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欧冠

成都连环画的守望者 坚守“童年记忆”22年

  简笔勾勒的图画,言简意赅的文字,跌宕起伏的情节……连环画,这一起源自宋代的传统艺术,除了喜闻乐见的通俗性,最重要的是承载了一代人天真烂漫的童年记忆。成都后子门成都体育中心,一排略显冷清的街边小店中,“行知书屋”看上去并不起眼,却承载着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三代连环画痴迷者的情结:人生可以在此重温旧梦。老板刘高是47岁的中年大叔,已专卖“小人书”22年。

  壹

  捣蛋少年变身书摊老板

  每天上午10时,刘高会准时开店门,总有“连友”来赶早。

  10多平方米大书店内,藏书2万多册,经营着各种精美的“小人书”,年代最早跨越到上世纪50年代。当年风靡一时的《杨家将》《鸡毛信》《闪闪的红星》以及四大名著相关的连环画,在这里都能找到。

  刘高老家在德阳市旌阳区,10多岁时,兄妹5人随父母迁居成都市成华区。母亲没有工作,父亲是东郊一家企业的会计,一家人靠着父亲不太高的收入维系着日常生存。

  少年刘高是个不折不扣的“捣蛋娃”——学习成绩不行,还贪玩。不过,他有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看小人书。刘高说,他3岁时第一次接触连环画。上学以后,因为买不起书,经常去街边的书摊看,一看就是大半天。

  上世纪80年代,物资相对匮乏,人们的娱乐生活也相对简单。由于连环画成本低廉,又寓教于乐,成为许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消遣和娱乐的重要读物。连环画在最辉煌时,从大城市到小乡镇,街边巷尾,处处有木板支摊,老老少少一群人,花几分钱蹲着翻看一天也不觉得累。

  “那时的书摊很多,是一张木板支的,书的封面都撕下来编号,挂起来让大家选。最初是一分钱看一本,不限时间。你不要以为看连环画的都是小孩,上班的、做生意的,老的、少的都有。”刘高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绘成的连环画最让刘高如痴如醉,遇见有摆放“小人书”的书摊,就迈不动脚,父母给的饭钱、零花钱,基本上都被换成了“小人书”。“早饭大人给一毛钱,吃个面就要八分钱,剩下两分钱都要留到买小人书”。

  没足够的钱买书,刘高只能在书摊上“蹭看”,《书剑恩仇录》《七剑下天山》《岳云》《杨家将》,武侠连环画爱不释手,但经常因为老板收摊或者搬离而中断,不能一气看完,这种欲罢不能的阅读一点都“不过瘾”。刘高苦恼不已:“要是自己也有一个书店就好了!”

  1993年,高中毕业的刘高经常到春熙路耍。那时位于孙中山铜像旁边,有一个“龙池书肆”,是成都当时最著名的书店一条街,布局着40多家书店,武侠、名著、散文、画册……各种图书在这里都能买到。21岁那年,刘高索性在龙池书肆租下一个七八平方米的店铺,开店卖书,正式当起了老板。

  一个月租金400元,书都是从大前街批发,刘高脑子灵光,总能把脉什么书好卖,加上春熙路夜市开到十一二点,客流量大,刘高的书店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付了房租,每月还能有千余元的收益,关键是还能一边守铺子一边看武侠,这不正是刘高追求的“理想生活”吗?

  不过,这样舒心的日子也就持续了4年。

  1997年,春熙路改造,龙池书肆拆迁。转向?关门?还是易地再战?包括刘高在内的40多家书店老板面临抉择。

  结果是,绝大多数书店老板就此放弃。刘高则将自己的书店迁到了省科技馆外,他将武侠、散文、科技等畅销书清退处理,开了唯一的“小人书”专业店。2005年,省科技馆取消摊位租赁,刘高再一次将“连环画之家”挪到了现在的人民中路。

  

  坚守22年 重情重义不涨价

  《林海雪原》《铁道游击战》《东周列国》《哪咤闹海》……行知书屋的连环画应有尽有,且都是画作精致、包装精美、印刷清晰的再版连环画。书店里除了整齐码放着各类再版的连环画图书,还装裱着一些媒体关于刘高和他书店的报道以及连环画爱好者送给刘高的书法对联和牌匾。墙上一副对联很醒目:“读书人进店皆为朋友,连环画出柜独占收藏。”这个对联,是同为“连友”的一位书法家送给刘高的。

  购买连环画的群体都是些什么人呢?

