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数据不宜“看人下菜碟”
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不能仅限于用户数据的安全应用,职能部门还应将监管深入至算法机制层面,督促互联网企业不断优化大数据算法,坚决杜绝大数据技术成为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帮凶,营造风清气正、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打车APP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相关运营商以APP为平台,以手机为介质,以数据为牵引,高效对接出行乘客与运营车辆,实现了需求与服务的快速匹配、人与车的良好互动,便利了群众出行,提高了司机收入。短短几年,打车APP已经发展成消费者手机中必不可少的功能软件之一,并重构了城市交通出行业态,对改善交通运行效率、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类新兴服务本该随着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而同步优化,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有些打车APP运营商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动起了“看人下菜碟”的脑筋。
商家检测获取用户手机型号、价格等信息后,运用大数据算法对用户消费能力进行分层,单方面判定用户消费意愿,然后有针对性、指向性、倾向性地分层推送高价服务或产品,并制定出差异性价格,在“不动声色”中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大数据算法下的“看人下菜碟”实际上是“看数据下菜碟”,消费者所能获取的服务、所要支付的价钱,早就暗中被自己的数据定了位。普通消费者难以敏锐洞察其存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任由商家宰割的羔羊。消费看似自主选择,价格看似公开透明,实则是消费者在知情权、选择权均无法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被动接受的有关推送。
通常来讲,在确保消费者合理知情权、尊重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前提下,企业、商家为消费者提供附加值更高的服务或商品,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在市场交易行为中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串联服务与需求的平台滥用大数据算法,背离了对消费者一视同仁、坦诚相待的诚信经营理念,向高价手机机主有倾向性地配置高价服务,就在客观上剥夺了消费者对服务的自主选择机会,这一无异于强买强卖的做法,自然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会损害平台好不容易积累的口碑,无异于玩火行为。
对这一现象,相关打车APP企业应深刻自省,自觉维护消费者合理知情权、选择权,谋求企业的长远稳健发展。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引起重视,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不能仅限于用户数据的安全应用,职能部门还应将监管深入至算法机制层面,督促互联网企业不断优化大数据算法,强化优质服务供给,合理公开平台信息,坚决杜绝将大数据技术变为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帮凶,营造风清气正、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雷雨田)
- 标签:六扇门快活谷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
-
从巧克力到化妆品,都离不开的这种原材料,价格涨至10年最高!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分别是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大的棕榈油生产国,然而,疫情使得这两个国家的棕…
- 6月16日财经早餐
- 2563张罚单彰显严监管态势不变
- 进一步释放在线消费潜力
- 又到年中议息周 美联储将怎样扇动“翅膀”?
- 优化环境强健“体格”
- 喜见“新”“老”粽子比翼齐飞
- 出口信用保险稳外贸作用明显
- “机割小麦配喷淋”是形式主义
- 千方科技股份回购实施完毕 斥资1.68亿回购1000万股
- 这个近300亿元的大项目,你参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