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大多数俱乐部依旧亏损 被指捧着金饭碗讨饭—大头德甲联赛
事实上,中超16家俱乐部在2014赛季总支出的91%,用于支付球员教练薪资及转会费,这实在是一个恐怖的数据。欧美俱乐部有一条红线,薪资等人力成本不能超过俱乐部总收入的50%,特殊时期可以放宽至60%。在这个规律面前,中超俱乐部真是“戴着跳舞”。
尽管中超运营创新高,最终分到每家俱乐部手里1000万元也创历史,但在1亿元起步、上不封顶的中超俱乐部投入面前,中超公司的分红实在是杯水车薪,俱乐部自身的营收也难填窟窿。
整体收入达4.4亿元创联赛20年来新高,大多数俱乐部仍处亏损状态
■本报记者陈华
中超为何捧着“金饭碗”讨饭
这确实是上港集团“踢足球”的最好时代。根据中国足协和网易联合近日发布的《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2014赛季中超营收达到惊人的4.4亿元,创职业联赛20年来历史新高。
一般来说,一个联赛最重要的收入有三大部分:版权收入、比赛日收入和赞助商收入。英超商业模式的成功,德甲健康的运营,都得益于前两项收入占总收入大头。
对于阻碍中超俱乐部健康发展的球员薪资过高,一名上海足球俱乐部人士认为,这也需要辩证地去看。“目前中超的转会市场肯定偏高,中国没有一个球员价值超过3000万元。”他坦言,但价格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好球员太少,国脚球员的身价被炒那么高,也是一种必然。”
作为上市公司的上港集团前天正式进军足球产业,集团董事长陈戌源对记者表示,投资足球肯定要寻求回报,“人家都说投资足球是亏损的,我不太相信。我相信我们投资足球一定会有回报。”
相比之下,中超的运营收入主要得益于政策红利吸引赞助商纷纷打开腰包,其余两项收入则有些寒碜。今年中超版权的收入仅3866万元,根本无法和英超收入130亿元人民币的数据相比,寒碜得有些可笑。今年中超门票收入1.2亿元,除以全年的4457040人次,每张球票不到30元。
摆脱畸形要靠青训
显然,中超的商业价值看似风光的背后,还存在着来源单一、结构失衡、过渡依赖赞助商等瓶颈。无法在版权收入和门票为主的比赛日收入有所突破,这就是中超硬币的B面。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欢迎
根据《价值报告》显示,2014年中超球员的薪资总额达到17.81亿元,且自2011年来连续4年的涨幅都在20%以上。有7支球队的球员薪资总额超过1亿元,其中恒大、鲁能和国安3家俱乐部的薪资超过2亿元。
然而,中超俱乐部的亏损又是常态。据统计,今年只有广州恒大、上海东亚等5家俱乐部实现盈利,其余11家俱乐部依旧处于亏损状态。在政策红利的鼓舞下,中超联赛俨然是个“金饭碗”,为何大多数俱乐部仍处于“乞讨”状态?
如同硬币的两面,2014赛季中超光鲜的一面,是吸金能力和品牌价值的大幅提升。今年中超公司的整体收入达到4.4亿元,成为职业化以来收益最高的一个赛季。而去年,这个数据仅仅是1.89亿元,中超联赛本身也颇有些一夜暴富的味道。
对整个中超来说,除了恒大和国安这样依靠买人夺冠的大俱乐部之外,更需要像过去东亚、辽足等依靠培养青少年球员推向市场获利回哺青训的小俱乐部。只有好球员多了,中超市场才能摆脱畸形发展的现状,才能告别捧着金饭碗讨饭的“怪现状”。
在广大老百姓和国家领导人重视足球的背景下,在国家层面推出鼓励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红利下,如今的中超联赛真的“不差钱”。
对于中国球员的收入,徐根宝曾有一句著名的论断:价格要和价值挂钩,工资要和本事挂钩,“我给你发多少金,取决于我拉到多少赞助”。由此,上海东亚俱乐部给这批年轻球员的工资不常高,俱乐部整体运营健康,由此成为极少数能盈利的俱乐部之一。
新浪简介┊About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说实话,中超能做到4.4亿元的收入,真的非常不错了!”亚足联高级吴金贵认为,中超联赛可以学习德甲联赛的经验,进行一些规则休整,把蛋糕做得更大。
文章关键词:
“比如目前中超的赞助商都具有排他性。在,这种排他性有一定,比如俱乐部主场和训练,也可以引进和整个联赛类似的品牌赞助商,这有利于吸引各个州和城市的企业参与。”吴金贵认为,这一点值得中超借鉴。
将帅薪资利润
英国《每日邮报》日前对全世界联赛的平均薪资水平做了统计,中超球员年薪达到近21万英镑(约合210万人民币),排名世界第15、亚洲第一,竟然高于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以及荷兰甲级联赛、苏格兰超级联赛,也比整体收入远超中国的日本高。这个排名,过分超越了中国足球的实际水平。
繁荣背后结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