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别慌!疫情洪灾双重夹击 不会导致中国缺粮

周子勋

2020年,是个多事之秋的年份。

猝不及防的疫情来袭并仍在全球蔓延,始料未及的南方多地严重洪涝灾害,来势汹涌的秋行军虫和蝗虫大军肆虐,加上多个国家出台了不同程度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今年中国的粮食安全不可低估。

有人问:今年中国会迎来缺粮的“灰犀牛”风险吗?最近,两位长期跟踪研究农业经济领域的知名专家在接受采访后,给出的答案是:中国粮食供应有充分保障,中国“饭碗”端得稳稳的,不会出现缺粮局面。

中国供应无忧不会出现缺粮局面

“我国夏粮丰收在望,全年粮食供应无忧。”这是两位专家对记者透露的共同心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国内粮食供应比较充足,自给率处于安全区间。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64亿吨,这是连续5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在粮食总产量中,90%以上是谷物,而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占谷物的98%以上。尤其是作为口粮的小麦和稻谷,2019年总产量为28032万吨,总需求量(总产量+净进口量-年度库存变化量)为27080万吨,自给率高达103.5%,处于绝对安全的区间。此外,我国粮食储备十分充裕,可以从容应对各种应急需要。目前,我国粮食储备率已经超过80%,储存的稻谷和小麦超过2亿吨,能够满足1年以上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更重要的是,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今年夏粮产量有望继续增长。魏后凯说,疫情以来,国家采取多方面政策措施,使得农业生产保持稳定,春耕春播春管进展顺利,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2020年夏粮播种面积4亿亩,与常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但单产和品质有所提高,夏粮总产量继续增长基本无虞。

魏后凯指出,这次洪灾可能会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不会构成安全威胁。从2019年的情况来看,在粮食总产量中,夏粮仅占21.3%,秋粮占74.7%,早稻占4.0%。所以,要实现全年粮食产量的增长,还要看秋粮。今年6月以来,长江流域和南方多省份遭遇洪灾,这将会对一季稻、早稻和旱地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由于洪灾仍未结束,要准确估计洪灾究竟会对粮食产量造成多大影响还为时过早。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国粮食储备和供应充裕,即使因为洪灾造成粮食部分减产,也不会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形成缺粮的局面。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告诉,“即便夏粮生产受到局部损害,也不影响全年的夏粮丰收情况。从结构来看,夏粮在全年的粮食构成中也不占主要位置。所以,全年粮食丰收的基础非常好。”

张红宇表示,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不要因为局部地区的粮食受灾而引起恐慌,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很稳。尽管中国已成全球农产品进口大国,但是保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我国从来没有逾越过。我国不存在粮食供给缺口问题。

保粮食安全,重点是保粮食总量和数量安全

张红宇对记者反复强调,保粮食安全,重点是保粮食总量安全、数量安全。

中央此前提出的“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粮食安全战略,在疫情大考中更凸显其重要性。

“保粮食安全在‘六保’中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地位,必须加大力度予以全力保障。”魏后凯表示,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洪水泛滥的新情况,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多方面措施,抓好粮食生产和稳定供应,稳面积、稳产量、保供应,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方面,要树立大粮食安全观,按照口粮安全、谷物安全、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不同层次,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粮食安全战略,并把疫情防控常态化和非洲猪瘟防疫工作统筹起来考虑,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另一方面,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尽快恢复粮食生产,力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把洪灾对粮食和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张红宇认为,未来中国的农业发展绝对是多元化的,但路径是两条:一是粮食产业规模化,二是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乡村产业大发展。这就需要人力资本。所以,未来需要培养出一批真正有爱农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的职业化农民,这样的劳动力不求数量,只求质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