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公共卫生短板为深化医改重中之重
锐观察 夏金彪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重大战略性成果。其中,公共卫生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改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明确了六方面重点工作内容,并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列为深化医改六项重点工作的首位。
在7月28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介绍,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公共卫生相关项目建设的投资总量是去年的两倍,缩减了其他的一些专项,集中支持公共卫生领域的建设。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继续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引导地方统筹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高质量地完成公共卫生项目的建设。
《重点任务》明确要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完成五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等。二是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实行传染病报告首诊负责制,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等。三是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和移动实验室等。四是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五是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
目前,针对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短板,各地也在积极行动。比如,武汉市发布了《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系统重塑;到2025年,努力建成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武汉中心。北京市也发布了《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规划到2022年,各区有1到2处公共建筑可在应急状态时转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医院或后备救济救灾场所。同时,2022年底前,建设18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
自2003年抗击SARS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改革,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也不断增加,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为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奠定了基础。不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一些短板。特别是疫情暴发初期,发热门诊的接诊、实验室的检测、医疗废弃物的处置等方面仍捉襟见肘。
据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王贺胜介绍,今后将进一步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力度,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围绕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准确性、加强疫情分析研判、健全应对预案体系、强化人员能力储备等,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处置能力等。此外,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科研投入,集中力量开展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有针对性地推进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相关法律修改和制定工作,完善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做好法律衔接。
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将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扩大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质量。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望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 标签:谈股论金股票学习网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