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时评丨建设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时报时评
图片来源:新华社
范思立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社会保障体系在现代社会恰恰发挥了兜底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促进社会公正的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治国安邦的战略高度阐述了这一重要制度安排对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取得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99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7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68亿人……权威数字背后集中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制度顶层设计、财力筹措运维等国家治理能力。
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起步晚、负担重,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不足,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完善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应尽早实现社会保障的全覆盖。社会保障全覆盖尤其要重点解决流动性较大的社会群体参保问题,比如个体劳动者、农民工和在小微企业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意愿不强,而其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相对低下。加强社会保障全覆盖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基本任务,应该将重点人群尽早纳入社会保障的安全网之内。
完善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要尽快实现职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由于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制度等因素影响,养老金支出存在缺口和养老金账户留有结余在全国各省互现,一些个别地方的养老金出现较大缺口的支付难题,因此职工养老保险要在完善省级统筹、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增强养老金的互济能力,化解养老金分散管理的风险。
完善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目前城乡二元分割格局突出表现在社会保障制度上,社会保障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所以,打破社会保障城乡分割的壁垒,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是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矛盾的重要领域。我国亟须对城乡社会保障基本制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行统一筹划,不断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发展差距,最大限度保证城乡居民实现公平的社会保障基本权利。
完善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既要重视托底公平原则,也要强调国情实际。北欧国家从“摇篮带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虽被世人广泛赞誉,但政府过重的财政负担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等弊端已充分暴露,最终反而不利于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我国既要学习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也要循序渐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摒弃过高的不合理预期。
总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伟大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
(作者系)
权威发布丨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推进乡村振兴
权威访谈丨张承惠:打通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几个堵点
土地、人才、资金:城乡经济循环畅通的三要素
热点丨就地过年:消费亮点纷呈 经济强劲回暖
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 标签:崔凌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