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科技

时速高达 90 公里!那些体育竞技中能打败黑哨的黑科技

  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 1000 米决赛,参赛选手之间多次出现碰撞和意外。最终裁判员回看视频系统,认定中国选手任子威夺冠、李文龙摘得银牌。赛后,不少网友直呼:“谢谢猎豹”。事实上,赛场上人类裁判员无法近距离观看运动员的比赛,利用机器的辅助给出分数是科技时代基本的评分模式。

  那么,在 2022 的北京冬奥赛场上有哪些机器化身科技“裁判”,确保体育竞技更加公正德进行呢?

  首先是最具有人气的“猎豹”,其实它的全称为“超高速 4K 轨道摄像机系统”。专门用于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短道速滑实时比赛画面以及慢动作回放等,基本都是来自高速轨道摄影机。

  “猎豹”的名称顾名思义,运行速度犹如猎豹一般迅猛快捷,它能够以 90 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走。然而,顶尖速滑运动员的时速可达 70 公里。因此,运动员们在比赛过程中的快速移动捕捉对于“猎豹”来说不在话下。

  北京冬奥会全面采用视频助理裁判(VAR),场馆内多个超高清高速机位捕捉的画面可为裁判提供即时回放,面对质疑也能作为最有力的判罚依据。

  VAR 的概念早在 2010 年就被提出了,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已经运用,并通过转播的形式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了足球赛事的刺激与乐趣。

  世界杯的成功应用促进了 VAR 在其他体育赛事中快速普及,速度快、对抗性强、身体接触多、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更是非常适合 VAR 发挥作用。同时,VAR 的用处使摄像师多了一重“摄影助理”的身份。

  场边设置了 50 台可以 360 度拍摄整个赛场的高性能摄像机,这些相机可以将起跳、回旋等瞬间性动作拍出像连拍照片那样的效果。

  例如,2 月 8 日上午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转播中,谷爱凌仿佛拥有“分身术”的效果,正是在“时间切片”技术的协助下完成的。从起跳到落地,多个身姿组成的腾空轨迹在同一画面中定格。

  除了赛场内有着这些让比赛更加公平公正的黑科技,赛场外的科技也充满着人文关怀,在运动员们居住的奥运村当中也处处都充满了科技的身影。预祝各位运动员在科技助力下能发挥出最高水准,2022 北京冬奥会取得成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