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几种文体文体娱乐文体委员职责四大文体和四大体裁
儿童文学不是一种文体,而是一种文学类型,这一因读者对象的特殊性而命名的文类具有内外两个系统,内系统不但具有“全文体”的小说、散文、诗歌等常规文体,而且又有童话、图画书等专属文体,从而形成一种不断拓展边界与壁垒的最具创造性的“大文体”内部系统;外系统则包括作家作品、传播出版、理论批评、阅读推广、学校教学等多个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环节。因而,儿童文学的演进发展自然是一个需要文学界、传播界、教育界共同关心参与的系统工程建设。同时,作为关乎民族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希望工程、培根铸魂工程,儿童文学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关心,成为文学界与整个社会共同担当的文学大事。迎着新时代的惠风,五年来的儿童文学着力提质,锐意创新,砥砺向前,儿童文学系统工程的建设呈现出引人瞩目的新格局、新气象、新作为。
儿童文学的发生发展,始终与中华民族的未来想象密切相关,承载着教育儿童进而塑造民族未来的历史使命。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2014年5月30日,习总在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曾深刻地指出:“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应该同成年人不一样,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我看,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在讲到“心有榜样”时,特别提出了优秀儿童文学艺术作品所塑造的英雄人物的巨大精神价值、榜样力量与审美作用:“心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过去电影《红孩子》《小兵张嘎》《鸡毛信》《英雄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说的就是一些少年英雄的故事。”这里所列举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儿童电影,正是曾经深深影响感染过数代孩子的优秀儿童文学艺术作品,已经成为数代人的永远记忆与童年情结,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的荣耀与红色基因。
近五年来,儿童文学作家们着力勘探红色文学的时代价值,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均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有突出呈现;围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的作品集中涌现;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已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与精神资源,并作为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审美设定。
董宏猷的《中国有了一条船》为儿童读者写“大诗”,以四千余行的庞然体量回溯红船精神,俯瞰人类命运,探讨了民族命运的必然选择文体娱乐,讴歌了先驱们的牺牲与奉献。高洪波献礼建党百年的诗歌系列《旗之歌》,以童诗的形式、儿童读者适读的表现手法抚今追昔,大开大阖地书写壮阔而荣光的中国历史,讴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用词朴素,正气充沛。徐鲁的儿童小说《远山灯火》聚焦于鄂赣交界处的阳新县龙港镇红色小镇,以“红孩子”梁满仓为核心人物,上中下三部曲的形式,记述了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当下的近百年间文体委员职责,一个心怀信念与理想的群体的人生选择与生命历程。作品以《远山灯火》为题,叩响薪火相传的时代意义。张品成的《最后的比分》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为时代背景,描写由红军指战员文体委员职责、俘虏、老百姓等不同身份的人组成的特殊球赛,通过一众军民的行动举止,彰显了红军天下大同、纯然无私的公心与理想信念的强大精神感召力,正面讴歌了正义与信仰的力量。另外还有描写红军长征题材的,如柳建伟的《永远追随》、张品成的《我的军团我的兵》等;以儿童视角表现历史、书写战争童年的作品,如常新港的《寒风暖鸽》、孟宪明的《三十六声枪响》、左昡的《纸飞机》、殷健灵的《彩虹嘴》、郭凯冰的《我们的宣言》等。这些重大题材作品凸显着历史的真实感与厚重感,引导当代孩子铭记属于本民族的红色记忆与艰辛岁月。
