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体资讯  体育科技

推窗见绿 重庆森林面积5年增加883万亩

图左:2月19日,南滨路,雪白的红叶李花盛开,把长江之滨装扮得美不胜收。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图右:2月19日,轨道交通2号线佛图关段,一列单轨列车穿行在花海中,犹如开往春天的列车。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重庆日报消息,随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广阳岛正逐渐变成“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

6月10日,在这个重庆长江段最大的江心岛上,记者看到花草繁密,树木茂盛,乡村小屋点缀于山坡、溪流、梯田之间,数只赤嘴鸥在草地上嬉戏,不时振翅翱翔于长江之上。

重庆,扼守着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最后一道关口。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长江干流流程长达679公里,与好山好水好风光相伴的是独特而敏感的生态环境——其质量不仅关系到全国35%的淡水资源涵养,更关系到长江中下游3亿多人的饮水安全。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重任在肩。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重庆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随着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污染防治攻坚战、河长制、林长制等快速推进,重庆的长江两岸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治水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重庆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展现“上游担当”,巴山渝水间一幅山清水秀美丽新图景,正在变为现实。

实施林业重点工程

截至2020年底,重庆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45.4%提升到52.5%,提高了7.1个百分点,绿满巴渝成为市民眼中的常态

缙云山是重庆的生态绿肺。过去因紧邻城区、多头管理、发展受限等原因,缙云山保护区内村民一度靠山吃山,农家乐无序粗放式发展,对缙云山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如今,如果你来到位于半山腰的雨鸣涧,就会惊奇地发现,这里变样了——曾经的鱼塘变回了清澈见底的山涧。

“雨鸣涧是缙云山上重要水系的交汇点。”北碚北泉公司总经理李绚介绍,雨鸣涧处于缙云山半山腰,其水系上接黛湖等3个山间湖泊,下接多条溪流,水体总面积达4900平方米。地形呈现3个梯度,形成自然的高山流水景观,是缙云山护山理水的重点工程之一。

也正因这里水量丰沛,过去附近多户村民搭起简易水坝,把山涧分割成若干池塘用来养鱼。2018年综合整治启动后,这些鱼塘全部被拆除,被禁锢的水重新流动起来。

在此基础上,北碚开展了生态修复和复绿工作,拟建设富有山地特色的山地溪塘复合生态系统,仅复绿就达到4600平方米。现在的雨鸣涧周围,巴茅草、狼尾草、黄金菊等本土植物重新生长起来,随风舞动,绿意盎然。

一直以来,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都是重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新一轮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储备林、中央财政造林补贴和森林抚育等林业重点工程,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可喜的变化。

巫山对长江两岸110余处“创面”“天窗”和20处非法码头进行了生态修复,重点在长江、大宁河沿线营造红叶景观林,共栽植黄栌、乌桕等红叶树1200万余株,新(改)造红叶景观林5万余亩,初步形成“北有香山红叶、南有巫山红叶”的大格局。

永川以“楠木行动”为抓手,利用该区960亩国家林木种子资源库桢楠资源,大力培育和推广栽植楠木,每年免费发放两年生轻基质容器苗100万株以上,在宜林地、农村“四旁”隙地、茶叶基地、城区公共绿地、中小学校园,以及低效残次林改造中大力种植楠木,打造“楠木之乡”。

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截至2020年底,重庆森林面积从“十二五”末的5611万亩增加到6494万亩,增加88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45.4%提升到52.5%,提高了7.1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从“十二五”末的2.05亿立方米增加到2.41亿立方米,增加3600万立方米,绿满巴渝成为市民眼中的常态。

加强水体污染治理

截至2020年底,重庆取得了长江干流重庆段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重庆105个市考断面水质达标比例等“五个100%”的成绩

“现在这里环境太好了,有树有花有草有水,真的是大变样。”近日,在南岸区江南新城苦竹溪滨河生态公园里,不少市民在此休憩。说起这几年苦竹溪的变化,大家纷纷点赞。

苦竹溪又名长生河,为长江南岸一级支流,由南向北纵贯江南新城(茶园),在广阳湾汇入长江。过去由于污染严重,苦竹溪一度成为臭水沟。

为彻底改善苦竹溪生态环境,南岸区启动实施了苦竹溪环境综合整治。南岸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我市首批清水绿岸治理提升项目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总投资25.08亿元,将整治河道共计29公里。目前,近4公里的示范段整治已进入收尾阶段,滨河风景带风貌初显。

记者沿着苦竹溪栈道前行看到,经过对黑臭水体进行整治,苦竹溪水质已大为改观,靠近河岸的地方能一眼望见水底。河道岸线两旁栽种了各类树木和花草,在一些河湾处还有小型生态湿地,水生植物长于其中,还有鱼儿不时游过。

“政府真是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正在栈道散步的长生桥镇同景社区居民陈潓玲说,前两年一到夏天,这里就臭味难闻,根本没人愿意来河边,甚至住在附近的人都不敢开窗户,“现在好了,我在家里推开窗户就是一片美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污染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重庆加快治水步伐,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推进清水绿岸、主城区湖库整治、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重点工程,狠抓工业污染整治,深化城乡生活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力推进黑臭水体整治,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长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建成80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乡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500余座;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规模养殖场、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提高至84%、98%、100%,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93%以上;累计建成95个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市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覆盖;累计建成16处船舶污染物专用接收点、1650个船舶污染物固定或移动接收设施,全市2391艘400总吨以上船舶全部完成生活污水收集处置装置改造。

