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武汉这所大学曾在重庆南滨路办学七年
抗日战争时期,私立武汉中华大学辗转流亡到重庆南岸龙门浩继续办学,走过了一段自强不息的岁月。12月10日,华中师范大学(原中华大学)党委书记带队到南滨路米市街探访学校遗址,开启了一段寻根之旅。
中华大学在米市街的临时校址遗址
1938年,日寇直逼武汉,中华大学西迁湖北宜昌小溪塔。武汉沦陷后,又迁至重庆南岸龙门浩的米市街,利用南岸下浩禹王宫前殿和正殿继续办学,那时候有师生共约500人。由于禹王宫当时的可用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为了解决校舍拥挤,中华大学在禹王宫后面的山坡上修建了4栋三层高的教学楼,1939年还修建了大礼堂。
重庆大轰炸期间,学校为保全师生的生命,在通道旁边的石壁上,开凿出一条蹄形防空洞,可容纳二三百人。每当防空警报响起,师生们便有序地躲进洞中避难。
尽管当时条件简陋、生活艰苦、战火纷争,但中华大学的师生依然很乐观。当时校外的娱乐活动很少,如果想看电影,还得乘船过江。学校便组织了各种文艺活动陶冶情操。
1943年,中华大学成立了俱乐部,学生们在这里唱歌、跳舞、演戏。老师们还组织学生唱英文歌曲,有时候还带学生去教堂唱圣歌。1944年,学生排演的《耶稣降生》英文歌舞剧轰动全校。这些活动不仅活跃校园氛围,也给困苦的学生心灵带去了一丝慰藉。
中华大学临时校址遗址前的展牌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华大学武昌校区位于粮道街,重庆校区位于米市街,然而“粮道街无粮,米市街缺米”,校长陈时常常为学校无米下锅而发愁。
当时,根据国民政府粮食部规定,战时政府机关及学校采取计口分配平价米办法,即大口月领两斗、小口月领一斗。1940年12月,重庆市粮食管理委员会核发给中华大学当月的平价米为:大口389名,小口4名,计米78石2斗。由于缺粮食,1941年7月23日,中华大学还曾提出,希望将暑期回家学生的月领米在市面上公售以抵其下学期学费。
1945年春天,学校复原迁回武昌旧址,结束了在重庆的办学时光。
2006年5月,南岸下浩米市街德安里发现了“武昌中华大学立础纪念碑”。碑刻上书:“武昌中华大学重庆南岸临时校舍立础纪念,民国二十八年一月廿六日立”,碑高36厘米,宽20厘米。此碑成为抗战时期中华大学在龙门浩办学的历史证据。
“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振兴中华’,为了保留这群读书的‘种子’,学校从武汉辗转搬迁到重庆,实属不易。这次来寻根,就是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说。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
陈竹
- 标签:better man歌词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
-
被太阳队针对!22岁掘金天才在约基奇身边成长,20+4却被球迷诟病
NBA季后赛的比赛继续展开争夺,丹佛掘金队坐镇主场迎来了菲尼克斯太阳队的挑战。在此前结束的三…
- 1年半内快速成长!30岁天才辅佐约基奇,25+5给太阳队制造麻烦
- 万州区成功获批市级历史文化名城
- 暖心!热心市民为执勤民警“送清凉”
- 有数十万元安家费,有高薪……这些热门岗位你确定不来试试?
- 办公楼门前竟成“渣场”,随意倾倒建筑垃圾太不应该
- 挂着牛羊肉的招牌卖的却是猪肉,这样的套路要小心
- 湖人功臣被快船雪藏!为了胜利用言语激励小卡,妻子脾气火爆
- 出场5分钟被篮网放弃!32岁天才被纳什雪藏,两任女友差距大
- 赢球后和队友跳舞!23岁太阳天才不怕约基奇,女友是健身达人
- 还是快船队的二当家!31岁天才31+3+5王者归来,和妻子在夜店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