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过“双重打击”中国引资将迎窗口期
朱菲娜
继前三季度进出口首次实现年内累计增速由负转正之后,我国吸引外资在上周也传出好消息,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今年以来首次实现人民币、美元累计指标“双转正”。
这是三季度众多经济数据中引人关注的两组,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和超预期表现,为世界经济走出低迷注入活力。
据商务部10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18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折合1032.6亿美元,同比增长2.5%)。
从季度看,一季度中国吸收外资额萎缩10.8%,二季度反弹到8.4%,三季度增速进一步提升到20.4%,呈一季度大幅回落、二季度全面复苏、三季度加速反弹的发展态势。
从月度看,9月当月中国吸收外资额同比大增25.1%,增速创年内新高,连续6个月保持增长。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晴雨表,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今年,我国吸引外资压力很大,首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国家吸引国际资本遭受重创,我国也未能独善其身。其次,有个别国家和地区政府过度干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用给予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手段引诱本国企业不要投资中国,甚至用行政手段强迫本国企业撤离中国,损害了中国在国际市场和全球供应链中的利益。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随着我国复工复产和经济恢复领跑全球,国际资本依然对中国市场表现出强烈的投资欲望。
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推出一系列系统性稳外资政策,是我国使用外资实现正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宏观政策方面,如修订发布了新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两个负面清单,发布了“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也包括微观政策方面,如对具体的重点外资项目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给予重点外资企业金融支持等。此外,今年1月起施行的《外商投资法》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推出,也为外资加快进入我国提供了重要助力。
第二,中国的疫情及时得到遏制,并率先复工复产,投资者认为,中国的投资安全性更高。目前生产经营秩序趋于正常化,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好于全球,这也坚定了外商投资中国的预期。
联合国贸发会议在今年年中发布的《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中预计,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2020年或同比暴跌40%。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今年中国或将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能够实现增长的国家。经济稳步复苏,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是中国对全球投资者吸引力不减反增的根本原因。
第三,得益于中国巨大市场以及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例如,今年新的《外商投资法》全面取消商务领域外资企业设立变更的审批和备案,外商投资实行信息报告制度,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提升,外商投资预期和信心稳定趋好。又如2017年—2020年,我国连续4年修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清单条目由93项减至33项,清单条目压缩幅度逾64.5%。
另外,我国吸引外资的新比较优势正在形成,“劳动力红利”逐步向“工程师红利”转化,供应链效率不断增强。加上中国多年发展所形成的完备制造业体系、超大市场规模以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要素优势,短期内都无法被替代。部分外国商会近期发布报告,会对中国继续投下“信任票”。
可见,三季度外贸和利用外资数据的双双回正,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份额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注脚。因为挺过疫情和经贸摩擦之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更重,投资热门之选的地位也进一步巩固,这对今后全球跨境投资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但这个过程还是曲折的,疫情之下,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上升势头在一些经济体有增无减,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因此,今明两年,尽管我们处于疫情与“逆全球化”的历史交汇期,但是中国加快吸引外资的紧迫感还将日益显现。这是稳定世界经济信心的需要,也是尽快打造开放、稳定、安全的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需要,疫情过后,全球产业链出现无法预料的变化,未来一两年是我国吸引外资的窗口期。通过扩大引进外资,构建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标签:柯雅欣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