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封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王触动心弦难以忘怀……
盖德记得他第一次和林丹比赛,是在2003年的丹麦公开赛上。那时,他刚伤愈复出,碰上从预选赛冲上来的非常年轻的林丹,苦战了三局才拿下胜利。一脸青涩的林丹让他感受到了巨大冲击,盖德确信这个19岁的中国少年势必成为羽坛炙手可热的明星。当然,在之后的两年,林丹的世界排名就飙升至了第一。
对盖德而言,李宗伟和林丹一样,是引领着世界男单的人,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稳定的竞技状态,在各类比赛中很少会输球,决赛场上总是能见到他的身影。速度快、实力强,李宗伟是同时代中最能够与林丹抗衡的存在。
对于老友陶菲克,盖德表示敬佩。他表示,陶菲克成功了很多年,羽毛球生涯拿到了所有能够夺得的冠军,他拥有着对羽毛球运动超人的悟性。
林丹将“天王”这个称谓视作一种厚爱,在他的眼中,大自己2岁的陶菲克在球场上的表现自如大气,作为第一个大满贯获得者,陶菲克有那份底气,在赛场上放得很开。
大自己7岁的盖德,一直是林丹非常尊重的对手。盖德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竞技,在球场上驰骋17年,对于超级丹来说既是启发,也是他不断超越和坚持的信念之源。
自从李宗伟退役后,林丹曾说自己失去了心中的那个目标。因为,李宗伟是一直逼迫他努力变得更为强大的动力。“没有李宗伟的出现,我可能很难去实现很多的梦想。”
同样,李宗伟也记得19岁时与盖德第一次的交锋,那时基本没得打。而后,他们的第二次相遇是在马来西亚公开赛,李宗伟终于获胜,那一次的胜利他一直无法忘记,因为那是他第一次拿到公开赛冠军。对于盖德,李宗伟最敬佩的是他那永不放弃的精神。
李宗伟和陶菲克的私交很好,在李宗伟看来,这位印尼天才是实至名归的天王级人才,因为什么冠军都拿过一遍了。
李宗伟认为,林丹的双圈大满贯纪录没有人能破,作为自己在羽毛球世界中最强大的对手,林丹也让他悟透“败者为王”同样是球场上的真谛。
陶菲克认为,天王的标准,除了突出的表现,还需要名副其实的成绩来加持。他钦佩于盖德能够坚持17年间驰骋于赛场,那无疑是相当大的自律挑战,是非常厉害的成就。
陶菲克赞叹林丹的绝对成绩,那是空前也是绝后的优秀;他坦言李宗伟作为常年排名世界第一的选手,无疑是地表最强的羽毛球选手。
以前什么人才被叫天王?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西游记》中的托塔李天王。对,是作家笔下的神仙。而在体育赛场上,那些成绩无敌且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的人,才能被记住,被称为“天王”。上世纪80年代的四位天王几乎是公认的,因为那些年的比赛四强几乎就是他们四个人,他们是被时代证明了,让历史见证了的。
上一个十年,提到羽毛球,大家就会想到林丹。说起林丹,脑海里就会自动联想到李宗伟。以成绩来说,林丹的确是前无古人,暂时没有来者,而且现在他还在坚持,的确难能可贵。李宗伟虽然被称为“无冕之王”,但他能长时间位列顶尖,且拿过很多比赛的冠军,大赛成绩虽不能和林丹媲美,但没有李宗伟就没有林丹的传奇。
在我所处的90年代,有太多优秀的球员了,叶诚万、拉尔森、魏仁芳、西德克,还有已经开始被大家发掘的陶菲克、盖德等,这样你就很难非得揪出个天王了。当时,国内有一个叫“天王挑战赛”的比赛,我连续三年得了冠军,那么从名字来说,我也算是沾了这个光。哈哈,开个玩笑。
当年,我们这一批球员极仰慕四大天王。当时的电视会转播羽毛球比赛,但不多,每次有比赛,我们就像朝圣一般兴奋。他们给我们的印象非常深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现在回看,90年代的百花齐放不无80年代四大天王的功劳。
我觉得,回溯历史、了解过去的故事是很好的事情。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我们更应该多去了解体育运动尤其是自己项目的文化和历史,去了解当年的故事,学习那些成功球员的精神。如果一个运动员连自己单项上的世界冠军、奥运冠军都不甚了解,那该如何去理解这个项目?学史以明志,历史教育亦是吃透项目的一条大路。
