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德甲

疫情下餐饮员工与零售业共享,共享模式会长久吗?

它无法打破业务的局限性。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谢媛媛

责编 | 杨博丞

疫情的“飓风”席卷而过,人们配合政府的防疫工作,减少出门,延迟复工复课,由此导致了餐饮、线下教育、酒店住宿、文化旅游和线下百货等行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便是餐饮业,客流量大幅减少,供应链受阻,无法正常营业,但门店、服务人员等经营成本却在照常支出,餐饮企业告急。

在餐饮店面临寒冬之时,零售业的订单却在这次疫情中暴增。无论是处于头部的盒马、京东,还是腰部的生鲜传奇、京客隆,在用户订单量急剧上升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在供应链中间的分拣、摆架及配送等环节均面临人力紧缺问题,出现了“用工荒”。

一边是餐饮业员工“闲得慌”,一边是零售业员工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共享员工”应运而生,它成为了零售行业的救命稻草,一些零售企业不断向餐饮企业“借”员工,以应对突然出现的大量订单。但最终这种模式能发挥多大效用,仍有待考证。

1、生鲜餐饮冰火两重天

疫情之下,“不要出门,居家抗疫”成为大众的生活方式。

以往需要在线下完成的事情几乎全部转战线上,人们在线学习、在线办公甚至在线购买蔬菜水果等饮食必备品。民以食为天,这让盒马、京东和苏宁等零售平台业务量剧增。

根据苏宁方面提供的数据,苏宁易购平台上关于蔬菜、水果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达680%;京东生鲜从除夕至初九销售同比增长215%;每日优鲜从除夕到大年初八实收交易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50%。

而在业务量增长的背后,零售平台除了要保障食材供应量充足,平台运力也成为一大难题。

盒马全国经营管理总经理胡秋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疫情爆发导致线上单量远大于平时。虽然盒马开足马力,但是各门店仍面临用工压力。

这不仅是盒马的难题,京东、苏宁甚至非头部的生鲜传奇、京客隆也面临用工荒。配送能力与需求量无法匹配导致用户出现“抢购”热潮——“凌晨12点抢盒马的菜,定个闹钟6点半爬起来抢叮咚的菜……”这是当下大众生活的画像。

为解燃眉之急,盒马在2月3日推出“共享员工”计划,共享的第一批对象被划定为餐饮企业。这与餐饮企业目前存在大量待岗员工以及面临巨大人员开支有关。

(图 / 盒马官微)

在疫情冲击之下,国人“宅”在家导致餐饮店门庭冷落,收入源头几近被切断,但员工工资等成本却依然存在。此前,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曾对外表示,占据企业成本30%的人员开支是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

一边处于用工荒,一边需要减轻人员开支,这成为两个行业合作的关键,“共享员工”项目的落实自然水到渠成。

(图 / 云海肴员工在盒马接受上岗前培训,盒马官微)

对于“共享员工”计划,最初是由盒马推出,而后京东、苏宁、生鲜传奇及京客隆等小型零售商相继跟进。目前,云海肴、西贝和奈雪等餐饮品牌均成为“共享员工”的参与者。

根据各零售商给出的数据,截至2月10日已经有1800余人加入盒马,苏宁物流在线上共收到3000名以上的报名。京东集团则与其投资的达达集团联合宣布向社会提供超过35000人的就业岗位(余缺调剂、岗位共享)。

但“共享员工”真能成为双方救急的良药吗?

2、“共享员工”止损有限

从零售商的角度来看,并非所有餐饮企业的员工都符合用工标准。进入盒马的员工,从事的工作几乎全部是分拣、摆架,并不接触配送业务。

关于这一点,胡秋根认为,配送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岗位,他们需要对门店周边的环境、三公里的环境,甚至每一栋楼有非常清楚地了解。

这是餐饮企业员工所不具备的,也是盒马引入运力公司的原因。

在与云海肴、西贝等餐饮企业达成合作后,盒马又与上海大众出行、财新联合汽车租赁两家公司就“共享员工”达成合作。这类平台有驾驶经验丰富的司机,熟悉道路,是做配送业务最好的人选。另外,达达在用工方面也与滴滴出行达成合作。

