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数说百年②丨粮丰农稳民安 把14亿人饭碗牢牢端在手里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一百年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从半殖民地走向民族独立,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从今日起,中国经济时报将陆续刊发“数说百年”系列报道,通过百年来中国社会具有代表性的八个方面数字的变化,来一探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取得伟大成就的历程。

制图:谷云 孟宸永

王晶晶

民安,重在粮安。建党百年以来,我国始终把粮食安全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中国做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自新中国成立70年来,粮食产量增长了5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稳增产更为迅速,6年时间实现了近1倍的增长,把14亿中国人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从2263亿斤到1.3万亿斤以上

70年稳产增产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粮食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为2263.6亿斤,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超过6000亿斤,此后一路攀升,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8000亿斤。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390亿斤,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多了1万多亿斤。如今,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209公斤攀升至2020年的478公斤,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吃不饱饭的问题已经彻底成为历史。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粮食生产持续增长。从1984年到现在,我国粮食产量增加了5000亿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他看来,在建党百年的历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不能分割开。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农民改造山河、大兴水利、整治洪涝、抗御自然灾害,推广农业科技,为粮食增产增效打下良好基础。

唐胜根从1975年就开始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工作,如今已在南京市高淳区供销合作社退休的他向道出粮食增收的“秘诀”:粮食产量连年增收,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粮食产量实现迅速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于农业的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产条件得到改善。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村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增收,粮食产量显著提高。”

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让农民吃下“定心丸”,安心精耕细作,同样是粮食增收的关键因素之一。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一位退休的老书记对表示,如今,土地的确权使用在30年不变的基础上,又延长了30年。“这让农民种地更加信心百倍,更加舍得投入。”

图片来源:新华社

“我种了大半辈子地,见证了增产增收”

生活在冀东南房寨北村的王章利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1965年出生的他见证了我国粮食突飞猛进的发展。他对回忆道:“从我记事起,每天吃的都是黑窝窝和野菜。小麦的产量每亩只有100多斤,留下种子,交上公粮,基本所剩无几。”

“后来日子就好了。”王章利说,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分田到户让多年缺粮的局面扭转了,温饱问题得以解决。“锅里的黑窝窝变成了黄窝窝,逢年过节还有白馒头吃。”

1985年,他从部队探亲回家,正值小麦丰收季节。探亲的日子,他每天起早拿起镰刀就下地割麦子。小麦产量从每亩100多斤增产到了400-500斤。农民锅里的黄窝窝变成了白馍馍。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化肥作为现代农业投入中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粮食增产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肥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52-1994年,我国化肥使用量增加了463倍,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约为46.3%,对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1994年,种地用上了化肥,粮食的产量从亩产500斤提高到了600-700斤。”王章利说。

到十多年后的2006年,9亿农民欢呼雀跃,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大家都感叹党的政策好,老人都激动得流泪了。”王章利记忆犹新。这件令中国农民激动的事情就是农业税取消。2006年1月1日,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自此,我国农民每年减负总额超过1000亿元,人均减负120元左右。

政策好,人努力;仓廪实,天下安。2010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大米、小麦、玉米三大口粮国内自给率平均超过97%。

在他看来,农业税的减免,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民更加有获得感,农田里到处是比学赶超的景象。如今,农资综合直补每亩领到100多元,不仅如此,党和政府每年免费给农民深松土地、测土配方施肥、开展农业知识技术讲座、进行优良种子补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保障粮食增产增收。

端牢“中国饭碗”

多举措促“三农”高质量发展

刻骨铭心的饥饿记忆已经淡去,中国人从“吃不饱”迈向“吃得好”,从黑窝窝、黄窝窝、白馒头到如今“吃啥有啥”,从节衣缩食到大快朵颐,粮食增产见证着我国建党百年取得的巨大成就。

金文成对分析,粮食增产增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一靠政策。中共中央从1982年至今发布了23个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些文件内容囊括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从包产到户到土地制度、从粮食生产到多种经营、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到统筹城乡发展、从新农村到乡村振兴、从夯实农业农村基础到农业科技创新等,为“三农”发展提供强大政策武器。

二靠投入。近年来,全国财政(中央加地方)用于“三农”的支出每年都保持在3万亿元以上(全口径的三农投入)。在金融资本投入方面,涉农贷款余额已接近39万亿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机装备大幅提升,巨大的投入支撑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三靠改革。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确立并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推动我国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变革;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靠科技。我国通过农业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到2020年达到60%以上,做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业育种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水肥药利用率明显提高,病虫草害损失率大幅降低,有力促进了增产增效。

除了以上措施,金文成还表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要强化粮食生产基础,切实保护耕地,加强高标准农田、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进一步推进种业创新,突破关键性核心技术,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三是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发展与安全,用国内生产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

全球贸易摩擦形势严峻 中国企业如何规避风险

开局进行时⑥丨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是基层“保障线” 惠企利民须按“快捷键”

开局进行时⑤丨把钱花在“刀刃”上 地方债发行拉开“大幕”

开局进行时④丨凝心聚力兴产业 乡村振兴五年过渡期启幕

时报调查丨延迟退休稳步落地如何兼顾各方利益

数说百年①丨百年逐梦:钢铁脊梁撑起世界半壁江山

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100000部精彩视频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