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专家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脉开方”
周子勋
当前,“新发展格局”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并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要求。
“十四五”时期应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11月14日-15日,在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银行、中国日报社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的第86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上,各方专家学者围绕“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与世界”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积极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在开幕式上发表特邀演讲时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好大国经济超大市场规模,释放巨大而持久的动力。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塑造新优势。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谢伏瞻表示,一方面,要更多采用改革的办法,打通制约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良性循环的阻碍,使各项改革有利于激发整体效应,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率先建立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包容增长。他指出,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长期战略中,通过找准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充分发挥高水平开放平台先行先试的功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大有可为。
“未来5-10年,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并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估计到2025年中国服务型消费将达到52%左右。因此,要以扩大内需为导向推进高水平开放。同时,要以制度型开放与制度性变革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十四五”时期,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要在服务业领域的制度型开放和制度性变革上实现重大突破,需要深化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重点的深层次市场化改革。中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坚定不移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将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在发表主题发言时也指出,当前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为关键的是要完成好两大核心任务,即要进一步加大扩内需力度,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使内需在支撑今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快补齐我国发展中的诸多弱项和短板,进一步增强我国发展的韧性和安全性。
“要深刻认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作用。”张军扩表示,不论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补齐经济短板软肋,还是充分利用我国优势条件、挖掘内需潜力,最为关键的是要靠改革开放。当前,党中央对新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推进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改革开放在诸多重要方面,也不断取得积极进展。未来要更好地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要加快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对干部的正向激励,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在发言时表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要促进国内国外市场规则和标准的有机相容。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增强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韧性和柔性,从制度上、技术上、规则上打通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痛点和堵点,畅通国内国际微循环。发挥我国已经在部分高端制造业领域形成的先发优势,拉动相关产品的输出,实现5G、高铁等相关制造业的国内外循环融合,带动中国投资、中国标准输出。
- 标签:熟地黄的作用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