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科技

光华·体育丨北京市内冬奥会场馆和现代科技介绍

  北京共有13个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使用场馆,其中现有场馆8个、新建场馆3个、临时场馆1个。这13个场馆中,包括6个将要举办比赛的竞赛场馆和7个承担训练及赛事相关服务的非竞赛场馆。

  场馆是新技术在北京冬奥会的实际应用的主要载体,也是这是举办奥运会的基础条件。本次冬奥会,每个竞赛场馆都有着十足的“科技范儿”。

  “冰丝带”世界上首次应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实现碳排放趋近于零,成为低碳绿色运动场馆的样板工程。

  “北京冬奥会将使用8座冰上场馆、10块冰面,除首体花样滑冰训练馆因冰面未改造而沿用原有制冷系统外,其他7座场馆9块冰面,均使用环保型制冷剂。”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表示。

  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即电力均来自风力发电或光伏发电,北京冬奥会将成为百年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力的奥运会。

  在国家游泳中心举办冰壶比赛,是奥运历史上首次在夏奥水上项目场馆举办冰上项目比赛。为了在满足冬奥赛事场地要求的基础上,继续保有场馆奥运遗产属性和水上项目功能,国家游泳中心创造性地提出了“水冰转换”方案——通过支撑体系和移动式制冰系统,完成“水立方”到“冰立方”的功能转换。

  为了实现 “水冰转换”的“中国方案”,技术团队对多方面进行了定向科研攻关,并通过将近一年时间的改造,最终确立了“在泳池内架设可拆卸钢结构,再铺设混凝土预制板,之后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及配套管线”的方案,实现了泳池到冰壶赛道的转换。2019年底,国家游泳中心在北京冬奥场馆中率先制出了“第一块冰”,并得到了世界冰壶联合会的肯定。

  科研团队采用了现代力学的热-力耦合机理,微观到冰的分子结构,宏观到冰场与人、环境的相互作用,再以此为基础通过群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冰面与室内环境的实时感知与精确控制,最终制作出“乖巧听话的冰”。

  因此在不同冰面区域设置“冰坝”可以按需切换,改造完成后,五棵松体育馆成为能承办冰球、花样滑冰、短道速滑三项赛事的通用型场馆。

  一方面在赛道钢板的上面铺上了一层疏水垫,这种材质有些像毛毡一样,它会跟雪产生一个较大的摩擦力,将雪固定在上面,水会吸附到疏水垫内;另一方面在疏水垫上方,还有一层固雪网,这样双重保险保障赛道上雪不出现滑坡和雪崩。

  为保证室既满足北京冬奥会运动员使用需求,又符合冬奥会可持续理念,建设者采用了装配式集装箱模块化的工艺,即室主体结构和部件全部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现场像搭积木一样进行组装。赛后,每个室单元可以拆开成8个独立的箱体或者重新按需要拼接成新的房间使用,可循环利用率达到 95%以上。

  智能化系统在此次首都体育馆的改造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日常的锻炼和练习以及体育场馆的运营都受到智能化系统的直接影响。

  此次首都体育馆改造工程中,全馆基础布线系统全部采用岳丰品牌六类非屏蔽系统解决方案。采用开放式星形拓扑结构,传输频率为250MHz,提供2倍于超五类的带宽。适用于传输速率高于1Gbps的应用。项目采用单模光缆、多模光缆和六类非屏蔽铜缆混合组网,搭配岳丰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及配线架,系统支持主干万兆、终端1000M的传输速率。该系统铜缆及光缆全部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线缆,除能保证满足千兆速率的网络传输性能要求外,还具有高阻燃、不产生腐蚀气体、高透光率、防水、防紫外线、低毒素、无卤素等优点。线缆阻燃性能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60332-3C标准。保证了线缆使用的安全。

  “科技冬奥”一直是冬奥工作筹办的关键词之一。它不仅是冬奥会质量建设的基础,更传递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