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薇: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环境
王晶晶
当前,如何利用科技创新的力量使我国由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成为时代考题。发力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创新创造活力,都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原部长吕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环境,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同时,还须营造良好的企业和人才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 深化科研机构改革
“创新的各个阶段需要各类研发平台为其提供服务。”吕薇说,新形势下,应有效发挥市场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进一步完善科研和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优化科技力量布局。
随着我国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和不断推进,近些年来,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在我国蓬勃兴起,并且已经成为地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截至去年8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的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上千家。
虽然科研机构大幅增加,科研能力也有明显提升,但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少、科技成果转化难一直是我们的短板问题。要破解这些难题,吕薇认为,要加强顶层设计,通过进一步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有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进行科研机构分类改革的重点是使其运行机制与功能相匹配。因此,要在创新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构建定位明晰、运行机制配套的研发平台。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如国家实验室、研究型大学等基础科学研究基地;构建政府引导、产学研协同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如各类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发挥专业队伍的作用,如各类技术转移中心和孵化器等;以及面向企业的区域和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各种新型科研机构要符合其功能定位,以市场化为导向,在机制上要灵活创新,在治理模式上去行政化,并在政产学研上高度协作。
企业和人才形成合力 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还需要从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层面综合施策,形成合力。
就企业层面而言,吕薇表示,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要让创新型企业在市场上获利。具体而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增强企业投入创新的能力和动力。
一是从定向补助政策向普惠政策转变,切实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增设备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等。二是加强鼓励创新的需求侧政策,为企业创新打开市场通道。三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创新链条各个环节所需资金。健全适应创新各个阶段需要的资金供给渠道,政府以支持基础研究为主,同时调动企业和社会积极性,加强基础研究投入;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则实行政府与企业相结合,产学研结合。技术开发可以更多地交给企业。企业通过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而通过科创板走向资本市场,实现科技、资本、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人才是重要的创新要素。虽然我国科技人员的数量居全球第一,工程技术类的大学生数量多,但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如,缺乏科技领军人才、高端技能人才不足、企业家反映难以找到合适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对此,吕薇表示,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应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方面要改进人才培养机制,解决“钱学森之问”: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要营造让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不仅要培养和引进人才,还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用人机制,用好人才。同时,还要优化人才结构。创新需要多层次人才,不仅需要科学家、科研人员,还需要企业家、高端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要采取不同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学家、技术研发人员、技能人才、创新型企业家等各类人才的创新积极性。
- 标签:非常突然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