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党的科学理论武装思想、铸造灵魂他们一看就是六连的兵

  前不久,连队把官兵带到驻地成就展现场,组织官兵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加坚定了牢记初心使命、担当强军重任的自觉。信念融入骨髓,永葆忠诚底色。这些年来,一茬茬官兵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思想、铸造灵魂,“一看就是六连的兵”的金字招牌历久弥新。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连队名片】某信息通信旅六连组建于烽火连天的1946年3月,新中国成立初期,连队在千里巡线路上坚持学习思想,被誉为“红色维护连”。上世纪70年代以来,2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曾被、原广州军区授予荣誉称号。进入新时代,连队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建连育人,推动习强军思想在连队落地生根,蹚出一条官兵全面进步、连队全面过硬之路。

  “这不是六连官兵吗?”一位群众发现,这名女军官正是前不久到他们社区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某信息通信旅六连指导员段玉洋。

  这一天,刚刚巡检完国防通信线路的六连官兵,来到高山榕树下。一堂别开生面的理论教育课就此展开,把官兵的心灵之灯点得更加明亮。

  “商班长,这是连队送给你的礼物……”12月1日下午,就在四级军士长商思华背起行囊,准备挥别服役16年的军营时,指导员段玉洋叫住了他。

  打开本子,翻看自己写下的一篇篇学习笔记,商思华仿佛又回到了过去。16年前,他从小山村来到六连,发现老兵们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自己却插不上嘴。

  看出商思华的尴尬,时任指导员李洪峰把他带进连队荣誉室,指着一张半个世纪前的报纸告诉他,当年,六连很多战士大字不识几个,就是在持续学习理论中提升了素养,坚定了理想信念,成为闻名全军的“红色维护连”。

  点亮心灯,步履坚定。商思华跟随战友学习的脚步,一段段地读、一篇篇地看,心有所悟就在札记本上写几句。从一开始的两三行到后来的两三页,几年下来,他的思想认识日益成熟,军政素质随之水涨船高。

  “网生一代”对理论学习“不感冒”,他们就组织官兵学习浏览“红色足迹”专题网页,细看一代代六连人走进理论、拥抱理论的历史印记,感悟连队发展壮大背后的力量之源,赓续“学习党的科学理论、争当党的好战士”优良传统,以形成学习理论的内在自觉。

  创新理论学习模式,六连探索总结出“理论武装15法”。点开连队学习网页,“计划统学法”把每名官兵的学习时间、内容一一细化,由连队干部逐一检查批阅;观看六连的文艺节目,学理论的故事被改编成快板书、舞台剧,“文化润学法”让理论武装宛如春风化雨,官兵渐渐感受到理论的魅力,越学越有方向,越学越有力量。

  进入新时代,连队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建连育人,习主席重要讲话一发表,连队党支部就组织官兵第一时间学习,在内化于心、补钙壮骨上下功夫。走进阅览室,记者看到,书架上的一本本理论书籍被官兵翻旧,连队“士兵讲坛”“党员先锋讲坛”等资料汇本里,《做强军路上的追梦人》等300多篇战士的手写文稿一一在册。

  如今在六连,在图书室、网络室、树荫下,业余时间经常能看到官兵埋头苦读的身影;借助黑板报、墙报、饭堂小广播等“六小阵地”,大家踊跃交流学习体会……学习理论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

  中士蒙宝鋐入伍时一度认为,在部队只要军事素质过硬就行,没承想,理论学习在六连同样也是一项“硬指标”。在时任指导员李银的帮助下,他从“日练百字、周习一文、月读一书”开始,坚持一个多月下来,扎扎实实读完了一本理论书籍。

  李银接着鼓励他走上“士兵讲坛”。虽然第一次讲得磕磕绊绊,但战友们的热烈掌声,让他找到了被认同的“小确幸”。打那以后,蒙宝鋐的热情被点燃,越学越有劲。两年下来,他成长为连队理论宣讲小教员。

  “回归20年来,澳门搭上了祖国快速发展的‘高铁’,也为民族复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12月22日晚,看完《新闻联播》后,二排排长叶磊洋溢的新闻点评,赢得官兵的热烈掌声。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叶磊,是2018年除夕来连队报到的。短短10个多月,他经历了人生的多次“反转”。

