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彩票

中国人能自由吃瓜,离不开这位奶奶!

今天

#中国人能自由吃瓜离不开这位奶奶#

话题登上热搜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甜瓜育种专家吴明珠

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香妃”蜜瓜、“皇后”蜜瓜、

“麒麟”瓜、“8424”西瓜……

吴明珠院士在62年中

培育了30多个品种

我们现在能吃到的甜瓜、西瓜

很多都是出自她的手

今年91岁的吴明珠院士已经认不出人了

但有关种瓜的记忆还在

有时候她突然嘟囔着瓜该授粉了

瓜,在她的大脑中

顽强地与阿尔茨海默症“抗争”

“我要去新疆扎根

报效祖国”

1930年,吴明珠出生于湖北武汉

从西南农学院园艺系果蔬专业毕业后

她被分配到中央农村工作部

吴明珠却非常苦恼:

“我想到最艰苦的地方放飞梦想”

1955年,吴明珠主动请缨去新疆

“我一定扎根新疆,报效祖国。”

最初,吴明珠被安排在

当时的乌鲁木齐地委

她又主动要求

被派到条件艰苦的鄯善县农技站

住在老乡家的土房里,出门便是瓜地

她这才心满意足

当年的吴明珠

还是一位娇弱的南方姑娘

身高只有1.55米

哈密瓜在夏秋之交成熟

当时吐鲁番的日最高气温都在四五十摄氏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吴明珠和同事冒着酷暑,用3年时间

走遍了吐鲁番盆地的瓜地

整理出44个品种

不仅为新疆瓜建立了第一份资源档案

还从其中的优良品种中

系统选育提纯了红心脆、香梨黄等

近30个新品种

“努力工作

才是对他最好的怀念”

吴明珠与爱人杨其祐是大学同学

1955年,吴明珠做出去新疆的决定

遭到了全家人的激烈反对

男友杨其祐却给她打气:

“你先去,等我毕业了就去找你”

1956年,杨其祐从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

谢绝了导师让他留校的安排

追随心爱的姑娘来到新疆

最初,杨其祐在新疆大学任教

婚后,两人都把全部精力放到了事业上

总是聚少离多

为了照顾妻子

杨其祐舍弃了自己钟爱的大学校园

调到鄯善县一个农技站工作

当时,杨其祐是全疆所有农技站

学历最高的人,精通英语和俄语

对妻子事业有帮助的国外学术资料

他都翻译出来

有时候,吴明珠太忙

杨其祐就帮着去瓜地授粉

即使要在戈壁滩上跑三四十公里

他也总是欣然前往

然而,艰苦的日子

却一点点侵蚀着杨其祐的身体

1981年,杨其祐因为严重的胃病

不得不离开妻子,调到了江苏省农科院

但是病情却并未好转

丈夫去世前3个月

吴明珠请了此生中唯一的长假陪伴丈夫

在丈夫临终前

吴明珠终于说出一直深埋在心里的话:

“老杨,你为了我来到新疆,

没能发挥你的专长,不后悔吗?”

杨其祐平静地笑笑:

“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我无怨无悔。”

丈夫去世5天后,吴明珠就重返

新疆农科院设在海南的育种基地

“只有工作能让我减少悲伤。

我只有更加努力工作,

才是对他最好的怀念。”

“一天不去瓜地

我就觉得很难受”

育种工作极为艰苦

培育一个品种需要8年到10年

有的科学家一生只能培育几个品种

而吴明珠却在62年中培育了30多个品种

“人的一生太短了,

怎么才能加快育种速度?”

从1973年起,吴明珠开始了

在海南岛的“南繁”生涯

一年四季,天天摆弄瓜

瓜棚成了她的家

70多岁时,吴明珠还在和时间赛跑

夏秋在新疆,冬季到海南

天天在瓜地做试验

别人眼里单调艰苦的育种工作

在她眼里是莫大的享受

“瓜是我的生命,

一天不去瓜地,我就觉得很难受,

就好像母亲一天看不到自己的孩子。”

网友:瓜果那么甜,

是因为有人帮我们吃了苦

网友纷纷留言向吴明珠奶奶致敬:

“瓜果那么甜,

是因为有人帮我们吃了苦”

“谢谢吴奶奶让我们能吃到甜甜的瓜”

她的世界很小,只能装下瓜种

让老乡增产增收是她的目标;

她的要求很高

希望年轻人能超越老一代专家

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

像吴明珠院士这样的 科技工作者

在田间地头默默付出

我们才能碗中粮满、盘中果香

来源:央视新闻综合中国妇女报、新疆日报等

责任编辑:胡晨曦

校对:杨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