近五年来,多部儿童文学作品拓展了创作视野,指向历史与时代的主流人物与事件。儿童文学作家更多地关注了时代洪流中涌现出的标杆人物与重大事件,聚焦英雄与楷模,创作了一系列具有纪实性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爱国主义儿童文学作品。其中“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书系以“用时代先锋铸造国魂,扣好青少年人生第一颗纽扣”为宗旨,自2019年开始创作出版,分别以雷锋、王杰、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屠呦呦、袁隆平、孔繁森、黄大年、谷文昌、杨善洲、黄文秀等以及中国航天营、中国女排等时代先锋人物为原型讲述感人至深的成长故事与英雄经历。汤素兰、徐鲁文体委员职责、葛竞、吕丽娜、肖显志、余雷、张吉宙、王巨成、李秋沅、谢倩霓、王勇英、毛芦芦等众多儿童文学作家参与了创作,兼具时代性、纪实性和文学性,广受读者好评。此外,徐鲁的《此生属于祖国——功勋科学家黄旭华的故事》,王宏甲、萧雨林的《你的眼睛能看多远:“天眼”巨匠南仁东的故事》等科学家传记,书写了一代科学家胸怀光荣与梦想实现自身价值的厚重人生,同样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近五年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的新作为与新气象。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将当今时代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融入儿童文学,让少年儿童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革和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从中汲取精神成长的力量,这对儿童文学作家而言既是历史责任,也是艺术考验。
一大批作家深入生活,从真实事件中选取素材,如张品成坚持多年的重走红军长征路,刘先平致力于大自然文学书写的足迹遍及戈壁西沙,成为文坛佳话。不少作家纷纷走向生活一线文体委员职责,将视线投注到当代乡村振兴、支教、脱贫等重大民生工程,书写新时代巨大变迁中的儿童的生活状态。余闲为创作《三十六只蜂箱》,实地体验四川大凉山彝族悬崖村的自然环境与半隔绝的生存现状,动情书写了悬崖村在扶贫政策帮扶下,抗争命运,摆脱贫困,融入新生活的历程。舒辉波的《逐光的孩子》以湖北神农架林区支教大学生志愿者为原型,反映当下乡村教育的发展探索。作品中贫困山村儿童的生存境遇,乡村教师的坚守奉献与支教大学生们的心灵成长厚重扎实,触动人心。周敏从北京来到新疆,亲历援疆干部的工作环境,以一手的写作资源创作《沙海小球王》,展现维吾尔族女孩在援疆干部帮助下追逐梦想的成长历程。吴然为创作《独龙花开:我们的民族小学》,多次深入云南大山深处的独龙族山寨。彭学军为创作《建座瓷窑送给你》,一次次走进景德镇窑制现场。谢华良的《陈土豆的红灯笼》展现了留守少年在生活困境中乐观、坚韧的成长。胡永红的《上学谣》、杨志军的《巴颜喀拉山的孩子》等也均是在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下,书写留守儿童自强不息的成长故事,前者描绘壮乡少年刻苦求学的励志故事,后者呈现了三江源藏族地区童年人生与时代之变。陶耘的《梦想天空》则以晋中小乡村少年的梦想起笔,大跨度反映70年间三代人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时代逐梦。曹文轩的《樱桃小庄》与黄蓓佳的《奔跑的岱二牛》也均将目光聚焦于农村儿童成长,且都以巧妙的设计联通了当代乡村与城市发展。上述作品密切关注了社会变革与时代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当下”意识。正是深入生活的创作,才有可能淬炼出书写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面对2020年这样一个凝结着特殊记忆、特殊情感的年份,中国儿童文学做出了对时代的及时回应,呈现了应答时代、提振精神的文学在场。作家们关注抗疫一线的人间大爱与高尚情怀,书写抗疫背景下的凡人英雄。黄春华的小说《我和小素》是疫情亲历者的文学讲述,展现了武汉人民在巨大灾难和病痛下的勇敢互助与人间大爱。许诺晨的《逆行天使》以真人真事为依托,刻画了多位个性鲜明的医护工作者和一线基层工作者群像四大文体和四大体裁,讴歌了“生死相助”的大医精神与人道情怀。徐鲁的《一枝一叶总关情——2020年春天抗疫纪事》以五个单元分别讲述疫情期间的儿童、医护人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钟南山、李兰娟等医疗科研专家们的故事和国外友人对中国抗疫的无私援助。还有多部抗疫童诗集,如高洪波主编的《透明的拥抱——抗疫情儿童诗选》、金本主编的《童心赞中国——少年志·童心战“疫”童诗集/童谣集》、邱易东选编的《我们去童话里吧——抗疫童诗选》、希望出版社的《春天不会迟到——抗疫童诗集》等,集结诗人们的拳拳爱心文体娱乐,书写艰难时刻的大爱温情,提供精神力量和心灵的抚慰。上述抗疫题材文学作品,既是抚平疫情之痛的温暖故事,更是引领儿童坚强成长的励志之作。极端环境下所迸发的对生活、对生命文体娱乐、对爱的深层蕴含的理解,使这些作品超越了对具体事件的记录,成为儿童精神成长的宝贵财富。