  “一个北大高材生到基层当排长,简直就是人才高消费!”刚到连队,已拿到法学硕士学位的叶磊,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次新闻点评,战友们齐呼“叶排,来一个”。“不就是随便谈谈嘛,小儿科!”叶磊自信地登上讲台侃侃而谈,没想到“高大上”的发言,只换来大家礼节性的掌声。而随后上台的中士王愫燕的“大白话”,却深受欢迎。

  “高材生”败给了“小学生”。当晚,叶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从高等学府的课堂到基层连队的讲堂,他发现不是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少”,而是脚下沾的“泥土”不够多。

  理论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地扎根于实践之中。带着这份感悟,在随后的日子里,叶磊捧起理论书籍,结合工作实践,慢慢地对“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年轻干部要多墩墩苗”等话语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最终解开心结,走出了迷茫。

  思想通了,一通百通。叶磊不仅铆在排长岗位上苦练专业本领,还把大学打下的哲学功底运用到理论学习中,很快成为连队的理论骨干,担任连队广播稿、心得体会、先锋讲坛的“首席编辑”。

  点亮一盏心灯,打开一扇心门。走进新时代,六连既紧盯青年官兵行为特点抓学习,又注重提兵的认知能力,擦亮一双双穿透迷雾、明辨是非的慧眼。

  上士鄢嫣当兵第3年时,如愿以偿地考入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感到伸手一够就能摸到自己的文艺梦了。没想到,毕业时原单位改编,她被分配到战备值勤任务十分紧张的六连。

  路在何方?鄢嫣一时陷入困惑。指导员段玉洋结合自己理论学习的体会告诉她,文艺创作方法有百条千条,但最管用的办法是扎根基层、扎根生活。段玉洋还和她一起学习感悟“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扎根草原、服务牧民的时代精神,让她渐渐明白了自己的舞台就在火热基层。

  既然身上穿着军装,心中就要装着战场。打那以后,鄢嫣一边刻苦训练,一边紧贴一线创作节目,在训练间隙为官兵加油鼓劲。3个月后,她成功拿到机房值班的上岗证。在此期间,她创作的几个文艺小节目兵味浓、接地气,闲暇之余,战友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学上几段、唱上几句。

  心中明灯点亮,脚下蹄疾步稳。谈起“一国两制”“一带一路”、正风肃纪等话题,六连官兵不但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而且举止大方得体。这几年,大学师生和他们结成互学对子,周边社区请他们去宣讲党的科学理论,小学校园也请他们担任校外辅导员。

  今年10月,六连被共青团中央和工作部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军地共建共育基地”“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指导员,这是我的,我想加入中国党……”10月20日,维吾尔族战士艾力西尔·艾尼瓦尔找到段玉洋,递上自己用汉字一笔一划写下的。

  上大学期间,艾力西尔担任班里的文体委员,因表现良好,被辅导员推荐去上党课,但他以“怕耽误学习”为由婉拒了辅导员的好意。

  心之所属,实为信仰。2018年9月,艾力西尔入伍来到六连,在教育中详细学习了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后说:“以前,总以为我能从新疆和田到上海读高中,再到成都上大学,都是命运的眷顾,现在才明白,这一切都受益于党的好政策!”

  一次与父亲电话交流,艾力西尔得知,在党的关怀下,乡亲们“一个都不少”地过上了好日子。这使他越发认清了中国党的初心和使命,郑重地递交了。

  2017年5月,随着调整改革的推进,六连和多个连队整编合并。新的党支部一成立,就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关于改革强军的理论要点,重温连队历经多次调整越改越强的历程,很快统一了官兵思想认识。时任连长寇克奇主动报名交流到异地任职,带动全连21名官兵告别六连奔赴新岗位,其中13名骨干从繁华都市调到山沟哨所,大家打起背包就出发。

  随后两年,六连连续转隶,全连官兵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叫走就走,叫留就留。面对全新的岗位需求,排长安瑶等4名女干部和10名女兵苦练专业技能,两个月内全部成功转岗,年终考核全部优秀;2017年12月,四级军士长邓勇金从友邻单位汽车班分流到六连,看到全连官兵人人苦练军事技能、投身改革强军,他主动从驾驶员转型成巡护员。

  前不久,连队把官兵带到驻地成就展现场,组织官兵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加坚定了牢记初心使命、担当强军重任的自觉。

  信念融入骨髓,永葆忠诚底色。这些年来,一茬茬官兵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思想、铸造灵魂,“一看就是六连的兵”的金字招牌历久弥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