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田径

是什么撬动“小烧饼”成“大产业”

  【光明时评】

  揉面、包馅、涂糖油、烤贴、起饼……半个小时左右,一桶炉33个烧饼就烤制好了。64岁的李秀广在案板和桶炉前忙活一天,可以卖出近300个烧饼。作为浙江省缙云县首批烧饼大师之一,几年前他被高薪聘请到当地一个景区烤制烧饼,36万元的年薪曾经轰动一时。

  在浙江省缙云县,像李秀广这样的烧饼师傅有1万多名,虽说36万元这样的高薪并不很多,但靠卖烧饼发家致富、购房置车的真不少。一些烧饼师傅不仅把烧饼店开到了省会,还一路开出省界、开出国门。在当地文化陈列馆里悬挂的一张世界地图上,大大小小的红点遍布六大洲,记录了这个乡土小吃的开疆拓土之路。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缙云烧饼去年营业额达18亿元人民币。

  缙,赤色之帛。缙云,意为彤云彩霞缭绕之地。但面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现实,千百年来不少缙云人为谋生计,挑起饼桶远赴他乡。如今,土得掉渣的乡土小吃,早已成为声名远扬的美食,“烧饼师傅”也早已不再“灰头土脸”,而摇身一变为体面、小康的代名词。“小烧饼”成“大产业”,支点正在于当地政府抓准了农村实用人才这个钥匙,以培训为切入口,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型,如此一来盘活了产业,提振了乡村经济,也改变了农民的经济和精神面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人才聚,产业才旺,也才能实现富民增收。实现人才振兴,既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乡村的人留得住,也要让愿意强本领、闯天地的农民有机会、有舞台。不少农民不怕苦不怕累,但苦于没技术、没门路,家门口没有可以承载他们小康梦想的产业,追不上时代发展的列车。缙云县“烧饼师傅”工程建立从初级到高级的人才晋升机制,并将晋升纳入职业资格证书渠道,为烧饼师傅就业提供保障;出台资金补助政策,激发烧饼师傅的创业动力、创造活力,“烧饼师傅”的诸多制度安排,均瞄准一个“用”字。

  客观地说,“烧饼师傅”的故事,多少有些朴素平实。没有高大上的概念和复杂的设计,没有起伏的剧情和吸睛的噱头,但有的是,真正从县情出发,从农民出发,从长远出发,扎扎实实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稳稳当当帮助这些实用人才就业和创业,步步为营推动产业振兴。

  将烧饼产业打造成年营业额18亿元的富民产业,缙云用了5年时间。这对于奋力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不少地方来说,是个好消息。“烧饼师傅”的模式并不难复制和借鉴,但要做到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村群体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因地制宜激发人才创造活力,仍需各地治理者进行更多思考,付出更多努力。

   (作者:莫洁,系媒体评论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