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德甲

海尔空调最新报价百年邕剧真正的归宿:从民众中来 到民众中去女士开衫针织衫搭配

  中新网南宁3月21日电(吴维 倪哲)老百姓手里攒着钱簇拥在小售票窗前买票、越南领导人与戏剧演员微笑交谈、稚气女童和老师傅练习打手桥……这一张张贴在广西南宁新会书院内的老旧黑白照片,记录着邕剧曾经的辉煌。

  位于南宁市解放路的新会书院是邕剧在当地的传承基地。21日,记者来到这里看到,舞台上,4名年纪40至50岁的演员们在唱着的却是粤剧。舞台下,坐着30多名观众,大多数人年纪都在60岁以上,偶有2、3名年轻人会掺杂其中。

  剧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日里宁静的新会书院,如今也只有在新剧开演时,才会增添几分喧闹。

  邕剧是广西南宁地方独有戏曲剧种,2008年被列入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邕剧以邕州官话为舞台语言,以排场戏、文武戏见长,舞台表演挑战个人体能极限,绝技“变面”、“吐血”,在中国传统戏剧表演形式中更是独一无二。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鼎盛时期,邕剧流传于广西、湖南、广东、山东、江西、江苏、山东等地,在新加坡、越南等东盟国家也极受当地民众以及华侨团体的喜爱。

  如今,只出现在官方举办的宣传和评选活动中,民间演出机会少,邕剧原有特色逐渐失真,剧目老旧,演员断层,观众断层,成了邕剧发展的现状。

  邕剧传承人冯杏元说:“由于各方面原因,邕剧变成了财政是投入,评奖为目的,评委是专家,仓库为归宿。这样的现状并不利于文化传承。”

图为邕剧《三进士》演出。 钟欣 摄

图为邕剧《三进士》演出。 钟欣 摄

  1959年,中国大力发展各地方特色戏剧文化,冯杏元就是在那一年加入了邕剧团。他认为,邕剧要创新,要跟上信息化的时代,但是同时又不能改变原有基因。并且,不能只让专家或者评委作为邕剧的观众,而是要让民众也作为邕剧的评委。

  “邕剧是民众挑选出来的,真正能够对邕剧进行评审、创新的专家还是我们的老百姓,我们一定要找出民众不喜欢的原因,让邕剧重新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冯杏元说。

  今年已经70岁的颜老先生从10多岁起就观看邕剧。现在,他拄着拐杖再一次坐在了舞台下面。“平时很少有机会能够看到邕剧,年纪大的演员已经不唱了,年纪轻的演员又唱得不像。”颜先生说。

  与冯杏元同为邕剧传承人的洪琪,因在邕剧《杨八姐搬兵》中的精彩表演而被人们尊称为“最后的杨八姐”。

  她认为,邕剧要改革,就应该在原有的特色基础上改。改完之后,老百姓还承认你是这个剧种,那就对了。如果改成大家都不承认的剧种,那就不对,一定要接地气。

  广西民族大学民间文学专业的学生林信炜因为喜爱邕剧,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调查。他认为,“邕剧从小众走向大众市场,应多吸收民众的意见,知道民众审美的新走势,将这些元素融进创作当中。”

  “戏剧是中华民族之魂,本民族核心价值,仁、义、孝、悌等中国传统道德都在里面。戏剧在舞台上的每一次出演,都是一次中国传统文化对民众的再教育,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抢救’传统戏剧文化的原因。”冯杏元说。

  他表示,希望政府以后能够让邕剧更多地直接面向民众,引导社会力量帮助邕剧在民间进行活动。(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