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科技

推动新文科背景育新闻传播学创新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开始起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取得大量成果。据知网收录的近十年来有关体育新闻传播领域论文来看,体育新闻传播领域相关论文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体育新闻传播、体育文化传播、奥林匹克传播、体育赛事传播、国际体育传播、体育新闻传播教育与科研等领域……此外,国内还公开出版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专著、译著及教材,如《体育新闻报道》《体育新闻学概论》《新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体育与运动传播史》《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发展研究》等,这些体育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进一步拓展了体育新闻传播的研究边界,丰富了体育新闻传播的研究视角,还为构建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理论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起步较晚,学科难以融入母学科的发展、长期处于边缘状态,再加上后疫情时代体育市场的巨大变化等原因,其研究还存在着一定困难。

  2018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其中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原先数学、物理学等基础上,首次增加了心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到2019年,教育部等13个部门正式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再到2020年,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新文科建设”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文科人才做出了重要战略部署,也为体育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体育新闻传播学是研究体育新闻传播现象及其本质、规律的新兴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点。在学科属性上,体育新闻传播学既是体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学科分支。受益于体育学和新闻传播学的双重滋养,体育新闻传播学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学科潜力和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新文科背景下,体育新闻传播学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一方面,体育新闻传播学的交叉融合特征愈发凸显;另一方面,体育新闻传播学与科技的融合日益加深。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薛文婷表示,跨学科发展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特征。体育新闻传播学本身就是新闻传播学与体育学交叉融合的产物,随着新闻传播学与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计算科学等的融合,体育学与教育学、医学、工程学等的融合,这种交叉性和融合性愈发突出。此外,科技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及其新闻传播实践,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期间,5G、AI、AR/VR/MR、4K/8K、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传播科技极大提升了体育赛事传播的国际影响力,体育新闻传播学也日益重视传播科技的升级与赋能。

  作为一门成长型学科,体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尚未跳出“发现问题—剖析个案—总结经验”的范式窠臼,其学理研究还不够。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社长万晓红表示,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研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学科应用型”特点,侧重于体育新闻传播业务与实践。这主要是因为体育学和新闻传播学都是较为典型的经验学科,在发展初期很大程度上依赖从业者和研究者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探索。比如,已出版的相关专著、译著及教材很多是基于体育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业务指导和实践手册,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也有很多是关于体育新闻报道中“采、写、编、评、播”等方面的经验交流与实践总结,缺乏对体育新闻传播学学理内涵的深入研究和系统梳理。

  “新文科建设”倡导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知识创新,注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符合时代发展和国家需求。在此背景下,加快体育新闻传播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体育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与国家、时代、社会、行业需求的匹配度,是体育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职责和时代使命。

  体育新闻传播学学科在发展中一直存在学科边缘化与难以彰显特色两方面的问题。郝勤在“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学发展现状及趋势”一文中曾指出,体育新闻传播学科在研究发展中的关键矛盾是忽视、轻视对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研究和学习,研究缺乏深厚的基础理论支撑,无法深入探究,也很难获得母学科的认可。另外,对体育传播规律及特点的研究仅停留在“体育+新闻”或“体育+传播”层面,不能有效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新文科语境下,体育新闻传播学应主动承担历史使命,紧抓新文科建设机遇,加强理论研究,守正创新,才能立破并举,推动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学深入发展。

  新文科的关键在于“新”。“‘新文科’的‘新’是‘创新’的‘新’,新文科背景下的体育新闻传播学需要学界与业界协同创新,共谋发展。”薛文婷告诉记者,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不仅在校内与学校自有市场化媒体平台——北体传媒、5G高新视频体育融合创新应用实验室搭建“三位一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还与主流媒体、新兴媒体进行深度合作、协同创新。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体育大学的30名学生在咪咕视频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冬奥会赛事转播专区解说冰球、冰壶、雪车、钢架雪车、花样滑冰等项目共计66场比赛,累计在线名学生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MG)中国之声《一起向未来·冬奥之夜》特别节目,单期触达最高人数超1290万人次,17期节目累计超2.1亿人次。另外,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业界合作开设了《体育新闻传播前沿》《国际新闻传播前沿》等课程。这些都有效推动了新文科背景下的体育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要推进新文科背景育新闻传播学发展,就要培养新人才。“‘融媒体、懂体育、重人文、会技术’的体育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薛文婷强调。对此,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张德胜表示赞同。他表示,武汉体育学院目前特别重视为乡村振兴培养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去年武汉体育学院到阳新县举办了“红色阳新红土地 十个党员十面旗”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就是为让学生们熟悉县级融媒体的运作而努力。另外,未来体育新闻传播学学科要向体育健康传播方面发展。因为,现在人们对于体育健康的关注,远远要高于人们对于体育信息的关注。

  虽然,目前一些高校在新文科背景下已经提出体育新闻学未来的学科发展方向、设置了相关交叉类课程,也有一些具体措施。但是,新文科语境下的体育新闻传播学在未来发展还要注意在融合创新层面下功夫。体育新闻传播学要不断加强内在学理建设,加大新闻传播学、体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深入探究体育新闻传播现象及其本质、规律,深化学界与业界的协同,形成涵盖学界与业界、国际与国外的体育新闻传播学术共同体,才能推动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学创新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