  “购买的人群覆盖50后——90后,但70后的购买力相对较强。”刘高说,“怀旧和收藏是大家购书的主要目的,因为连环画陪伴着我们长大,也是我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顾客年龄最大的有84岁的大爷,在店里翻看连环画边看边笑。”

  “我没在网上销售,基本都是顾客上门选购。”专业经营连环画22年,刘高积累了相当多的人脉,光微信朋友圈“连友”就达上千人。之所以有这么好的人脉关系,跟他“重情重义”的经营理念有关,他对“连友”承诺:“不以赚钱为目的,永不涨价。”

  热门连环画也有被热炒的时候,但刘高不置可否。不管其他渠道怎么炒,他20多年来一直在定价基础上还打折销售。不久前,他出过一本连环画《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很紧俏,市场上炒到270元一本,刘高却坚持以108元的超低价格卖给“连友”。

  说到“连友”,既有铁杆“连友”,也有“相见恨晚”的有缘人,“忠粉”很多,这让刘高特别感慨。其实,这跟刘高率真的性格有关,久而久之,他的书屋成了“连友”追寻童趣的联络点和根据地。

  

  危难时刻 “连友”慷慨相助

  刘高有过一段非常危险的经历,这也让他收获了一次“用心付出,情义相报”的感动。

  2017年10月30日晚6时许,守在铺子上的刘高突然觉得头痛,于是关了店开车回家。坚持到家后,疼痛已经不能让他再坚持,家人将他赶紧送到医院,医生检查诊断是脑出血,他病情加重很快陷入昏迷。

  即便如此,刘高的家人也不忘那些连环画爱好者,刘高的父亲担心不能开门让“连友”白跑路,就用他的手机在朋友圈发了个提示信息:家里有事,需要歇业几天。

  这一个原本平常的“歇业告示”却在“连友”中间引起了震动。“连友”纷纷私信询问情况,当大家得知刘高患脑出血需要抢救后,很多人在微信上给刘高转款,金额数百上千不等,希望助他渡过难关。其中一个“连友”将2万元送到刘高父亲手里,郑重地说:“先拿着,不够再说!”

  手术很成功,刘高恢复得非常好,没有留下丝毫后遗症。出院康复不久,他就“重新出山”,让“连友”们兴奋不已。对于大家的爱心,刘高的家人当时就一一婉拒,包括那一笔推不掉的2万元,刘高后来以特别的方式还给了“连友”。

  时间久了,“连友”把刘高的书店当成了可以寄托情感的家,刘高就是自家人。大家一有机会,总会三三两两来书店逛逛,聊天,搞茶聚。

  70多岁的汪炳铎家住简阳,平时喜好画连环画和插图,跟刘高接触有十多年了,每次从简阳到成都,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刘高的书屋看连环画。多年的交往,让汪炳铎很感慨,“刘高是个非常重情义的人,不纯粹为赢利,是为传承文化,这么多年的执着坚持让人佩服。”在他看来,刘高的铺面不大,但连环画的旧版、新版都很齐全,特别是大师的作品,如贺友直,华三川,戴敦邦,顾炳鑫,王叔晖,沈尧伊,施大畏,刘继卣,詹忠效,董辰生等。

  

  选择坚守 未来或有更多担当

  随着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刘高的连环画书店逐渐复兴了久违的场景: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书店看连环画了。这让刘高心里有小小的期待:小人书重新被人重视,不再小众了。

  刘高说,其实连环画在国外是很受重视的,在我国也一度很火,甚至影响了几代人。以1982年为例,我国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单本印量10万册,这一年相当于1960年代印量的20倍。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还开设了连环画专业,连续招生10年。

  随着电子阅读兴起,作为传统图文表达的小人书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刘高说,如今上海美术出版社一年印刷连环画也就一两次,每次印量只有两三千册。这或许也是现在连环画册定价看上去比较昂贵的原因。一本普通的连环画定价在30元左右,一套3册装的《杨家将》定价达140元。

  “每一幅都是手绘艺术作品,作者画得辛苦,定价自然高。”作为书店经营者,刘高却没多少利润,每月卖书的钱,除去租房成本,基本上也就四五千元。他也考虑过关店或者转向做别的生意,但每有这种想法,很快又否决了,放不下那帮痴心的“连友”。每当刘高彷徨犹豫时,总有一些人对他说:“小刘,有困难就说哈!”“没钱了吱一声,一定得把店经营好。”

  说起未来,刘高说,都坚持20多年了,还是想继续,“想把书店扩大一点,让中小学生进店免费阅读,也对弘扬传统文化尽一分力。”

  封面新闻记者杨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