近五年来,一线重大社会主义工业建设、航空航天工程等,也成为儿童文学作家着力书写的对象。在中国航空航天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吴岩的《中国轨道号》以科学元素架构出儿童的成长环境,航天人的科研精神与科学本身的魅力,潜移默化浸润了儿童的人生观。于霄恬的《深蓝色的七千米》以我国蛟龙号潜艇为背景,书写为潜航事业奉献毕生的英雄群体,刻画少年为实现潜航梦的努力成长。赵菱的《乘风破浪的男孩》、高满航的《爸爸星》是当代海军与火箭军题材儿童小说。还有多部作品聚焦和平年代的军人、各行各业的英雄,如裘山山的《雪山上的达娃》描写军人的戍边生活,少年新兵在父辈军人精神力量感召下克服重重困难淬炼成长。史雷的《绿色山峦》描绘川西某部队大院的富有阳刚气质的童年。陆颖墨的《蓝海金钢》描绘驻守海防线的战士的艰苦戍边与崇高使命。韩青辰的《因为爸爸》以护卫家国平安的英雄和遗孤为原型,展开充满敬意的英雄讲述。吴洲星的《等你回家》聚焦“时代楷模”、中国特警子女的童年生活。上述作品力图在儿童的精神基点上注入昂扬的理想主义情怀,故事饱满,感情丰沛,为新时代儿童呈现出一种可贵的、有信念的人生状态,赋予了作品积极的当代意义与以文学书写时代的历史意义。
习总《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就是要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多方位、多角度地书写“中国式童年”,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国儿童的故事文体委员职责四大文体和四大体裁。
近五年来,一批作家倾情回溯不同时代的童年,描绘了具有历时性的中国式童年故事。前辈作家孙毅在95岁高龄时出版的三部长篇儿童小说《小银娣的悲惨童年》《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少年队》《野小鬼和野小狗的故事》,描写上海儿童从苦难到到解放的变化过程,隐喻整个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张之路的《吉祥岁月》《吉祥的天空》、肖复兴的《红脸儿》《兄弟俩》、刘海栖的《有鸽子的夏天》《街上的马》等,描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童年生活,一群男孩子迎风生长凸显盎然的生机与豁达的心灵,给人留下难忘印象。翌平的《野天鹅》《魔笛》等将目光回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音乐大院中的童年成长,呈现了穿透生活局促的浓郁的艺术气质。还有作家以图画书形式勾勒的不同年代的童年,如金波的《吹糖人》《小鼓儿哒哒响》,彭懿的《溪边的孩子》等。此类作品的共性生命力,源自一种穿越时代仍然共通的“童年性”表达。大巧若拙的写作智慧,真实的生活质感,明亮温暖的精神底色,是上述童年书写的共性特点。
近五年的童年书写,也更多地直面“当下”与“儿童”,关注少年儿童在学校、家庭、社会交互环境下的“社会化”过程与精神成长,青春与成长题材书写呈现出更加鲜明的问题意识。秦文君的《少女贾梅》将人物成长的校园、家庭与社会背景拉近至当下;李东华的《焰火》揭示成长之痛,直面人性的复杂与美好;常新港的《三片青姜》对具有鲜明“当下性”的代际冲突与教育观念冲突做出富有时代意义的解读;殷健灵的《象脚鼓》以真实人物为原型,描写失聪儿童面对社会寻找自信,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的励志人生;孙卫卫的《装进书包里的秘密》讲述少年在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中努力成长。还有张国龙的“铁桥李花”成长系列、谢倩霓的“小青春成长不烦恼”系列、汪玥含的“瑰丽青春系列”、徐玲的“我的爱”系列、王巨成的“铺满星星的路”系列等,均以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传递对当代儿童身心成长的深切关怀。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两位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的《乌兰牧骑的孩子》以优美的笔致书写了5个蒙古族少年的暑假草原生活,演绎了一曲乌兰牧骑孩子充满向上向善精神的“红色的嫩芽”。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不但创作了自然旷野气息的《风山的狼》等动物小说,而且有《驯鹿六季》这样疗愈儿童心灵的大爱之作。作品以驯鹿鄂温克人一年六季的历法布局,在北方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自然律动中呈现少年的心灵自愈与成长。在作家们笔端,当代幼儿、儿童、少年新的成长环境与新的成长烦恼得到了入情入心的有爱抒写与纾解。
人类文明行至“当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了儿童的日常生活。随着科幻文学在新时代的整体升温,近五年来,少儿科幻文学创作呈明显的兴起趋势。除却吴岩的《中国轨道号》以外,马传思的《奇迹之夏》努力将“核心科幻”的精神融入少儿科幻,赵华的《除夕夜的礼物》透露出对科学与人类、人类与可能存在的外星生物“关联形式”的深刻思考,翌平的《燃烧的星球》《流浪的方舟》等延续“新阳刚少年科幻系列”书写,杨华的《少年、AI和狗》将人工智能这一备受关注的前沿科技写入少儿科幻,秦莹亮的《百万个明天》推想了AI进入人类生活后人类如何对待智人的情感问题。与此同时,科幻文学界的“跨界”创作展现出新一波“趋势”,江波首部少儿科幻小说《无边量子号》是对少儿科幻“硬科幻”书写的标识性作品,凌晨也有《开心机器人》等作品问世。可以预见,少儿科幻将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又一重要领域。