(图 / 盒马官微)

但是,餐饮企业不能通过“共享员工”解决所有冗余人员的成本问题。

此前,云南云海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品牌价值成长中心总监陈娜表示,云海肴除了对接盒马之外,也在对接其他线上的零售,去实现人力部分的输出,以缓解人力压力。

这仅是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根据恒大研究院估算,2019年春节7天假期内,全国零售和餐饮业销售额约10050亿元。受疫情影响,估算餐饮零售业2020年同期损失5000亿元。

餐饮企业需要更多的自救措施来应对当下困境,目前云海肴、西贝已经成为行业中的代表。

根据西贝贾国龙在2019新年贺词中公布的数据,西贝集团2018年营收56亿,堂食为48亿,占86%;外卖为8亿,占14%。尽管西贝的业务以堂食为主,但在疫情的突袭下,企业只能将业务转移至线上。

和西贝采取同样战略的还有云海肴,其品牌价值成长中心总监陈娜此前对外表示,已经加入饿了么与各大品牌组成的外卖安心联盟,加大力度布局食品外送业务。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探索以门店三公里范围内的小区为半径建立社群服务站,利用云海肴现有的供应链和物流,为周围三公里范围之内的居民提供原材料等食品采购。

3、共享员工能否常态化?

即便餐饮行业不能完全依赖“共享员工”解决问题,但“共享员工”确实更好地实现了人力资源方面的调配。

尽管盒马方面表示这种用工模式会不会大量复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但盒马与苏宁都曾多次在业务高峰期采用过短期合作的用工模式,只不过盒马的临时员工来自外部,苏宁来自内部。

根据《商业那点事儿》报道,北京苏宁易购相关负责人称,从苏宁成立之初到现在,共享用工已经成为企业内部行之有效的员工协同机制和工作机制。特定时期内,通过不同产业、不同体系及不同部门间员工的短期调配,成立临时项目组实现效率与效益的双提升。

“从1月10日至2月初,北京苏宁从门店、职能体系调配近2000人次对家乐福等进行多岗位支援,缓解其春节前后商超旺盛需求的工作压力。春节期间支援家乐福门店分拣外卖工作的苏宁员工平均每天约100人次。”该负责人说。

(图 / 苏宁官微)

此外,在一些发达国家,这种用工模式已经非常流行。不同之处在于,“共享员工”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自行调配人力资源,解决特殊时期的问题。而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是由第三方公司来调配企业间的用工需求,因此灵活用工很可能在未来成为一种趋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共享员工”不存在问题。在疫情期间,员工安全、员工福利以及员工去到合作企业后的召回问题需要谨慎处理。当疫情得到控制,餐饮企业需要开工但员工如果还在外派,不能及时到岗,就会给企业带来影响。

总体来看,目前企业之间自行调配员工的模式还有很多需要优化之处。

4、企业还需快速转型

“共享员工”或许只是特殊时点下催生出的“灵活用工”方式,除了人员调配,疫情之下更多关于行业发展的问题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以此餐饮业为例。当下,餐饮店正试图通过更多样的业务来补齐自身过于依赖堂食的短板。大力发展线上外卖,甚至像云海肴一样打造社区商超,加速推动企业转型是这次抗疫的重要措施。

如同当年的传统教育机构一样,经历了非典,新东方等老牌线下培训机构都开始积极布局线上。各行各业在疫情的冲击下,都会看到自身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善。

与此同时,“近亲”行业也会促使其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比如零售业与餐饮业。

几天前,京东生鲜发起“餐饮零售发展联盟”,推动餐饮品牌开拓半成品速食生产,并通过京东全渠道拓展销售,实现“供应链转型”。这不仅帮助餐饮企业实现业务多元化,还为自身提供了更多食材的供应源头。

(图 / 京东官微)

疫情虽然让很多产业萧条,但也揭露出其中的不足。从某种程度上说,加速了产业进入拐点的速度,进而快速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而最后,究竟有多少企业能够熬过危难时刻见到黎明,还要看其自身实力和应对危机的转型速度。

文中题图来自:盒马官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