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扮靓”与违法一线之隔
知名电视台的新闻栏目,被篡改为生日祝福。
各类“定制信息”服务充斥网络平台。
热门景点、高档餐厅、跑车名表、气质美女、健美帅哥,甚至明星祝福,只要你愿意花钱,这些素材都可以用来装点你的微信朋友圈。
网购平台上,有很多经营“朋友圈素材”的店铺,以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价钱,出售可以“扮靓”朋友圈、提升朋友圈展示面的图片和小视频。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杨晓波律师表示,微信朋友圈“扮靓”看似娱乐,但实际上已经构成侵权,与违法犯罪只是一线之隔,必须从源头上就充分把控。
想过谁的生活 花钱给你扮
“让您成为朋友中最耀眼的人”、“帮您解决优质展示面问题”、“专业摄影师为您打造展示面”……只要在网购平台上搜索“朋友圈”,就会得到众多朋友圈包装店铺推荐。这些店铺大多以所谓高质量照片为素材,售卖给需要“扮靓”朋友圈的人。
到底哪些人需要“扮靓”朋友圈呢?有店铺客服直言:“微商、网红、主播、学生以及希望逆袭的人都需要。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朋友圈漂亮一点,有的是为了面子,有的是为了推广生意。”
各个店铺主打的素材类型略有区别。有的以旅游为主,展示中国和世界热门景点等;有的以生活为主,展示网红餐厅就餐等;有的以炫富为主,展示豪车名表奢侈品等。
累计交易超过700笔的某店铺客服向记者推荐时表示,以前那种“某某微商喜提豪车”之类的生硬素材已经过时。他一再保证,所有图片都由专门摄影师拍摄,不存在版权问题,“我们的摄影师主要在上海,这里有很多文艺小资打卡地,最不缺网红餐厅,还有展览、演唱会等。摄影师每周拍摄上千张照片,精选其中的十张,定期更新。避免你在网络上低效、低质地搜图。”
为了增加可信度,有的照片还会有意露出一只手、一点脚尖等细节,增加身临其境的感觉。至于会不会雷同,客服人员表示没法保证:“所以趁着销量少、不撞图,赶紧拍下来。”
这些照片按照质量不同,定价从10块钱到100块钱不等,一般都是购买后由店铺提供网盘链接。相对便宜的是一次性打包出售素材;相对较贵的则提供更新服务,保证朋友圈内容常换常新。
除了场景照片,还有店铺提供肖像照片。记者在其中一个店铺发现,这里提供大量所谓帅哥美女的肖像照。这些肖像照片都偏生活化,和普通人的微信自拍照十分类似。利用这些照片,完全可以在朋友圈假扮成另一个人。至于这些照片从何而来,购买者用作何用,该店客服表示不方便透露。用识图软件对肖像照进行识别,发现其中有一张照片与某网红模特相似度极高。
明星祝福祝寿 五十买一条
在售卖“扮靓素材”的同时,还有网店专门出售明星祝福视频,这些视频售价约50元到300元不等。
视频内容都是利用明星曾经公开录制的祝福视频,经过后期剪辑合成的。在店铺展示的样片里,鹿晗、杨幂、林俊杰等众多明星每人只有几秒钟出镜,然后说出——“祝你生日快乐”之类的祝福话语。因为来自于剪辑,所以明星真实录制时送祝福的对象已经被剪掉。在网店购买后,想把祝福送给谁,便通过后期制作时加上的字幕体现。
更令人惊诧的是,还有《新闻联播》送祝福的视频销售。相对于明星生日祝福,《新闻联播》送祝福售价更高,从样片里看,视频后期编辑的痕迹也更多。除了保留画面,播音员音频和新闻字幕都被替换。片头已经被改成“某某生日专场”字样,两位主持人康辉和李梓萌也被重新配音,配合字幕为某寿星送祝福。新闻内容则被替换成“全国各地民众载歌载舞庆祝生日庆典举办”等配音和字幕。
除此之外,另有一些店铺销售的祝福视频由知名电影、电视剧(如《私人订制》、《蓝精灵》、《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片段编辑而成。
某店铺客服介绍,这些视频有的是用来给生日聚会增加气氛,有的是朋友间互相发送逗乐,有的则放在朋友圈上跟朋友们开开玩笑。记者有意询问是否可以用于其他场合,客服回答:“用于商业目的不合适。”
余额转账记录 金额随便改
除了照片和视频,移动支付工具的余额和转账金额,也可以做出来。
利用一种微信模拟聊天工具,可以随意制作微信转账记录、零钱余额等手机截屏图片。以转账记录为例,图片中显示的细节几乎做到以假乱真,手机信号强度、运营商、WiFi信号、手机时间、转账时间、金额等全都可以自己定义。利用这个工具,微信对话、零钱、红包、支付宝账户余额,甚至QQ聊天、短信聊天全都可以用户自主定义,然后生成截屏图片。
可能是由于版本问题,有些截屏与现在的微信、支付宝截屏略有不同,但稍不留神,就能以假乱真。有了截屏,任何人都可以假装拥有天文数字的微信、支付宝余额。还可以假装与任何其他人进行微信、QQ、短信聊天。在朋友圈,利用这些截屏,可以轻松炫富,也可以让人产生生意兴隆的错觉。
律师观点
“扮靓”服务涉嫌多重违法
在仔细查看了网购平台上相关素材售卖信息后,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杨晓波律师表示:“这些素材,包括照片和视频等,很难保证获得了原始版权人的授权。他们说有摄影师,但是这一点是否真实,很难识别。”
杨晓波认为,照片和视频的拍摄者有版权,被拍摄者有隐私权和肖像权,是否获得全部许可,作为消费者根本无法真实了解。
尽管网店不建议将素材用于商业场合,但杨晓波指出,网店销售这些素材本身,就已经是商业行为,“他们不收钱的吗?”
更为严重的是《新闻联播》被改编成祝福视频,“视频里出现中央电视台的logo,还出现了国旗、国徽。从商标法、广告法、知识产权法等角度看,都属于违法行为。”
杨晓波说,个人购买这些照片、视频、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素材,如果只用于朋友圈炫耀,满足虚荣心,属于侵权后果较为轻微的行为。但是如果这些素材,被不法之徒利用,造成严重后果,就涉嫌刑事犯罪了。
今年8月,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网络诈骗案,犯罪嫌疑人通过微信打造美女支教老师、幼儿园老师等人设,并在朋友圈配发日常工作、生活的场景图片,在获得被害人信任后,再以假装失恋等手段博取同情,进而开展诈骗。后经查明,这些所谓的美女老师,实际是由诈骗团伙的男业务员假扮。
“刑法上有一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以前,我们老百姓都对自己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住址等信息很在意,知道售卖这些信息是违法犯罪。但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肖像照片、视频、音频等只要达到足够识别身份的程度,都成为公民个人信息的一部分。”杨晓波说,利用这些素材,完全可以实施诈骗犯罪。他认为,一段《新闻联播》视频足够获取互联网知识相对匮乏的老年人的信任,“利用素材在朋友圈炫耀,和利用素材实施诈骗,从法律上来讲,只是后果不一样。现在,网店在利用《新闻联播》、利用明星素材,制作祝福视频,年轻人觉得是恶搞、是娱乐。但是如果对内容稍加修改,很容易骗到老年人,再与网络诈骗联系起来,后果将不堪设想。最好的办法是,从源头就对这些素材的售卖进行严格把控,避免不法之徒利用其实施网络诈骗。”本报记者 孙毅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