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定而后动”加快推进高水平市场开放
聚焦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涉及到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开展个人破产制度改革试点、加强和改进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等一系列跟经济生活相关的重大政策。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从改革全局出发作出这样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综述篇
孙兆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这是中央从发展改革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行动方案》从基础制度、要素市场、环境质量、市场开放、市场监管5个方面,面向今后5年提出51条具体行动举措,并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行动方案》的出台意义重大。
“谋定而后动”
“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和制度支撑。”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叶银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通过激发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发展。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有助于破除当前存在的一些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从而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我国供需衔接,充分发挥我国经济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在畅通内循环的基础上,有力带动外循环。”叶银丹说。
叶银丹还指出,高标准市场体系强调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是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行动方案》还强调,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形成高效的市场以及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高效政府。
“2021年,我国需要开好局、起好步,‘谋定而后动’,这不仅将增强各界发展信心,也为‘十四五’的市场改革指明了方向。”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对说道。
周茂华表示,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市场深度与广度不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市场运行更加规范,效率不断提升。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国内一些市场基础制度有待完善、监管有待加强,存在一些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等,通过建立更高标准市场体系,有利于提升市场配置资源效率。
“通过《行动方案》的实施,可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配置资源有效发挥,畅通国内市场循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国内经济良性循环,供需更加匹配,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经济和市场效应,带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良性循环,推动国内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周茂华说。
再提市场开放
在市场开放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有序扩大金融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市场开放,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接轨等行动。
叶银丹表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再提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高标准市场体系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支撑,必然不可缺少高水平开放的相关内容和措施。“一方面,是我国积极拓展和畅通外循环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也是顺应以开放促改革的思路,通过推进高水平开放,推动国内各个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不断畅通国内循环。”叶银丹说。
第二,近年来,尤其是受到疫情的影响,逆全球化趋势更盛。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将错综复杂。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并再次强调实施高水平开放,有助于在国际上继续表明我国坚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增强外资来华投资的信心。
第三,“十四五”时期,我国国内改革任务依然繁重,内循环的堵点急需通过各项改革的落地来畅通。“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换,将更加要求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运行效率、开放程度、监管体制等与之相匹配。高水平开放有助于我国加快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国内大循环。”叶银丹说。
周茂华则表示,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助力我国改革促进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培育国际竞争新格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应对全球变局客观需要。近年来,全球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升温,全球贸易投资萎缩,尤其是全球突发疫情对全球经济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自身利益和全球繁荣角度,我国应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全球治理、制度规则制定和国际组织改革中。
三是助力全球经济复苏。在后疫情时代,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率先从疫情中恢复。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提振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同时,中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也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量”到“质”须有序推进
推进高水平开放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十三五”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明显提速,而由“量”到“质”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则需要从更高的站位上深化认识。
周茂华表示,实现市场开放由“量”到“质”的跳跃,需要在尊重和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把握高标准市场体系内涵,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加强协同协调,高标准落实《行动方案》,打通要素自由流动梗阻,加快形成统一市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释放需求潜力。
叶银丹则表示,一方面,各项市场开放措施要落到实处,真正形成对外资外贸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充分意识到,开放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我国要注重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充分发挥国内市场规模大、产业链完整、劳动力素质高等新的国际比较优势,不断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
“开放的宗旨既在于拥抱全球化、与世界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更是在于通过外循环对内循环形成补充,以外循环促进国内经济的转型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尽快全面放开,一些领域的开放需要结合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来有序推进。”叶银丹说。
市场篇
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 释放改革红利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这对有效激发各类要素潜能与活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要素市场建设与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市场不断壮大,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显著增强。但需要看到,我国要素市场化发育尚不够充分,不同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进展差异较大,突出矛盾与薄弱环节较多。在商品和服务价格绝大多数由市场定价的情况下,要素的市场化仍是经济体制中相对的短板。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
相关券商分析认为,通过深化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更有利于发挥我国的生产要素优势。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标志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由破到立的过渡阶段,全面进入“立”的阶段,改革红利将对我国经济基本面向好形成中长期支撑。