在我接触过的外国运动员中,我觉得韩国的李炫一亦颇有风采。他在场上有着不慌不乱、淡定从容的大将风度,亦有漂亮而出色的动作技术,令人崇敬。
除了丹哥、龙哥,我觉得李宗伟和陶菲克配得上这一美誉。首先,他们都是水平顶尖的选手;其次,他们的知名度极高,家喻户晓。
在我看来,这些“天王”前辈们全部具备一流的水平,在赛场上都拥有自信的气质。我虽不太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但我认为每个运动员都会遭遇挫折,虽不能说战胜挫折就可以成为“天王”,但“天王”一定是能勇于、敢于、善于迎难而上的选手。
在我眼里,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天王,除了有成绩、打球有魅力、有创造力以外,还因为他们的品德和精神。球品加人品,不放弃加敢拼搏,不畏惧加有霸气,使他们可以成为大家心中的天王,让人记住他们的经典和价值。
现在这个时代,我觉得桃田贤斗具有这个潜质。一是他在复出后有很好的自律性,自我要求高;二是他能在这几年里保持非常好的竞技状态,拿了一个冠军后不会骄傲,会以更高的要求来完成训练,在场上不管对手是谁,都会严谨比赛;三是他复出后心态很稳定,绝大多数时候能顶住压力,保持信心。
曾经,香港歌坛有“四大天王”,而放眼世界羽坛,被冠以“四大天王”美誉的则有两代共8位顶尖男单选手。
上世纪十年代,中国的杨阳和赵剑华、印尼的苏吉亚托和丹麦的弗罗斯特并称为男单“四大天王”;本世纪至今,中国的林丹、马来西亚的李宗伟、印尼的陶菲克和丹麦的盖德又被尊称为“四大天王”。时光荏苒,各领十数载的两代天王都已老去。第一代“天王”早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便纷纷封拍而去,而第二代“天王”时至今日也只余林丹一人仍在羽坛搏杀,但亦没有了当年的霸主气势。
其实,羽坛数十载,数风流人物远不止这八位有“天王”之称的人。而每个喜爱羽毛球的人心中也都有自己心仪的选手,不一定有“天王”之称,但亦曾触动心弦,难以忘怀。之于我本人,第一个被吸引的羽毛球选手是林水镜。
对于今天的年轻后浪们来说,“林水镜”这个名字早已古老似传说中的传说,但在上世纪80年初,他却是羽坛神一般的存在,恰如今天的林丹。当年,信息的传递没有现如今的高科技手段,关于林水镜的种种只能从杂志、电台以及稀少的比赛直播中获取。1982年的汤尤杯赛,我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林水镜的比赛。那时的自己对于羽毛球的技术、打法等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喜欢林水镜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动作潇洒,尤其双脚起跳杀球接杀上网,如猛虎扑食一般迅猛。当然,最关键的是他人长得帅。为了得到林水镜的更多信息,我经常流连于书报亭。只要见到有林水镜内容的杂志或报纸,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亦或是一张照片,甚至只是在某一篇文章中简单提了他几句,我都会买回家细细翻看。就是靠着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我知道了当年的林水镜在印尼被称为“天王巨星”,因为人长得帅,还演过电影。
因为林水镜,我开始关注羽毛球,也开始认识了更多那个年代的羽毛球选手,比如韩健、栾劲等等。机缘巧合,1987年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办,当时的我正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部实习,电台的羽毛球专项记者带着我采访了这届世锦赛。那是我第一次在现场看羽毛球比赛,至今还依稀记得自己当年兴奋、激动的感觉。当然,那时林水镜已经退役,没能在现场看过一次他的比赛,也算是人生一个小小的遗憾。
多年以后,当林水镜这个名字早已淹没在杨阳、赵剑华、陶菲克、李宗伟、林丹等“天王”的耀眼光芒之中时,我却在有一天看到一则报道,听到了这个熟悉的名字。林水镜当时好像是参与了一项活动,从照片看,我记忆中的那个翩翩少年,已经变成一个有些富态的中年人。虽然他不再是我熟悉的模样,但他的名字依然唤起了我年轻时关于他的那些美好记忆,这或许就是偶像的魅力吧。
- 标签:本站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