近五年来儿童文学着力凸显乡土、地域等民族文化特色,赋予儿童文学“故事”之外更多的文化意蕴。叶广芩的《耗子大爷起晚了》等作品在童心烂漫的“丫丫”童年故事中展现了浓郁的老北京韵味,是独属老北京的童年风景。洪永争的《摇啊摇,疍家船》描绘广东水上疍家渔民的生活,王勇英的“弄泥”风景系列持续专注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域题材,小河丁丁的《葱王》《糊粮酒·酒葫芦》等是他得心应手的“西峒”民俗生活画,李秋沅的《虞人巷的老屋》描写福建临海老屋以及它所承载的家族、时代变迁。儿童文学作家们笔下,各具滋味的乡土童年不断涌现,呈现了不同样貌的文化寻根,地域色彩的儿童文学表达成为越来越多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自觉。
近五年来,童话创作呈现出更多基于“中国童话”的本土探索,展示中国幻想韵味,多部极具标识意义的作品面世。汤素兰的童话小说《犇向绿心》尝试用童话的手法承载现实的观照,童话《南村传奇》则复苏了民间传统童话的本然韵味。周静的童话创作始终在寻找“来自自己民族和土地的故事”,取材于《山海经·大荒北经》的《天女》呈现出唯美气质与诗意思索的“写意”幻想。专注于鼓励原创幻想儿童文学的“大白鲸”优秀作品征集活动中涌现的多部作品,根植于现实的生活大地与人类心灵,以奇思妙想的幻想之翼承载成长之思、生命之思,如迟慧的《藏起来的男孩》与周昕的《手机里的孩子》等。此外,陈诗哥的创作明显呈现出对童话文体的独立追寻,《一个迷路时才遇见的国家和一群清醒时做梦的梦想家》中蕴含辩证的诗意,而汤汤的《绿珍珠》等近作被誉为“童话写作的一次重新出发”。
近五年来,散文领域最具意义的事件当属河北少儿出版社策划的“童年中国”书系与希望出版社的“希望树·成长书系”。这两套书系聚拢了一批儿童文学作家以散文的形式书写童年,展现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交织于其中的“童年”生态,对儿童散文创作的多种可能的集中而富有意义的呈现与拓展。诗歌领域,《文艺报》“少儿文艺”专刊开设“童诗现状与发展”专栏,为儿童诗创作现状问诊把脉。在图画书领域,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的“美丽中国·从家乡出发”系列图画书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35位儿童文学作家与40余位画家共同为自己的省区做文学的画像,被誉为新时代的童年版“清明上河图”。图画书佳作异彩纷呈获评大奖,如郭振媛文、朱成梁绘的《别让太阳掉下来》和谢华文文体娱乐、黄丽图的《外婆家的马》等。
近五年来,一支包括儿童文学学者、儿童教育专家、阅读推广人、专门阅读机构以及广大中小学校教师参与的强大的阅读推广队伍不断壮大,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成为学校阅读教育与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媒体、线上线下阅读等成为儿童阅读接受的新方式、新途径。社会各界积极搭建以儿童阅读、家庭分享初中语文的几种文体、行业创新、产业发展为服务维度的“四位一体”生态型儿童阅读推广服务平台。
伴随儿童阅读观念的不断更新与儿童文学教育领域对儿童文学阅读的日益重视,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推广、儿童教育领域的互动日益加强四大文体和四大体裁,跨界交流日益紧密。2019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亚洲大洋洲地区会议(西安)”吸引2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出版人文体委员职责、评论家共聚一堂,围绕“儿童与未来”探讨儿童阅读及少儿出版的相关话题。同年,中文分级阅读首个学术标准在“第六届北京国际儿童阅读大会(BICRC)”上发布,全国儿童分级阅读教育联盟也在大会期间正式成立。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山东研究院”挂牌成立,也为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教育创设了又一交流促进平台初中语文的几种文体。202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联合教育、儿童文学、儿童阅读、思想等多领域的专家,首次研制并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2021年10月,教育部又发布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幼儿图画书推荐书目》。这是在目前众多儿童阅读推荐榜中首次由“教育部”研制的两份权威性书单,多位儿童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两份书目的制定与阅读推荐,儿童文学的应用性研究不断得到拓展与深化。与此同时,儿童文学界、教育界、阅读界与少儿书业共同策划出版了一批重大出版项目,如“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新版)、“百年百部中国儿童图画书经典”书系、“新中国70年儿童文学光荣榜”书系、“儿童粮仓——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原创儿童文学献礼丛书”和“共和国70年儿童文学短篇精选集”等。这些大型书系汇聚了五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回顾、梳理、展示了书写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的儿童文学精品,促进了当代儿童文学的经典建构与经典化进程。