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有关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部分受到投资者关注。《行动方案》对此提出了四点要求: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信证券此前的研报分析认为,资本市场能够通过制度的完善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运转。当前国内资本市场仍在不断地优化中,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提升。资本市场优化配置主要着力点在于完善制度和统一标准。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有望推出的A股全市场注册制及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就是通过加快股市的“新陈代谢”来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契合“以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全面实施注册制,将使市场上新的、更有活力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加,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吸引场内外资金更多流向有发展前景的公司,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同时,通过加快上市公司退市步伐,将使之前多年积压的问题及绩差上市公司批量退出股市,使之不再挤占宝贵的上市资源,也是对优化资源配置的贡献。
王尧基指出,通过全市场注册制优化资源配置重在全面优化市场环境,深交所最新决定将中小板并入主板举措有利于今年全面注册制的推行。目前,虽然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全市场注册制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举措的配套,首先要让公司不敢欺诈上市和财务造假。即使出现个别公司欺诈上市或造假也要能尽快退市或严惩,并使欺诈、造假导致的投资者损失能得到尽快赔偿。
此外,培育与壮大机构投资者,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大力引入境内外中长期资金,包括外资以及国内的养老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机构占比提高逐渐改善了投资者结构,同时带来了投资理念转变的积极效应。近两年A股回暖,“炒股不如买基金”现象突出,个人投资者采取更多通过间接入市的方式,公募基金成为重要的增量资金。据中信证券最新预测,5年后机构投资者持有自由流通市值占比将由22%提升至31%,而散户占比将由29%下降至22%。可以预见,随着机构在市场上话语权与影响力的提高,A股有望摆脱长期难改的“牛短熊长、暴涨暴跌”格局。更多机构入市也将有助于公司治理完善,促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而夯实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专家篇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将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
图片来源/新华社
吕红星
近年来,在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政府推动一系列改革事项出台落地。
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方面,以一定的篇幅阐述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一经刊发,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
市场普遍认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运行平稳,对全社会市场主体的预期和行为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企业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政府行为得到更好规范,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逐步实现更好结合。
负面清单,服务业是重点
据了解,自2015年10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以来,我国开始推进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至今已有5年多。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不断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要求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
第一,要构筑一个市场化的营商环境,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放宽,采取一视同仁的制度,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
第二,要构筑一个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形成我国统一的、高标准的市场准入法律规范体系,为境内外各类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法律依据,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形成稳定预期。
第三,要构筑一个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参照国际惯例,特别是充分借鉴和参照近一个时期世界范围内出台的各类区域性投资贸易协定,适应我国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更多更好吸引高质量外资。
“服务业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重点,从现实情况看,我国服务业普遍存在着政府监管过度、市场活力偏低、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要通过放开市场准入来激活市场潜力,充分发掘服务业的发展潜力。《行动方案》要求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法律方式保障市场开放,是当前我国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关键一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张俊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服务业为重点试点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
有利于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
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12月份正式发布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来,通过三年落地实施,已经在全国范围确立了市场准入环节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在胡敏看来,政府不断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最大的期望就是在我国形成一个可预期、可复制、充满活力的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高水平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市场制度支撑。
张俊伟表示,从长远看,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也将推动我国“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型步伐,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跃升到更高的水平。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曾表示,负面清单修订并不是只减不增,而是有增有减。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重点就是突出“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近三年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会同各部门各地方持续清理和规范违规制定的准入类负面清单,可以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都在不断增强。
记者了解到,此次《行动方案》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同时要求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开展个人破产制度改革试点。
在胡敏看来,此次《行动方案》一方面强调清单全覆盖,另一方面,强调制度统一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由国务院统一制定发布,做到全国一张单子。未经国务院授权,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不得擅自增减、变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条目,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最大限度地规范政府行为。
反垄断进入“强监管”时代
有效预防和制止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必然要求。
在《行动方案》全面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条款中,提及了原料药、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制。此次《行动方案》单独把原料药、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拿出来,能否说明这几个方向将是未来反垄断的重点方向?
“《行动方案》是今后5年的行动纲领,把上述几个领域单独列出来,表明上述几个领域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重要工作。”张俊伟表示。
张俊伟进一步表示,“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标志和特征。原料药、平台经济、共享经济领域,近年来都出现了典型的滥用市场地位、危害市场交易秩序的案例,具体如,利用垄断地位提高价格,导致下游企业生产面临困难,部分产品甚至因此而停产;利用大数据‘杀熟’,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实施歧视性定价;滥用市场地位,迫使平台商户站队,搞‘二选一’等。”
近几年,我国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迅速发展。但大数据“杀熟”、平台“二选一”等市场不良行为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困扰。
“近一个时期以来,有关部门对原料药、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中出现的资本垄断行为、技术垄断行为和种种不正当竞争予以遏制,当然成为了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范市场秩序的重点,但我不认为这就是未来反垄断的重点方向,不论是怎样的商业业态,只要违背了市场竞争秩序,产生了扰乱市场规则的不公平竞争,我们都要一视同仁地予以打击或者遏制。”胡敏表示。
农村疫情防控和“菜篮子”稳产保供要两不误量发展的制度基础
经济地理丨30正1负 2020区域经济回暖争向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常务会议完善企业退出政策 有助于提升市场主体活力
新春走基层③丨“留在宁波,都挺好!”
热点丨多个热点城市升级调控严格落实“房住不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2020年度工作总结会议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 标签:恶魔事务所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