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区均禾街打造城中村垃圾分类样板
在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清湖村,有这样一个垃圾房,居民非但不避而远之,反而每天到这里散步、休闲。原来,均禾街将垃圾房旁边的杂草地改造成了休闲广场,还建起了一座垃圾分类科普馆,使得垃圾房不但不被嫌弃,反而吸引群众前来参观。
据了解,均禾街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将邻避项目打造成群众休闲场所、推出“垃圾分类巴士”、设立“新时尚积分银行”、建立出租屋主负责制、打造“红黑榜”等一系列组合拳,探索打造城中村垃圾分类样板。
垃圾房旁建起新时尚广场,巧妙化解邻避效应
最近,村民李先生经常带着孩子到李氏祠堂附近的清湖新时尚广场散步,或与好友在旁边的篮球场打球,“上次顺便参观了垃圾分类科普馆,看到了垃圾分类、处理的过程,小孩觉得挺新奇的,回到家也开始注意认真分类。”
原来的清湖新时尚广场是一片杂乱的荒草地,旁边是一座公厕,由于缺乏管理,经常散发着臭味。如今,均禾街对地块进行改造,建设了休闲广场,公厕也经过升级改造、严格管理,变成设施齐全、毫无异味的新公厕。
清湖村的误时投放垃圾房就建在新时尚广场旁边,但群众对此却一点也不排斥。原来,均禾街经过巧妙设计,将垃圾分拣过程设置为垃圾分类科普馆的一个环节。“垃圾房是封闭的,不会散发异味,建在广场旁边,群众来参观十分方便,可以有效化解垃圾房建在居民区引起的邻避效应。”均禾街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垃圾分类科普馆,均禾街有关人员展示了垃圾分类大数据云平台,点开云平台可以看到均禾街累计回收垃圾总量、垃圾回收类型、均禾卫士参与情况等数据。据悉,待进一步完善后,还可以看到每个垃圾收集点的高清监控视频,查看群众分类情况,以采取进一步奖罚措施。
除了垃圾分类大数据云平台,科普馆还设置了垃圾分类历史长廊,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及广州市落实垃圾分类工作的进程,以及世界各地垃圾分类工作的优秀案例。“这个科普馆,主要是给当地村民、学生,还有外来人员了解垃圾分类的一个场所。”上述负责人说,误时投放的垃圾房设有投放区、洗桶区、二次分拣区,还有专门为儿童设置的垃圾投放口,从小培养他们养成热爱劳动、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垃圾投放点是典型的邻避项目,选点建设是个难题。为合理布点,均禾街转变思路,适当提高标准,将每个投放点打造成群众休息的小景点,逐步取得了群众的理解。
目前,均禾街已建成99个定时投放点和13间误时垃圾房,基本满足了投放需求。此外,还购置了48台垃圾收运电动车、1台5吨厨余垃圾收运车、2950个垃圾分类桶及70个果皮箱,基本满足了全街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
为流动人口量身定制屋主扛起垃圾分类责任
流动人口是开展垃圾分类的难点。在均禾街,全年流动人口约25万,总管理人口58万,外来常住人口是户籍人口的12倍,常年有近一半的人口在流动。同时,该街有大量厂企,具有规模小、分布广和流动性大等特征,管理上有一定难度。去年,均禾街在辖内开展了多个调查,数据显示,均禾街城中村外来人口只有20%左右在家自己做饭,其余通常是在单位吃或叫外卖,出租屋产生的厨余垃圾其实很少。
找到了突破点,就能对症下药了。针对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流动人口垃圾分类意识薄弱等问题,该街给出的“药方”是定向宣传和屋主责任制。
“我们利用街道门禁办理点,对外来人员开展定向垃圾分类宣传,每个新外来人员在办理门禁卡时,必须签一份参与垃圾分类的承诺书,领一套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均禾街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19年10月至今,该街已收回承诺书27898份。
人员流动快,归属感不强,垃圾分类工作再宣传也很难落地,因此,均禾街想到必须紧盯关键责任人,推行出租屋垃圾分类屋主负责制。具体来说,由经济联社与屋主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压实屋主的主体责任,由屋主负责租客的垃圾分类督导工作。如果租客多次不配合,可由屋主解除租约,屋主不落实,则由联社根据村规民约进行相关处置,层层压实责任。同时,允许出租屋楼内放置分类垃圾桶,由屋主负责定时定点精准投放。
不过,屋主责任制也不代表放纵租客,“我们准备将多次不执行垃圾分类的外来流动人员列入门禁卡黑名单,在均禾范围内不能再次租住。”上述负责人表示。
“我们很支持垃圾分类,但没办法,投放点离家里太远了。”有群众反映投放点太远,不便于投放的问题。
“垃圾分类是好事,但也不能成为群众的负担,我们要摸清楚群众的习惯,让垃圾分类成为一件人人乐意去做的事情。”该负责人介绍,针对偏远户少区域、不适合就近设置垃圾投放点的情况,均禾街配备了流动分类垃圾收运车,也叫“垃圾分类巴士”,设若干站点,群众只要定时到垃圾公交站点投放就行。
据悉,区分不同的人群需求,均禾街定制了三种垃圾分类投放办法: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基本采用“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精准定点投”的方式;流动人口采用“租客楼里分好类,屋主负责精准投”的方式;住户分散的区域,用“垃圾分类巴士”定时上门收集垃圾,就是“屋里分好类,定时定点上门收”的方式。
建立长效机制,全链条监管不放松
据统计,垃圾分类投放后,均禾街日均垃圾量减少40-50%,每天约减量80吨。为了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均禾街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全程跟进、分类督察,确保全链条管控。
据介绍,均禾街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和“两委”干部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强制垃圾分类约束力,促使文明习惯更好形成。结合该街4个经济联社正在推进的股权固化工作,在专业部门和法律顾问的指导下,各经济联社拟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在村规民约中增加了有关垃圾分类的条款,并设立“红黑榜”制度,除了影响年底分红和绩效奖之外,对做得好的家庭将给予一定奖励,对做得不好的将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置,并在日常办事、征兵、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一定的限制。
该街还研发了一个小程序,主要功能是站桶签到、记录党员站桶时间、记录垃圾量等,还有一个定时开放的二维码,居民只要到投放点正确投放垃圾,就可以扫码积分换礼物,“这个二维码就是‘新时尚积分银行’,用于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我们计划与辖内的超市合作,用积分可以在超市换购商品。”均禾街有关负责人说。
全链条还包括政府部门的全程监管。城中村垃圾分类,除流动人口外,小企业、小餐饮店也是重点。为防止工业废料偷倒乱倒,均禾街环安部门和城管执法队配合,从工业垃圾的收运合同入手,对全街企业展开检查,引导没有垃圾收运合同的企业立刻完善,逾期不整改的责令搬迁。对暂时还没有确定收运方的企业,村社提供临时场地先予堆放,再统一处置。
此外,均禾街经济科和市场监管所联合,对全街的餐饮店展开检查,引导企业签定厨余垃圾收运合同,指导企业建立厨余垃圾交运台账备查。该街还组建了防止混收混运监督及数据分析小组,在垃圾收运终点(垃圾压缩站和厨余垃圾处理站)进行监督,防止出现混收混运,并记录垃圾量数据,跟踪了解街道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分类数据变化情况。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