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少先队员情景还原杨匏安的3个瞬间
传承红色精神,续写先烈荣光。在抗疫非常时期的清明节,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联合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线上带领观众走进杨匏安烈士曾在广州工作、战斗十年的杨家祠,通过讲解和情景剧讲述杨匏安的故事,并在现场献花寄托哀思。活动全程在南方+客户端直播,受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热烈反响,纷纷通过各种形式观看直播、参与线上留言和网上献花互动,寄托对亲人的无尽哀思,缅怀革命先烈。
广州杨匏安旧居陈列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在2019年4月30日正式开馆。当初为了筹建陈列馆,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搜集工作。这名牺牲时年仅35岁的共产党员,留给这个世界的只有几张照片,一些小物件,但他的故事却珍藏在许多人宝贵的记忆匣子里。
为了真切体会杨匏安“借次清霜坚傲骨”的一生,当天活动上,来自越秀区的少先队员用情景剧的方式还原了杨匏安一生中的三个小故事,在穿越古昔中感受先烈的精神与气节。
杨匏安生于1896年,广东香山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他是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先驱者之一,曾有“北李南杨”之说。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杨匏安曾担任国民党中常委,身居高位,每月有三百大洋薪资,但他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所以他仅仅留下能让家人勉强糊口的生活费,其余尽数交给共产党组织作为活动经费。清廉节俭是杨匏安贯穿一生的美好品质,他也是以此要求自己的子女,这种品质从一枚硬币的故事便能体会到。
杨匏安一身正气,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从不滥用权力。他撰写的许多文章,在那个年代,是青年人的精神读物,引领着广大读者走在灿烂的正途上,就犹如一盏华南明灯,指引着广大青年奋勇前进。1925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告第六十二号》,要求各级党组织选派人员报考黄埔军校,指明报考人需到杨家祠找广东区委的杨匏安,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广大青年指明了革命道路。
杨匏安艰苦朴素、埋头革命,深受群众爱戴敬仰。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杨匏安,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患了严重的肺病。而他,却一刻也不愿停下他的工作。
1931年杨匏安被捕,蒋介石大喜过望,亲自打来两次劝降电话,但都被他挂断,并把话筒摔到墙壁上。同年8月4日,杨匏安昂首阔步走向刑场,边走边唱国际歌,被秘密杀害在淞沪警备司令部的荒地上,年仅35岁。杨匏安死后只留下他就义前所写下的《示难友》:“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对视莫潸然。”
点击链接,看直播回顾
点击链接,参与线上祭英烈
南方日报记者 周甫琦 冯艳丹
- 标签:第20届金曲奖颁奖典礼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