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经销商现金流吃紧 业内呼吁政策“保驾”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波及了各行各业的生产。这对于已连续一年产销下滑的汽车行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受延期复工及疫情人流管控等因素的影响,汽车销售、租赁、售后服务呈现断崖式下跌,对现金流依赖度极高的汽车经销商们,俨然成为了行业内最为脆弱的环节之一。
相关调研数据显示,约30%的4S店现金流无法支撑超过3个月。在此背景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向银保监会、商务部等递交紧急报告,希望予以相关的金融服务支持。除了寻求政策支持,汽车经销商该如何稳定经营,缓解现金流吃紧的现状?厂商与4S店该如何配合?此次疫情是否会促进经销商模式的创新?近日,北京嘉程汽车集团董事长常晓南接受了证券时报独家专访,详细分析了疫情对汽车流通行业的影响,并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经销商现金流吃紧
“以北京的授权店为例,一家终端品牌的门店平均每个月的流动资金需要5000万~6000万元,对于一家经销商集团而言,大约会产生5亿~6亿元的现金流,如果收入缩紧,费用支出正常,不出几个月,4S店很快就会面临倒闭的状态。”常晓南告诉记者,汽车经销商行业,是需要大量现金流的行业,正常情况下依靠银行、金融公司实现稳定流转是没有问题,但在疫情期间,销售停滞、人员成本持续支出、银行贷款陆续到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加速企业现金流吃紧。
“现金流一旦告急,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加剧生存压力,甚至会造成破产倒闭。”常晓南告诉记者,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影响,目前汽车厂商与经销商之间都在进行紧密配合,但这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大部分汽车经销商的现金流无法支撑3个月,长期来看,仍然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支持。
受疫情影响,全国大部分省市地区宣布非必要行业企业延迟复工。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调查显示,在调查样本中的68家汽车经销集团,涉及到的4437家4S店中,截至2月7日,综合复工率仅有9.33%。对于未复工的原因,复工申请未得到批准、防疫物资短缺不支持复工占了较大比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判断,汽车流通行业作为衔接汽车制造和社会消费的中间环节,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将对整个社会经济目标和就业稳定产生影响。
常晓南认为,要想保证稳定的现金流,首要措施就是实现复工,恢复运营。据了解,北京嘉程汽车集团旗下在北京地区授权经销商,包括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广汽传祺等均已陆续复工。
“目前员工还未实现全面复工,部分流动人口仍在按照国家要求实施自我隔离,但4S对于车主的服务是不能断掉的。”常晓南表示,响应国家政策,企业要坚持“两条生命线”,其中一条是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积极做好防疫;其二是维护企业的健康线。
在他看来,如果企业的生存和经营出现问题,直接关乎着国家的经济走势,也会造成大量的失业。在他看来,汽车经销商属于服务行业,在任何情况不能丧失服务行业的本质,即便在非常时期,也应该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创造价值。
呼吁相关政策支持
常晓南透露,针对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不少整车企业都在与汽车经销商联合对抗风险,在融资层面放开贷款周期,或者实施免息政策;在经营层面放宽考核目标,倡导数字化服务。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自主品牌,大部分车企都在为经销商进行考核减负、财务减负和金融减负。常晓南告诉记者,以往企业的返利并未以现金形式发放,最近一段时间车企已调整政策,直接以现金返利,帮助经销商解决现金流承压问题,同时多数车企为预防经销商资金链断裂,还与银行方面进行了多次沟通,以多角度缓解压力。
在常晓南看来,企业的短期自救已颇具成效,但长期来看仍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具体到消费层面,他认为疫情有所缓解后,汽车消费市场仍需要一定的政策刺激,期望能适当放开限牌限购政策,以带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在税收层面,企业也亟待期望相关政策能够进一步调整,在特殊时期帮助企业减缓压力;财政政策层面,常晓南认为,虽然当前政府部门已进行了相关扶持,但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需要更加具体的、点对点的扶持,尤其是融资贷款层面,民营企业更需要有相关利好。
“作出上述呼吁,并不是期待政策长期持续,只是希望特殊时期,国家能针对受影响较大的企业进行针对性、阶段性的扶持,”常晓南说。
事实上,相关的协会和行业组织早已对此做出了呼吁。此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就曾呼吁有关部门能加强对金融机构向受困企业提供政策保障的监管,对汽车流通企业提供债务延展审批便利、增加授信额度、加速放款效率、降低融资成本、特殊情况逾期罚息减免及征信保护等相关政策支持。
需提振消费信心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重点强调了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毫无疑问,汽车消费对于稳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到行业层面,汽车流通则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常晓南认为,无论是企业的自救、厂商的协力,还是政府部门的扶持,解决的都是行业内部的问题。要从核心层面解决企业的难题,刺激消费,归根结底还是要稳定消费信心。
“疫情对行业带来的打击是有限的,但对于消费心理的影响却是不可预估的。这段时间,大部分消费者居家隔离,甚至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心理,原本计划花出去的资金也暂时搁置了。再加上多数企业的延迟复工,也会让消费者认识到赚钱的不易,相应地会带来消费的抑制。”常晓南认为,在关注企业经营状况、关注行业受到冲击的同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自身,也应该将目光聚焦于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问题,从根本上提振消费者的信心。
在他看来,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企业应该积极复工复产,保障各个产业链的稳定,才能为消费者带来足够的信心。对于企业而言,除了政策上的支持,企业更期待政府部门能加强对消费信心的提振,消除大家的恐慌感,逐渐让更多的人在安全的情况下参与到生产建设中,对于企业而言,这是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支持。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