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消费新亮点见证中国大市场
前几天的“双11”,再次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天猫最终成交额定格在2684亿元,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超过2044亿元,其他平台的交易量也快速增长。国际媒体也注意到,中国“双11”是全世界最热闹的网上购物节。这为观察中国经济打开了一扇窗口。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巩固,发挥了经济增长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从规模上看,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万亿元,同比增长8.2%。如果把“双11”供需两旺的场面比作奔腾的浪花,那么它反映的正是中国消费市场如大海般的体量。这正是中国经济能够抵御风险、行稳致远的底气所在。
带给人惊喜的,不仅是大屏幕上跳动的交易数据,更是数据背后深层结构的变化。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对比:2009年,“双11”最受欢迎的家用电器是电锅煲和电热水壶;到了2017年,人们最喜欢的家用电器变成了净水器和扫地机器人。在家居建材领域,“智能”成为高热度消费新趋势,智能马桶、智能照明产品、全自动智能门锁等产品成交额大幅增长。从满足温饱到追求健康,从传统电器到智能家电,从实物消费到服务消费,消费需求逐步由模仿型、同质化、单一化向差异化、个性化、智能化升级。消费升级呼应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带来消费的深刻变革。消费行为因为数字化而可以被感知和分析,能够逆向优化生产和供给,从而帮助品牌商、生产商更好地创造新供给。比如,江苏扬州杭集镇,借助消费趋势数据分析开发出的电动牙刷,在没有电商运营团队的情况下成为网红产品;食品企业三只松鼠,用数据供应链连接消费者和供应商,在不直接生产产品的情况下重新定义新零食;传统零售银泰百货,将交易系统、营销系统等全部上“云”,在不增加物理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商业效率倍增……无论是生产企业、平台企业,还是传统百货、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使得生产、销售和消费不再泾渭分明,而是相互渗透、彼此影响,既能够创造新消费、优化消费体验,又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
数字经济打破了地域的约束和限制,正逐步实现城乡消费者同步的购物体验。随着电商配送半径的延伸,更多三四线城市和乡村的消费者也有机会参与到线上购物促销中来。“双11”期间,海尔、百雀羚、顾家家居等品牌,超过60%的订单来自下沉市场。“渠道下沉、体验上升”,网络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正在填平不同地域和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让下沉市场的消费者能够获得和大城市一样的消费体验。下沉市场的异军突起,更说明消费市场具有广阔的腹地,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后劲和潜力。
“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中国有近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不仅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在为世界贡献着消费红利。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