智造强省之道
时报时评丨以数字化发展赋能东北全面振兴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CPI影响有限
数字辽宁高歌猛进 催生东北振兴新势力
焦点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推动8月PPI创新高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快播超级雷达 http://www.xinzhiliao.com/rq/nvxing/3098.html- 标签:税款滞纳金怎么算,57漫画,咱们结婚吧电视剧全集下载,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
-
保供稳价效果显现 实现全年物价调控目标基础坚实
全球疫情暴发以来,由于全球供给能力需要恢复、全球海运不畅导致国际物流紧张,关键是全球量化宽松…
-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CPI影响有限
- 百年纪事(167)丨庆祝建党80周年
-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CPI影响有限
- 谋划数字辽宁未来 建言智造强省之道
- 数字辽宁高歌猛进 催生东北振兴新势力
- 智观天下丨“专精特新”成振兴实体经济新方向
- 焦点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推动8月PPI创新高
-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丨试点先行 打通优化营商环境堵点难点
- 构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政策制度框架
- 构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政策制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