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及高考真题练习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都对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作了报道,概括说明两者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异同。
筛选整合)4)阅读材料四,某人对某问题有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此问题(浅阅读)的?(探究题:①明确观点。 ②引据: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概述相关事实。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文本中主持人和受访者的对话中,找出与该问题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然后分类分点作答即可。
1)文章开头两段(或者最后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解析】着眼全部文本,结合各部分的作用和新闻内容来分析,如开头两段属于导语部分。作用是概括本篇新闻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体现新闻主题,增强新闻厚度和深度。④增强表达效果。叙述背景事件,充实文本内容,使新闻更加客观真实,现场感强,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格林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潘建伟是一个有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A. 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 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D. 在基础科学家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消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A. 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 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D. 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C(3)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
【分析】⑴原文是“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D选项中,“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没有依据。
⑶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侧重点的不同”②“原因”,作答的时候,①概括出材料的主要信息;②结合材料分析观点。
⑶这道题考查概括能力。读文段,根据大意概括。原因主要是报道的目的不同,自然角度就不同。难度不大。
- 标签:本站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
-
技巧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及高考真题练习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都对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作了报道,概括说明两者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异同…
- 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开馆上线
- 新闻写作技巧:哪些值得写写什么怎么写
- 2019年最新我身边的雷锋征文
- 网络新闻从业者新画像:学历高 报酬低 买不起房
- 新闻联播体作文原创分享
- 新闻模板
- 2021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出炉
- 【风华】衣带渐宽终不悔 ——教育新闻写作学步点滴感悟丨龚茶林
- 一个基层通讯员新闻写作的经验与体会
- 一名外宣的新闻写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