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特斯拉现象
上海车展已落下帷幕,但“车顶维权”引发的风波还在发酵。随着特斯拉无条件上交数据,舆论从此前的一边倒,开始分化。一部分人认为,维权女车主很多话,经不起推敲,前后矛盾,有车闹之嫌;另一部分人则怀疑,特斯拉可能篡改数据,车辆仍存在“刹车失灵”。而更多企业和人员的“被卷入”,使得整个事件扑朔迷离。
要平息当前舆论,还公众真相,关键是要拿出对事故车辆令人信服的检测和鉴定结果。按照目前进展来看,可能还需要时间。这既取决于厂商和消费者是否能更有效沟通,尽快确认有资质的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检测,也与双方及交管部门能否提供更详尽的证据紧密相连。
应该说,对于传统燃油车,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已相当成熟。但对于智能汽车,检测机构的能力,并没有跟上产业发展速度。特别是在国内外智能汽车检测标准和规范都没有出台的背景下,如果消费者能提供此次行车记录仪,无疑有助于降低检测研判难度,提升鉴定结果准确性。
如何加强数据监管和畅通消费者维权通道,是我们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构建良好汽车消费生态和文明进程中必须作答的考题。
每一次冲突升级,都暴露出现有法规对智能汽车的监管难题。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车辆产生的大量数据究竟该由谁来保管?如何使用、管理和监管这些数据?尤其是发生事故后,该如何对数据进行公开,以及公开到什么程度?显然,要回应好公众的这些追问,就必须加快构建适应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确保数据安全,满足政府有效监管的数据管理体系。
与真相如何、数据是否真实相比,此次“车顶维权”最令人担忧的是,它在某种程度上又强化了“越闹才会越被重视”的维权错误认知。这其实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毕竟,消费者不能以触及法律底线的极端方式,靠“闹”来获利,这也有悖于我们倡导的汽车社会文明。
不得不说,像汽车这样的产品,本身设计和制造就比较复杂。再加上使用场景的不确定性,出了事故,单靠消费者的知识结构,有时还真难以和厂家诉清。这就需要借助专业的组织和力量,比如地方消协甚至监管部门更主动地作为。倘若能用科学的数据、清晰的事实,及时厘清责任归属,也许“车顶维权”风波就不会发生。
此次车主“车顶维权”,赚足了眼球,也消耗了大量社会公众资源。事实上,无论是对特斯拉还是车主而言,双方都在这场风波中付出不小代价。可以说,维权车主踩的不仅是特斯拉一辆车,而是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和消费维权中的多个痛点,全社会都在为此交学费。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看热闹,不能从更深层次上反省特斯拉现象,从而进行系统改进,就很难确保下次不重演类似过激维权事件。这个学费交得就很不值!
当前,我国新车年产销量已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保有量也已超过美国,处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关键期。汽车强国不仅在于技术硬实力的支撑,还有文化软实力的涵养。而市场秩序和消费生态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企业、消费者、第三方机构和监管部门共同维护。(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忠阳)
- 标签:hacka doll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
-
从巧克力到化妆品,都离不开的这种原材料,价格涨至10年最高!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分别是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大的棕榈油生产国,然而,疫情使得这两个国家的棕…
- 6月16日财经早餐
- 2563张罚单彰显严监管态势不变
- 进一步释放在线消费潜力
- 又到年中议息周 美联储将怎样扇动“翅膀”?
- 优化环境强健“体格”
- 喜见“新”“老”粽子比翼齐飞
- 出口信用保险稳外贸作用明显
- “机割小麦配喷淋”是形式主义
- 千方科技股份回购实施完毕 斥资1.68亿回购1000万股
- 这个近300亿元的大项目,你参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