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的三个向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体育是满足人类个体及社会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实践活动,体育发展水平要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新时代的学校体育在培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的历史使命中肩负重任,需要富于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作为指导。
为此,党和国家号召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以上号召,构建了崭新的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体系,是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坐标,是新时代学校体育事业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可以从时间、价值、路径三个向度把握其思想精髓。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育教育要从基础抓起,厚植青少年体育根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指出身体是人生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少年儿童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强健体魄创造条件,让他们像小树一样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学校体育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学校体育,如何发展学校体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必须面对、思考、回答的时代课题。
体育学科提出的身体素养,不仅是体质、体能或者身体素质,它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强调“通过学习体育能带给人们什么”?梳理新中国成立70余年学校体育的历史脉络,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学校体育的发展从政策法规到教育教学,从教材建设到师资培养,从阳光体育运动到学生比赛竞赛,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体育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从2016、2017、2018连续三年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调查数据来看,学生体质健康的整体优良率分别还只有26.5%、29.3%、30.57%,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至少达到50%-60%的达标优良率还有较大差距,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症结还未从根本上解决。
对标党和国家体育、教育和健康三大事业,在时间向度中叩问学校体育的使命和担当,我们清醒地看到,增强青少年身体素养,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还任重道远。
用战略家的眼光审视体育哲学与体育文化,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传承和弘扬体育精神,也成了国内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石。
中华体育精神主要由祖国至上、科学求实、敬业奉献、团结友爱、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关键词组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源性、趋同性,纵观中国体育史,既是中华体育精神生动诠释的历史,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鲜活教材,利用体育楷模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正能量,让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技能,还可以增进团队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锤炼意志品质,同时可以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培养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精神。
目标决定路径,路径源自目标。2020年相继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这两个重磅文件全面完善了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的系统设计,明确了学校体育深化改革的现实路径。
一是巩固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以“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为标尺,保证课时,防范“注水”。二是根据学生年龄、运动项目特点,建构一体化推进的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创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特色。三是推广武术、射艺、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文化自信。四是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五是加强体教深度融合,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畅通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通道。毋庸置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聚焦“教会、勤练、常赛”是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体系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时间、价值、路径向度中探寻新时代学校体育的使命和责任,领会学校体育发展的价值趋向,审视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路与举措是准确把握其思想精髓的关键。
- 标签:本站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
-
把握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的三个向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体育是满足人类个体及社会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实践活动,体育发展水平要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
- 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师专业化发展项目正式启动
- 金牌体育时代已去 发展群众体育正当时
- 上海:出台评价体系 从五个维度全面评测学生体育素养
- 鹰眼、啦啦操、双语发布会、网络直播……这样的校园排球联赛你值得拥有!
- 当代文体:武汉当代明诚文化体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的通
- 以赛代练 中国田径健儿状态佳
- 江苏成立现代休闲体育研究院
- 2022全球体育类院系排名发布!上体首次跻身全球前50国内12所大学上榜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和《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复合影响因
- 理科学部--体育学专业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