李敬泽曾在《儿童文学的再准备》(2015)中谈到,“儿童文学理论应该走在创作和出版前面,不仅是引导观念变革、艺术创新,更重要的是,要使儿童文学建立在对少年儿童生活和心灵的可靠知识与精微分析的基础上,使儿童文学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关切建立在全社会的深思熟虑和充分共识的基础上。这个基础是否具备、是否牢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文学的发展前景。”五年来,儿童文学研究领域双管齐下,努力积淀基础理论,不断强化儿童文学批评。
作为文学发展基石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既有基础性研究成果也有聚焦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应用性研究。蒋风主编的《中国儿童文学史》、王泉根所著《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中国儿童文学史(插图本)》是中国儿童文学史学研究的重要收获。朱自强主编的“二十一世纪儿童文学新潮理论丛书”,以集结单本专著的形式四大文体和四大体裁,呈现了当代儿童文学研究中生代、新生代研究力量的研究路径与新近成果。新中国成立70周年标志着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发展步入具有史学意义的第70个年头,大型理论书籍《新中国儿童文学70年(1949-2019)》(王泉根主编)问世,全书495万字,全面研究并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的儿童文学发展轨迹,涵盖主要文体、发展、理论观念、作家作品批评、文体建设、中外关系、出版传播、高校教学、阅读推广、地域文学等诸领域,同时专设板块及时梳理了新时代儿童文学的“新力量、新作为、新发展”。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也呈现出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建立于其上的宏观认识与深度探究。针对儿童文学现场的集中发声,当推《文艺报》自2018年开设的“新时代儿童文学观念及变革”笔谈专栏,数十位作家、评论家聚焦儿童文学热点问题展开探讨、互动与争鸣,引起广泛关注与极大反响。张生珍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儿童文学百科全书》翻译及儿童文学批评史研究”、吴翔宇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体化研究”的立项与推进,呈现了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积极深化态势。
与之相应,五年间儿童文学创作潜力被极大激发,多股创作力量不断汇聚。儿童文学领域呈现四代作家共谋创作的繁荣局面,非儿童文学作家的跨界创作也成为重要的文学趋势。张炜、叶广芩、梁晓声、赵丽宏、裘山山、蓝蓝、周晓枫、杨志军等知名作家、诗人先后有儿童文学作品问世与获奖,推动儿童文学艺术样貌与水准的探索不断走向深入。
新时代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文学教育的不断改革和信息化、国际化视野下成长的少年儿童,都对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也必须正视,儿童文学的当代水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快餐化的儿童文学创作仍然占据较例。儿童文学仍需给儿童提供更广阔的认识现实、认识人生的文学之门,作家们仍需以更加积极的、介入当代的态度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文学理论批评仍需更有效地发挥对文学创作的指导与引领,努力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儿童文学书写,低俗、庸俗、媚俗,自觉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激励和引导下一代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打牢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迎着新时代惠风砥砺向前的儿童文学系统工程建设,任重而道远文体娱乐。
- 标签:本站
- 编辑:秀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