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增长为“十三五”民生保驾护航
聚焦“十三五”
“十三五”时期,国家“钱袋子”保持平稳增长,民生等领域“花钱”有保障。财政部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我国财政收入分别突破15万亿元、17万亿元、18万亿元、19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四年增长近三成,年均增长率达到5.7%。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昌对表示,“十三五”时期,财政收支每年都上台阶,实现了预期目标,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初步形成。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十三五”时期财政保障的基础,有效保障了国家战略实现、民生保障水平提升,实现了国家的治理效能。财政改革积极推进,在预算改革方面,《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出台,通过政府债务管理的闭环管理机制日臻完善。在税收改革方面,税种改革向“营改增”及其他环保税等方面推进,税制机构不断优化,税收法定推进,进展突出。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有效推进了政府财政治理能力的提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周天勇对表示,“十三五”期间财政税收有三个亮点:一是减税,特别是“营改增”改革,增值税率降低,给制造业发展降低了成本。二是国地税务机构合并,减少税政到企业工作的频次,减轻了纳税人报税交税的工作量。三是社保费由原来的税务和社保部门在不同省份由不同的机构征收,全面归于税务部门征缴。下一步,中央要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选择如南水北调这样调节水资源分配、改造未利用土地、扩大耕地和建设用地等优质工程,发行国债,扩张投资,拉动经济。要继续压缩行政公务支出5%,加快一些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革,精简行政事业机构,调整支出结构,使有限的预算更多用于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方面。
在陆续出台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结构也不断优化。过去五年间,第三产业税收增长明显快于第二产业。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田志伟对表示,虽然2016年至2019年我国财政收入逐年突破,但自2012年以来的减税降费改革,从总体上扭转了税收收入增速超GDP增长的局面,宏观税负近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6年财政收入/GDP为21.6%,2019年财政收入/GDP为19.2%,体现了减税降费工作让利于民的成效。随着减税降费推进,我国财政压力开始显现,未来财政工作的重点应是减税降费工作与规范税收征管工作同时推进,通过减税降费工作,让利于合法企业,而通过规范税收征管来打击违法企业偷税漏税的行为,为向合法企业减税留出空间。
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钱袋子”在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国财政支出分别突破18万亿元、20万亿元、22万亿元、2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
赵福昌表示,财政保障公共性和公平性是财政治理的重要内容,财政促进公平性可以多方发力。财政可促进法治建设,包括财政法治的建设,从司法、行政等方面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通过财政收入分配调高,促进实现公平分配;财政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等“七有”,确保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这也是财政促进基本公平实现的重要内容等。
展望未来财政工作,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崔成对表示,实现国内大循环的核心是扩大消费,通过财政政策提高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公共性和公平性,对释放和促进国内消费至关重要。降低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对促进和扩大消费也很重要。要吸取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教训,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科技创新和劳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强税收的二次分配功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才能为国内大循环的形成提供持久的动力。经济增长进入新发展阶段,财政收入增幅将放缓、支出压力会加大,因此,提高财政收入使用效率、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变得更重要。加快实现税收由间接税为主向直接税为主转变,个人所得税由分类税制向综合税制的转变,对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也至关重要,必须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进程。
- 标签:西条沙罗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