截至2020年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取得了长江干流重庆段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重庆105个市考断面水质达标比例、消除长江支流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五个100%”的成绩。

实施长江十年禁渔

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档立卡退捕渔船5342艘、退捕渔民10489人,退捕任务全部完成,同时开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专项行动

“电捕鱼是违法的,今天我来放生鱼苗,也算是对自己犯下错误的一点补偿。”5月26日上午,在濑溪河川渝交界的荣昌区清江镇河中岛,因电捕鱼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先某,在增殖放流点放生了千尾鱼苗。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然而,近些年来,长江鱼类种群数量明显减少,禁捕成为有效缓解长江生物资源衰退、保障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关键之举。

为进一步保护好长江鱼类,重庆启动实施长江常年禁捕,吹响了加快长江鱼类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集结号”。

其中,从2020年1月1日起,重庆水生生物保护区率先实行全面禁捕,禁止生产性捕捞;2021年1月1日起,重庆境内长江干流(679公里)、嘉陵江干流(152公里)、乌江干流(223公里)暂定实行10年禁捕;2021年1月1日起,在除保护区及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以外的水域,暂定实行10年禁捕,让长江更好地休养生息。

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档立卡退捕渔船5342艘、退捕渔民10489人,退捕任务全部完成。同时,重庆开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专项行动,2020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余万人次,开展水上巡查7万余公里,检查各类涉渔市场主体13万家次,查办违法违规案件670余件,侦破非法捕捞水产品案600余件。

此外,全市共建立起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17处。其中,世界自然遗产地2处、风景名胜区36处、森林公园85处、湿地公园26处、地质公园10处,继续推进崖柏、银杉、金佛山兰等野生植物极小种群拯救保护和黑叶猴、林麝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有效保护了全市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90%以上的陆地生态类型、85%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

探索创新体制机制

推出林长制、河长制等,实施提高森林覆盖率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部分区县交易森林面积指标19.2万亩,成交金额4.8亿元

4月28日,随着《重庆市总林长令(第1号)》发布,当日起至2022年底,全市“四级”林长将携手聚力,针对森林资源乱侵占、乱搭建、乱采挖、乱捕食等“四乱”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标志着重庆全面迈入林长“治山”时代。

林长制从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渐成熟,已经成为我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创新性举措。

如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全市总林长,7位市领导分任全市副总林长、中心城区“四山”市级林长,试点区县的各级林长各司其职,肩负起加强山林资源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任,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保驾护航。

除了林长制外,“十三五”期间,重庆还实施了河长制,创新林地生态价值市场化补偿机制、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重点生态区位实施非国有林生态赎买等体制机制,使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提高森林覆盖率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便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为统筹兼顾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市根据各区域的不同定位,对标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目标要求,明确了各地森林覆盖率的约束性指标。但一些地方确实存在着国土绿化空间有限等难题。以主城区的渝中、江北等区来说,几乎没有荒山荒坡可用于大规模国土绿化。

为打破这一瓶颈,我市探索实施了提高森林覆盖率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完成森林覆盖率目标确有实际困难的区县,可以向森林覆盖率高出目标值的区县购买森林面积指标,计入本区县森林覆盖率。

目前,部分缺林少绿区县主动对接并通过向森林资源丰富区县购买森林生态服务权来落实自身的国土绿化责任。江北区政府与酉阳县政府、九龙坡区政府与城口县政府、南岸区政府和重庆经开区管委会与巫溪县政府等,就先后签订了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共交易森林面积指标19.2万亩,成交金额4.8亿元。

“通过实施横向生态补偿,保护发展生态的地方不吃亏、能受益,对促使各地履行提高森林覆盖率职责,由被动完成植树造林任务转变为主动加强国土绿化工作,形成共同担责、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数读>>

(数据截至2020年底)

林业

“十三五”期间,全市森林面积从“十二五”末的5611万亩增加到6494万亩,增加88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45.4%提升到52.5%,提高了7.1个百分点

全市科学设置防火检查站(卡)3000余个,建立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25支,落实巡山守卡人员3万余人,森林火灾受害率小于0.3%

实施林草生态系统修复,累计完成营造林3086万亩。启动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完成收储林100万亩、营造林20万亩

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县6个、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区县6个、国家森林乡村156个、绿色示范村1570个、各类森林康养体验养生基地31处,发展森林人家3750余家

全市发展特色经济林近400万亩,经济林面积累计达1685万亩。累计培育市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150个。林草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约8.9%,占全市GDP比重4.4%左右

环保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重庆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100%,优于国家考核目标4.8个百分点,较2015年上升14.3个百分点

重庆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3天,其中优的天数为135天。与2015年相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41天,优的天数增加80天

在全国率先发布“三线一单”空间管控指导意见,探索建立“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其中2019年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0.73吨/万元,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以上

全市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的19条河流全部签订生态补偿协议;累计建成80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累计建成乡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500余座

累计建成95个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市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覆盖

资料来源:市林业局、市环保局

重庆日报记者 王翔

夯实绿色发展本底 重庆绘制山清水秀美丽画卷

【免责声明】客户端未标有“来源:-重庆晨报”或“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如何没有你 http://www.xinzhiliao.com/rq/laonian/18911.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韩剧秋天的童话,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指谁,美人谋毒后倾城,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